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9357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临床试验(节选)丹尼尔斯蒂文( 美国 ) 去他妈的。现在不干更待何时。他的心跳加剧了,觉得有一股冷气顺着脊柱往下走。这是雨水,他想,是雨水正顺着运动衫的后襟往下淌。他慢慢滑进棺材和墓壁之间的窄缝,仔细检查着棺材的边缘,最后总算找到了锁住棺材的机关是一组螺钉和螺帽。虽然墓穴里面还不算太窄,他还能把封住棺盖的两颗螺钉拧下来,但是他用一只手干起来还是很费事的他得用受伤的左手拿着手电筒况且还下着雨,他干起来就更不容易了。就在他终于把固定棺盖的螺钉都拧下来,准备开棺的时候,他停了下来环顾四周。在他的头顶上,月亮冲破了云层,把银色的月

2、光洒在墓地上。他闻到了湿润的草和泥土的气息,听见雨点打在棺材上的声音。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触犯任何法律。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坟墓就已经打开了。但是一旦他打开棺盖,看见尸体,他可就犯下了一项重罪。这罪行会导致他的律师资格被取消。这件事没有别人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是事实,但这并没有什么两样。他自己干的事自己知道。他叹了口气。 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是一定会这样做的。他想知道真相。现在使他退缩不前的是恐惧,对可能见到的情况的恐惧,或是对可能见不到的情况的恐惧。可能见不到的情况。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尼科尔不是死于明显的外伤,如头部遭重击或被枪打伤, 他就几乎不可能查出尼科尔的其他死因,也不可能推翻现有的死

3、因结论。不过如果他能发现尸体解剖的刀口,也就算不虚此行了。那至少可以排除一个可能:阿占特知道做一次真正的尸检就会使他成为罪犯,因而伪造了这一切。行了,别再磨蹭了。迪伦伸出手,非常缓慢地揭起棺盖,最后棺盖完全打开了。雨水滴落在棺材里面,不过迪伦也没有办法。他慢慢地抬高手电筒,让光线照进他面前那黑洞洞的棺材里。出乎他的意料,棺材里面还有一层裹尸袋。他把右手伸下去,抓住裹尸袋顶部的拉链环,他的手在剧烈颤抖。他慢慢地拉着拉链,拉链很容易就开了,露出深色的头发和一部分腐烂的女人的脸。这个女人绝对不是尼科尔吉拉德。1. 这几段节选的文字,主要叙事一件什么事? 解析 迪伦去墓地探求尼科尔吉拉德的死因。2.

4、“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触犯任何法律”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解析 迪伦是按法律办事的。美国社会是个讲法制的社会。3. “这个女人绝对不是尼科尔吉拉德”这句话,揭示了什么? 解析 揭示出所谓尼科尔吉拉德的死只是一个阴谋。4. 分析这几段文字刻画人物所采用的主要手段。 解析 主要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第9车厢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俄罗斯 ) 我要坐 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 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 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

5、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 9车厢。买了第 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 8车厢后就是第 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 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6、!”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 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 “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 去找列车长吧, 在第 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

7、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 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 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 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 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8、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 9 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 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 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删改)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1.

9、 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解析 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2. 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 字) 解析 示例: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3.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解析 第三人称叙述。突破开篇以第一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 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4.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解析 “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

10、荒芜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5. 第 9 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解析 示例: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 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分不开的。(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提琴保琼斯 ( 美国 )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 我舅舅迈克

11、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 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开辟新面铺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

12、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 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哦,迈克!”母亲很吃惊。“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

13、地方。“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学校

14、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

15、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父亲显得很忧虑,看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是

16、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解析 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而痛苦无奈;为能用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解析 父亲估计“我”已经知道真相, 既赞许“我”的做法, 又为“我”知道真相, 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2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并从叙述人称、叙述角度两方面谈谈“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解析 主要性格特点:善解人意、体贴懂事。作用:从叙述人称看:“我”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叙述角度看:“我”属有限视角,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推进情节的发展,从而使“父亲”的形象得以丰满,最终使主题得以深化。3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