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40652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活动式接受式2.2.教学任务分类、教学方法看教学任务分类、教学方法看Date1目 标教学方法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品质参与社会活动满足需求和兴趣讲授 讨论 视听 探索 发现 教学系统设计 程序教学 操练 角色扮演模拟小组调查社区活动学习法律独立研究微型课程“头脑风暴”最有效较有效少有效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贡献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贡献Date2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错位与缺失我们只能培养打工仔,培养不出老板:只会解题,没有问题;只求稳准,不会冒险 为何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说一句美丽的谎言 发展智力;能力=智力+知识+

2、机会 为何随着学校学习年限的增加而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幼儿忙探究;学生忙解题;成人忙休闲 过于关注“历史世界”与“知识世界”:离学生的个人、生活意义太远 有人批评我们正在培养“有精神病的科学家”:上学就是为了读专家定的书;特别是几门要考试的 书Date32006年某市中考现状折射初中新课程改革初中毕业生:约40000人(4万):1、升入高中和职高75,大约3万人2、按普高:职高1:1比例录取,普高1.5万,职高1.5万(部分设置综合 高中),普高生约2万学生。3、中考五个科目满分700分,其中五县二 区五个科目加起来不到100分的有8000多人 。全省录取率7075,平均1.5个录取人 。课改倡

3、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ate4据权威预测,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 将再增加100倍,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 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知识点缺陷将来易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弥补,但 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上缺陷将在今后工作和 生活中难于弥补。三、从现代知识观和知识观学习角度看Date5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关键能力”: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传统的以知识存储为目的的(应试)教育 就显得难以胜任。 (1)知识冰山模型Date6知识的冰山模

4、型书本的可共享存于书本可共 享的公共产品嵌入实践活 动外显知识 (是什么)内隐知识 (怎么样)个人经验与方法嵌入实践活动Date7(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A、界定及有关认识1、“陈述性知识” ,又称“命题性知识” ,“是什么”和“为 什么”,概念、命题。(外现知识书本知识)2、“程序性知识” 。“怎么办”或“如何做”。(1)技术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技术的知识” 。(2)实践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又称为“实践的知识” 。(内隐知识)Date8B、对教育的应用意义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学业智力(分析性智力),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实 践性智力。新课程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5、能力,仅靠掌握陈述性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 掌握程序性知识才行。Date92、在教学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诉诸教师的系统讲解与传递(传统的学科教学), 而大部分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或 采取师徒制的方式进行。 这表明,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 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逻辑地位。不能仅仅看作是 帮助学生获得书本间接知识的一种“梯子”或“手 段”。 Date10活动性、实践性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 伸与补充,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它忽略了单纯的 书本知识教学所要付出的“隐蔽”代价:1、单纯的书本知识教学不符合年幼儿童的学 习心理特点。(形象思维特点)2、单纯的文字符号式书本知识教学,

6、 容易沦为 静坐式的、闭门读书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极易损 害儿童的“身”、“心”健康。3、不易习得“活”知识,容易造成思维障碍 Date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迁移效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 科 课 程活动意义综合态度 过程意识 问题解决学习人活 教 学Date12四、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的变化图看综合实践可以看出:实践性知识(即图中的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对于教师的 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专业成长足于说明综合实践活动对人的发 展。专家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职初教师:案例知识(特殊的教学案例、个别经验)原理知识(教学原理、规则、教学法知识等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反思能力)Date13

7、五、从世界教育之势看(一)国内外的课程名称n 开设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并不是新课程的独 创,而是面对时代发展和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共 同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 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 1.美国:自然与社会研究 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 PDL)。 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 Date142.英国、法国 n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

8、神、道德、 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n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 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 3.日本n“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 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 社会责任感。 Date154.我国台湾省 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n家庭生活 (快乐的家庭生活、展现美好的自己、良 好的居家环境、美化生活)、“衣着”、“饮食 ”n家政与科技素养 乡土艺术活动。n“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乡土 表演艺术”和“乡土艺术展演” 辅导活动课程。n“学习辅导活动”、“生活辅导

