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公共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40694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0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公共课)(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育 心 理 学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第七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 解: 1、这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2、并非任何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只有那些以个体经验为依据而产生的行为变化才叫学习。3、并非任何学习都伴随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没有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学习,叫潜伏学习。4、没有价值观念的评判,不良知识的获得也是学习 。 二、学习分类 1、加涅(R.Gagne)的学习分类:按学习的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词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2、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布卢姆(B.Bloom)的学习分类:认知教育目标 情感动作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评价综合、奥苏伯尔(D.P.Ausubel)的分类接受学习有指导的 发现学习独立的 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记乘法表听演讲或 看材料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运用公式解题学校实验室实验听导师精心 设计的指导科学研究尝试与错误例行的研究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求主动去发现什么,只要求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以后能在恰当的时候把知识提取出来或加以运用。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

3、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也就是说,要在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恰恰相反。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生活实例: 1、小刚不会游泳,有一次掉到水里差点被淹死了, 妈妈想提高他的自卫能力,决定送他去一家娱乐中心 上游泳课,可每次教练将他拉到池边时,他就哇哇大 哭起来。 2、一些广告上的产品本来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 是由于广告设计者将这些产品与一些诱人的形

4、象,以 及一些赞赏性的语言匹配在一起,因而引起人们对它 们的好感和青睐。疑问:怎样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基本假设: 人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个人经历和环境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观察事物间的关系(即刺激和反应的关系)用来 描述学习。 学习包含了行为的变化。 如果刺激和反应的间隔时间很短,那么学习最容易 发生。 许多物种,包括人,学习的方式有相似性。二、经典条件作用 1、巴甫洛夫的实验条件 作用 前1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食物) (唾液分泌)2条件刺激(CS)引起注意但无唾液 (铃声) 分泌反应 条件作 用中( 多次重 复)3条件

5、刺激(CS)(铃声) 无条件反应( UCR) 无条件刺激(UCS) (唾液分泌)(食物) 条件作 用后4条件刺激(CS)条件反应 (CR) (铃声) (唾液分泌)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分化:与泛化作用互补,指对事物的差异反应 。例如:狗可以学会只对三声铃声作出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而对一声或两声铃声没有唾液分泌的反应。三、操作性条件作用 案例:311寝室的同学都十分喜欢看足球,世锦赛期 间他们凑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视机。因为电视机质量的 原因,有时候在看到最精

6、彩的时候,电视突然没有图 像了,他们非常着急,有人甚至会愤怒地用力拍打电 视机的外壳。然而,就在这时,电视机突然恢复了正 常。以后,如果再发生类似情况,大家很可能会再拍 打电视机,同学们就可能会养成一种“拍打”的习惯。1、斯金纳及斯金纳箱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含义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或有机体的积极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 一种学习。其基本原则是:如果某次反应后接下 来又受到一次强化刺激(强化物),那么这种行 为就很有可能再次出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结果 就是增加或者降低对环境事件作出反应的可能性 。3、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之区别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 为无意

7、的(人不能控制行为) 、情绪的、生理的 有意的(人能控制行为) 顺 序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后 行为发生在刺激(后果) 之前 学习的 发生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 配 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 例子刘园上课给同学写信被老师 看到,教师没收她的信后当 堂宣读,刘园的许多隐私被 同学知道。此后,每当这个 老师上课时,刘园就感到很 尴尬。当学生保持课堂安静时, 受到表扬,以后学生还能 保持安静。 案例:1、妈妈看到2岁的灿灿哭了,就过来抱他。以后灿灿哭的次数更多了。2、张平抄袭王刚的作业,老师同样给了他高分,他此后就经常抄别人的作业了。4、强化定义: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有机体反应频率、 速度和强度发生改变

8、的过程。强化物:任何能激发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出现的诱 因。强化物一般在行为出现后立刻出现,或间隔非常 短的时间出现,如果强化物没有及时出现,学习就不 能发生,或者学习就被削弱了。(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强化分类:A、正强化和负强化B、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正确使用强化把我们希望出现的行为具体化。 确定对学生真正具有强化作用的强化物。注意强化的及时性、持续性。 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转 为间歇式强化。当一种期望的行为很少或者是不出现时,使用培养程序。5、惩罚定义:在反应之后施加惩罚物,以减少该 反应再次出现的概率。呈现惩罚:某一行为之

