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96564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备考【名师一号】(岳麓版):选修1.4考点4 王安石变法(可编辑ppt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4 王安石变法1共 50 页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2共 50 页高 考 定 位考纲要求:王安石变法解读考纲: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3共 50 页考 点 梳 理4共 50 页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1)“三冗”问题: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宋代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军费开支庞大,形成“冗兵”_所需费用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养兵养官5共 50 页(2)“两积”局面:“三冗”的出现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财政危机,导致_局面形成北宋大力削弱武装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连年战败,形成_

2、的局面积贫积弱6共 50 页2.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2)_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3)王安石锐意改革成为领导者在地方推行改革,积累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_不足畏,_不足恤,_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百折不挠宋神宗天变人言祖宗之法7共 50 页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1)青苗法:内容:每年夏秋两季前由政府提供钱和种子,低息贷借给农民,收获后农民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作用:限制了大地主和_对农民盘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高利贷者8共 50 页(2)募役法:内容:由州县政府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用来雇人服役作

3、用:保证了农民的_,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3)其他: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生产时间9共 50 页2.强兵之法:(1)内容:实行“_”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推行“_”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2)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省兵强兵10共 50 页3.取士之法:(1)内容: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_批评“_”制度,选择人才贯彻_的原则(2)作用:为变法选拔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新法的实行内容恩荫择优录用11共 50 页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1.历史作用:(1)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

4、度上减轻了_(2)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_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农民负担军费12共 50 页2.历史教训:(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13共 50 页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14共 50 页热 点 精 析15共 50 页热点一 王安石推行富国之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之为“富国”之法?1.实质是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原

5、因: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16共 50 页热点二 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1.原因:(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4)在变法过程中,由于

6、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第一点是主要原因2.从王安石变法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而且要注意用人17共 50 页热点三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说明的问题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3)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18共 50 页2.不同点:(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

7、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19共 50 页3.说明:(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为转移(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20共 50 页典 例 精 解21共 50 页考例(广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

8、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22共 50 页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

9、定据王安石变法简论23共 50 页(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4共 50 页解析:(1)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记忆能力(2)材料一二都研究王安石变法,但态度不一因此必需读懂材料,否则看不到二者的差异而答错从材料中“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同属官户”等信息可看出,二者都从王安石的阶级立场上提出观点25共 50 页(3)评述历史上的变法运动属于开放性试题,应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力是否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等角度论述答

10、案:(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2)方法:阶级(阶层)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6共 50 页考点34 双基练案27共 50 页1.(江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28共 50 页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

11、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29共 50 页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答案:(1)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0共 50 页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永

12、兴中,频有水旱,诏简宫人非所当御及非执作技巧,自余出赐鳏民神瑞二年(415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帝以饥将迁都于邺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即均田令):31共 50 页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不种树者为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

13、代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32共 50 页材料三: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孝文帝颁布的均田令中,“均”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均匀公平,二是皆都全部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恰当?说明“均田”的含义(2)均田令对土地的分配是如何规定的?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均田令的性质是什么?联系其背景和内容,分析其全面推行的原因33共 50 页答案:(1)第二种含义:凡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及部分耕牛都可以分得土地(2)规定: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土地分露田和桑田两种;农民奴婢官

14、吏均受田耕牛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34共 50 页(3)性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原因:在均田制推行之前,北魏农业生产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实施改革方案符合北方生产力发展要求;它的推行,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较好地协调了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官吏可以获得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大量流民得以安居农耕;它规定农民要承担一定徭役杂税,这就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和劳役需求,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5共 50 页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

15、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拓跋澄传材料二: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皆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殷物阜”洛阳伽蓝记36共 50 页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产生的影响?(3)严格地说,迁都洛阳并非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但我们一般视其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37共 50 页答案:(1)便于接受先进文化,便于推进改革,便于巩固统治地位,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因为此举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38共 50 页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