《人民团体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1248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团体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民团体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民团体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民团体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民团体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团体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团体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團體法社福法規何謂人民團體人民團體係民眾基於興趣、職業、信仰 、地緣或血緣之所同,依人民團體法 組織成立之團體。 組織人民團體之目的憲法規定人民有結社自由,旨在保障人民為特 定目的,以共同之意思組成團體並參與其活動 之自由。 組織人民團體在求團結各行各業各階層之民眾 ,共同貢獻智慧與力量,以服務人群,進而有 效運用人力及物力,協助政府宣導政令,促進 社會安和樂利,達成建設國家之目標。人民團體之功能具有中介性與互助性的功能。 它介於政府與民眾之間,一方面可將政 府政策和做法傳達予會員及社會大眾, 另一方面亦可將團體成員與民眾的想法 和願望反映給政府,作為政府和民眾雙 向溝通的橋樑。 具有政治

2、的功能、社會的功能及經濟的 功能 人民團體種類一 職業團體。二 社會團體。三 政治團體。職業團體以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促進 社會經濟建設為目的,由同一行業之單 位,團體或同一職業之從業人員組成之 團體。 社會團體以推展文化、學術、醫療、衛生、宗教 、慈善、體育、聯誼、社會服務或其他 以公益為目的,由個人或團體組成之團 體。政治團體以共同民主政治理念,協助形成國民政 治意志,促進國民政治參與為目的,由 中華民國國民組成之團體。 政黨全國性政治團體以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 人員選舉為目的,依規定設立政黨,並 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案者。 已立案之全國性政治團體,以推薦候選 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為目的

3、者。人民團體設立程序 由發起人檢具申請書、章程草案及發起人名冊 ,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召開發起人會議,推選籌備委員,組織籌備會 ,籌備完成後,召開成立大會。 成立大會後三十日內檢具章程、會員名冊、選 任職員簡歷冊,報請主管機關核准立案,並發 給立案證書及圖記。 經主管機關核准立案後,得依法向該管地方法 院辦理法人登記。 人民團體的組織區域人民團體以行政區域為其組織區域,並 得分級組織。 人民團體會址設於主管機關所在地區。 人民團體在同一組織區域內,除法律另 有限制外,得組織二個以上同級同類之 團體。但其名稱不得相同。 理監事之名額縣 (市) 以下人民團體之理事不得逾十五人。 省 (市) 人民

4、團體之理事不得逾二十五人。 中央直轄人民團體之理事不得逾三十五人。 監事名額不得超過該團體理事名額三分之一。 理事、監事之人數應定額並為奇數。 任期人民團體理事、監事之任期不得超過四 年,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章程另有限制外 ,連選得連任。 理事長之連任,以一次為限。 人民團體的會議會員大會:分定期會議與臨時會議,定 期會議每年召開一次 。 理事會、監事會: 每三個月至少舉行 會議一次 。 會員大會之決議 會員大會之決議,應有會員過半數之出 席,出席人數 過半數或較多數之同意行 之。 重要事項應有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 意:一、章程之訂定與變更。二、會員(會員代表)之除名。三、理事、監事之罷免。四、

5、財產之處分、團體之解散。人民團體經費來源入會費。 常年會費。 事業費。 會員捐款。 委託收益。 基金及其孽息。 其他收入。全國性社會團體數:5998學術文化團體:1,428 醫療衛生團體:514 宗教團體:524體育團體:574 社會服務及慈善團體:1,240 國際團體:147經濟業務團體:1,203 宗親會:36 同鄉會:8 同學校友會:93 兩岸團體:134 其他:97地方性社會團體數:18307學術文化團體:2593 醫療衛生團體:255 宗教團體:538 體育團體:2205 社會服務及慈善團體:6607 國際團體:2071經濟業務團體:1472 宗親會:864 同鄉會:731 同學校友會:717 兩岸團體:21 其他:233全國性工商自由職業團體 數:253工業團體數:142 商業團體數:78 自由職業團體數:33地方性工商自由職業團體 數:4575工業團體數:31 商業團體數:2230 自由職業團體數:2314政治團體及政黨數(92年底 )向內政部備案之政黨計有102個。 立案之政治團體計有36個。 主管機關的輔導措施 建立法制,協助團體建立會務、業務及人事制 度。 舉辦團體幹部研討會。 加強督導考核評鑑工作。 鼓勵團體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舉辦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輔導人員聯 繫座談活動,提升團體輔導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