9、活动”和“生涯辅导 活动” 团体活动。 n学术类、艺术类、康乐类、科技类、运动类、服务类 和联谊类。 n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 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 务)等。Date16 课程定位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Date17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谁的专家或教师学生从哪里来知识生活怎样组织分科综合怎样开展预设的生成的焦点是什么关注过去关注现在怎样学习基于个人的基于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综合

10、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及与学科课程区别及与学科课程区别Date18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实践改变并实现了三个方面对话是“与主题对话”;是“与地区人们或教室里的同伴对话”;是“与自己对话”(如以“杭州湾大桥的经济学思考”为主题,通过和生活在 本地区人们接触与交往,通过走访、查阅图片和网络资料 等实现上述三方面对话。) Date19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 的个性品质 (课程核心目标);提升基本“学力” ,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培 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开拓 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Date20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

11、关注:不仅要关注通过语言、文字和符号等方式可以 清晰表达的“显性知识”。也要关注不可言传、具有 不可传递性的“默会知识”; 不仅要关注通过记忆、理解所接受的以“间接经 验”为主的知识(学科知识),也要关注学生通过 体验、探究、构建而获得的以“直接经验”为主的知 识(综合实践、地方、校本课程知识)。不仅要关注范围广泛、具有共通意义的“共通知 识”,也要关注那些具有地理、情景局限、富有乡 土或个人特征的“乡土知识”或“个人知识”。Date21课程设置意义1、“公民教育”意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法制 化,民主化教育。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

12、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学习学习方法”意义:方法论教学,弥 补学科课程不足、集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单元。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生存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核心,也体现了综合性学习时代要 求。_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Date2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结构性突破,不仅 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 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 标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那种把 课堂看作是唯一教育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 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 威者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 活

13、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集中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Date23新课程为何走进了一半?新课程新在哪里?新课程学科新课程Date24新课程实验中我们依然看到:各类选修性的兴趣活动依然以传统的方式存在着,为何 不走向校本课程?班队活动课仍然以每周一课时占据着课表,课时从哪里 来?少先队德育活动牵制着班主任工作大量精力,为何不走 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即“实践德育”)校本特色项目开发得“热火朝天”,旨在学校办学特色,为 何不走向校本课程和“校本化”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闲暇娱乐活动、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新教育活 动、学陶活动等等“活动”为何不走向

1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ate25三位校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人才观。高考公平底线?!学校发展三个领域:德育、智育(学科课程)和综 合实践活动。宛如一个人学开车。综合实践活动地位 远不是一门学科教学地位这么简单。标准化考试可以检验学生是否达标,就象驾照考试时的笔试一样,但 驾照考试最重要的、难度也更大的是操作部分,而恰恰这部分无法用书面 的标准化来考查。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质 量很难,如果课程设置不改变。一位特色教师和普 通骨干教师教学成绩差距不是很大。薄弱学校为何不田忌赛马?. Date26问题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为什么

15、要走向“常态”?Date27一、作为必修课程必须要走向常态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 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不容易。Date28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常态化”外在因 素各级部门课程观念和社会环境问题:如公元 606年开始,中国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目的:选拔官吏特点:以知识和对知识理解记忆的熟练作为选拔任用的唯一 标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实用性;以读书学习为获得个人实 际利益的敲门砖,反之没有好处实惠就不读书;影响: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慢慢 形成了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文化和教育价

16、值观。这种文化以考 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 及为取舍标准,以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重记忆和 背诵,强调统一规范,不能有个人独立见解,而对动手实践则 贬之又贬等等。这种教育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案例。 Date2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性缺陷正式的指导纲要尚未颁布;教师政策不利(职数、管理、教师评定);学生发展评价的效用较低(如中考评价制度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督导管理和课程计划执行检查 措施不力。原因之一是教育行政部门部分领导没机会参与课改培 训,对新课程设置不是很熟悉从全国范围看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问题:有些地方行政 部门不作为,有些地方部门乱作为Date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