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9178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模块下二十二赤壁赋练习题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音形意 1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十六B 纵一苇之所如一苇:苇叶C 望兮天一方美人:这里指美丽的女子D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缕:烟气上升 2 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B ) A ? 窈窕(y o ti o)冯(p ng )虚御风桂棹zh o B ? 嫠(l)妇愀(qi)然酾酒 shC 横槊shu?江渚zh蜉蝣f y?u D 无尽藏(z ng ) 枕藉ji壬(r n )戌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A .举酒属客属:寄,劝。B ?冯虚御风冯:姓氏;御:驾。C .倚歌而和之倚:靠,依。D . 盈虚者如彼盈: 盈余。4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B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喝酒)C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和:音 h,同声相应,唱和)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 ) A 苏子揪然,正襟危坐(端正)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C 酾酒临丘,横槊赋诗(斟酒)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苏子愀然愀然:神色变得严肃B舳舻千里,族旗蔽空舳舻:战船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洒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秋风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 而

3、卒莫消长也消:消损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C、 是造物奢之无尽藏也藏:隐藏D 盈虚者如彼盈虚:指月的盈亏8、下列各句中加点早解释错误的一项。B A、苏子揪然,正襟危坐危:端正B、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丽的女子C、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B ) A 中看(zh?ng ) 提防 d秩序井然 chB .对峙zh惩戒 ch ng 参差不齐 cC 模糊 m?侥幸 ji o 悄无声息 qi o D .怅惘w ng 悲枪c ng 迥然不同 ji ng 10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 A .陡峭娇揉造作不屑置辩汗流夹背 B .鉴赏莫明

4、其妙自出心裁指手划脚 C 洋溢巧妙绝伦消声匿迹川流不息 D .点缀趋炎附势墨守成规亘古不变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A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B 赢粮而景从 C 莫春者,春服既成D 合从缔交 12、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A、倚歌而和之随声符和 B、徘徊于斗牛之间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C、举酒属客名属教坊第一部D、杯盘狼藉相与枕藉 13、下列句中加点字释义错误的一项是B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B、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也(向东进发)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18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

5、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B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9 对送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作者 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 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 C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 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D 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6、”的景象,意在 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20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 1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实词虚词 1透出与“不知东方之既白”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D )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B、惟江上之清风 C 取之无禁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D)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 先帝不以臣卑鄙。D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下列各项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为其所愿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C、少焉月出

7、于东山之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活用 1下列各项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 孔子师郯子、长苌弘、师襄、老聃B . (邹忌)朝服衣冠,窥镜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A )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A、稍稍宾客其父B、范增数目项王C、卒廷见相如D、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3 下 列 加 点 词 与 “ 侣 鱼 虾 而 友 麋 鹿 ” 的 “ 侣 ” 字 活 用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 B ) A舞幽壑之潜蛟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会盟而谋弱秦D沛公欲王关中4、

8、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三子者出,曾皙后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D 顺流而东也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 A 外连横而斗诸侯B 内立法度 务耕织C 天下云集响应D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A、侣鱼虾而友麋鹿B、范增数目项王C、且庸人尚羞之D、不耻相师 句式 1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求人可使报秦者D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找出与“而今安在哉?”句式不同的是(D )

9、A 何为其然也B 而又何羡乎 C 句读之不知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也 3.选出与 “而今安在哉 “句式相同的一项 B A吾属今为之虏矣B何为其然也 C客从外来,与坐谈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 选出与“而又何羡乎”句式相同的一项(B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而今安在哉 C、 客从外来,与坐谈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选出与 “而今安在哉 “句式相同的一项 B A吾属今为之虏矣B何为其然也 C客从外来,与坐谈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B A . 何为其然也B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 . 而今安在哉D . 而又何羡乎 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

10、不同的一项是(D) 。 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下列文言文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 。 忌不自信吾属今为之虏矣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大王来何操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且相如素贱人 A B C D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君幸于赵王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意, 1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由于忧郁烦闷而游赤壁,内心充满了 哀怨之情。B 第一自然段开头

11、一句交待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C 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秋夜泛舟赤壁所看到的美景及作者如登仙境般的美妙 感受。 D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泛舟之乐第二段则从客的如泣如诉的箫声中感到了 悲凉,由乐转悲,情感发生了变化。 2.与前赤壁赋的作者同时期的一组作者是( B ) A.李煜、柳永B.司马光、王安石 C.韩愈、柳宗元D.陆游、辛弃疾 3.作者描写箫声的主要方面是( D ) A.箫声的节凑B. 箫声的轻重 C.箫声的高低D. 箫声的情感 4.描写箫声的感染力的对偶句是( D ) A.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D.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 嫠妇 5、找出

1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D ) A、 “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 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 猎缨正襟危坐”。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 “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咒语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 的史实。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6.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 A .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C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D 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 1选出译文有误

13、的一项(B ) A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又圆又缺的犹如那月亮,可是终究是不消不长啊。 B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只要不归我所有,那就丝毫也拿不到手。 C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译文:获取它没有人制止,享用它不会倾竭。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2选出对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正确的一项 C A、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这不是周瑜围困曹孟德的地方吗? C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D,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课文语段,完成后面各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14、。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 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15、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1.下面是对“歌”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作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 .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C . “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托人的胸怀广阔。 D 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2作者写箫声哀怨起什么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A 箫声哀婉,主要是列出下文的主客问答,转乐为悲。 B ,突出吹箫的技巧高超。 C 突出客人心中的愤愤不平,为主人的回答伏笔。 D 突出箫声的凄凉,表现主客的凄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这段文字已由先前的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乐转悲,情感发生了变化。 B、一曲洞箫, 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截在润壑里的较龙都难以宁朴而舞动起来, 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 C 写客的回答,表现了?种消极的人生观和皮无主义思想。客的回答,其实 正是苏轼自己贬滴黄州后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