9、后伴随着讨厌的刺激物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呈现惩罚。消除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的去处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消除惩罚。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名称 描述行为出现 的概率 案 例正强 化 操作行为出现后 ,给予愉快刺激 。 概率 增加 当某个学生用草体写作业时 得到表 扬,那么他在写别的作业时 也会用 草体。 负 强 化操作行为出现后 ,撤掉不愉 快的刺激。 概率 增加 当学生提早完成了论文而不再担忧 ,那他就可能一有机会就提早完成 作业。 呈现 惩罚操作行为出现后 ,给予不愉快的 刺激。概率 降低 当某生在课堂上冲口而出 一个“愚 蠢”的问题 而被其他学生嘲笑的话, 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

10、他就不会再提 问。 消除 惩罚操作行为出现后 ,撤掉不愉快的 刺激。 概率增加 当某生由于运动品质不佳而被球队 停赛一周的话,那么他在以后的球 赛中品质不佳的表现就会减少。正确使用惩罚 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惩罚及其原因。 立即惩罚和连续惩罚。 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和强化其它的期望行为结合 起来。 不要公开惩罚。 确保惩罚的强度和方式是合适的。 补充:操作条件作用原理的应用 1、训兽 2、行为矫正:行为塑造、厌恶治疗、代币法 3、程序教学基本原则: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小步子;及时反馈;低的错误率;自定步调;学生的积极反应。 4、电脑辅助教学(CAI) 5、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

11、ing) 6、凯勒计划(Keller plan)布卢姆的掌握学习1、基本构想:如对所有不同能力学生,提供其各自所需的学习时间,则每个学生的成就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2、掌握学习的教与学策略:(1)将教材区分为多个小单元,每一(或二)周教完一个 单元,并举行测试。(2)针对教学目标,使每次测试的题目,不要太难;使所 有学生都能达到80-90%正确无误的掌握程度。(3)每次测试后,都让学生核对成绩。学生成就达不到掌 握程度者,即给予额外时间补习。补习之后再测试,直到掌 握程度,才进行下一单元学习。(4)学生中学习较快者,在等待时间施予充实教学,以 扩大或提升其知识范围和学习能力。(5)在学期结束举行

12、期末考试时,试题包括全学期学过 而且也学会的多个小单元。3、掌握学习的优劣在中小学教学上,短期实施较长期有效。原因是素以团体教学为主的中小学阶段,很难长期配合不同学生所需要的不同学习时间;由于掌握教学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增加成就感,古而经由此种训练的学生,在求学态度上较为积极。凯勒计划(个人化系统教学法): 1、原理: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2、特点:采用辅导员制; 3、教学程序: (1)将教材分为多个小单元,并各自订出明确目标。 (2)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学完后回到班上参加测试,测 试后让学生立即获知结果,从回馈中得到强化。每个单元的 测试成绩预定通过80分者为及格;及格后可开始下一单

13、元的 学习。 (3)学生中学习快速成绩优异者,可充当辅导员角色,从旁辅 助学习落后学生,使其赶上进度。 (4)各单元的测试均通过之后,其分数之后即代表该学生的学 期成绩。 (5)教学全程以自学辅导方式为主,教师在上课时间很少讲解课业,多用于讨论学习方法和鼓舞士气。第三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一、班杜拉及其观察学习实验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假设: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学习作为一种内部过程,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引起行为的改变。行为要指向特定的目的。行为最终会成为一种自我调整的结果。强化和惩罚对学习和行为只有间接作用。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阶段:指在观察学习时,个体注意楷模所表现的行

14、为特征,并了解该行为所涵的意义。保持阶段:指个体观察到楷模的行为之后,将观察所见转换为表征性的心象(把楷模行动的样子记下来),或表征性的语言符号(能用语言描述楷模的行为) 。再生阶段:指个体对楷模的行为表现观察后,纳入记忆,其后再就记忆所及,将楷模的行为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换言之,在观察早期的注意与保持阶段,不仅有楷模行为学到了观念,而且学到了行动。动机阶段:指个体不仅经由观察模仿从楷模身上学到了行为,而且也愿意在适当的实际将学到的行为表现出来。3、学习的影响因素三元交互作用观个体、环境、行为榜样的因素A.模仿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 、抽象模仿B.模仿对象: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与他

15、同性别的人;获得荣誉、出身高贵的儿童;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 。强化的因素A. 强化类型:替代强化、自我强化B. 强化的功能:信息功能:使个体了解哪些行为在某种条件下会得到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动机功能:使个体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预见和期望,从而使这些信息成为行为的诱因条件。强化功能:增加或减少反应的频率。三、自我效能感 1、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影响活动选择努力和毅力学习和成就 2、影响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来自他人的信息来自情绪和生理的信息四、应用 1、行为矫正中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观察(自觉、自省)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2、示范教学A过程:在教学情景中确认适当的榜样;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B示范类型:真实示范、象征示范、创造性示范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 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 程、情绪障碍)割裂开来加以分析。由于人本主义主要是 在对新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