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39170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环境教育渗透的原则、环 境教育的内容以及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渗透 环境教育 原则 内容 方法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 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 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使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也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同时,环境教育是德育和科技教育的交*部分,是素 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却还 做得不够。只要留心看一看运动

2、会之后和野炊之后的草地,以及栖息在河边树丛上的各色 各样的塑料袋就可以知道。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就中学阶段而言,学生们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在中学阶段实施有效的环境教 育,对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现有的学 科教学中具有许多“环境教育”方面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体现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而且 也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从教材上看,有些增删就反映了编者的环保意识,比如江苏教育出 版社出版的小语教材中增加了诸如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样的课文,而人民教育出

3、版 社出版的中学教材也将猎户这样的文章删去了。这样做有利于教师从正面加强对学生 环保意识的教育,但是还有一种方式我们也不能忽视,即从课文与现实的对比中,提高学 生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起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在中小学教育过 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科渗透教育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并使学生参与各种环保活动,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 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环境教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紧紧围绕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环境教育。 教师应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恰当地插入我们语文

4、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境教育,而不是刻意地把它上成环保课。 2、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语文教学的内容有阅读、写作、口语等,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穿插环境教育的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利用一些游记、散文、说明文中的片断,很自然地谈及生 态方面的知识。 3、正确把握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进行基础环境知识教育的 同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作适当提高。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常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 家的环境政策、环境热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以及沙

5、尘暴的成因、白色污染、酸雨以及赤 潮等。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一是忧患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诸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就 是当今世界令人头疼的三大难题。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收有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此 文有对白洋淀的精彩描写:白洋淀的苇子“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用心 爱心 专心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 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白洋淀的荷花“她们奔着那不知道 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

6、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来,就像铜墙 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如今的白洋淀还有这么美 吗?据人民政协报年月日白洋淀又一次陷入困境一文中说,由于 年代盲目地围湖造田和上游多处水库的建立,白洋淀淤积严重,来水不畅,自 年以来,已多次出现干淀现象, “昔日滔滔大淀,如今只余经脉” , “不光鱼踪难觅, 随着水的减少,白洋淀就像一位供血不足的老人一样,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在退化,或者我 们叫它生物多样性的减退。从前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和水生植物现在更是难得一见” 。孙 犁笔下的苇子呢?“王家寨村从前人均有亩多苇子地,自从旅游等项目占地后,目前, 人均只有分苇子地。因为水少,苇子

7、的长势也大不如前,苇子的收入人均只有一二百元” 。 想一想,当年多少抗日英雄为了保卫家乡白洋淀而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牺牲了生命。如今 这块养育了一代代人的鱼米之乡,正面临着“水乡干涸,鱼乡无鱼”的困境,这不是很值 得我们从环保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吗? 二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 有关资料表明,美丽的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已濒临绝种, 某些城市的风沙日益严重所有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 警告。触目惊心的环境公害的事实告诉我们, “地球不属于我们,相反,我们属于地球。 ”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而应是互相适应和协调的关系,人类与大自 然

8、应该谋取的是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三是节约意识。 我们应从提倡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块煤饼这些小事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资源有限,节约能源从某种角度讲是最好的生态保护。 四是参与意识。 环境保护人人可为,且人人该为。要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鼓励学生种一棵树, 养一盆花,不随意抛弃垃圾,摒弃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木筷,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收捡 废旧电池等。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 挖掘潜在的环境教育材料,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 1、根据教学实际及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要求,

9、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分解环境教育内容,将有关知识点分配到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环境教育要求,充分 考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在各个教学内容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 一是在课文教学中穿插环境教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应用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例如, 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中欣赏到天山的美丽多姿、黄山奇观、日月星辰和草木鸟兽之美,这些 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能够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 子,向学生说明过度砍伐树木、破坏森林的危害性。如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人类大 规模地砍伐森林就有了记载:“蜀山兀,阿房出。 ”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大肆砍伐蜀地

10、 山上的树木,使得山岭光秃秃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才建成了阿房宫,供他自己 享受。然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最终被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焦土,环境再次受 到严重破坏。学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可以结合近年来沙尘暴侵袭日趋严重的现象,进 一步认识沙荒的危害,明确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重要性、紧迫性。又如, 包身工一文 中讲到:“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 ”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在环境保用心 爱心 专心护领域关于音响(噪声) 、尘埃(粉尘)的定义,湿气(潮湿气体)的含义,以及对人体有 什么危害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了解噪声、粉尘等的危害,也加深了 对文中包身工

11、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更加同情包身工们的处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二是在写作训练时渗透环境教育。如每年举办一次“世界环境日”或“地球日”的征文活 动;开展“只有一个地球” 、 “环境与居住” 、 “警惕全球变暖” 、 “儿童与环境” 、 “只有一个 地球齐关心、共分享”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可供写作练习的环境教育题材很多。可以在调查周围环境状况后进行专项写作竞赛,撰写 有关环保宣传的文章。比如,某印染厂的污水排入厂旁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河水时紫 时红,水体散发出恶臭。我们可以让学生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业污染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让他们查资料

12、、向环保人士请教,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结 果,学生写出了小河在哭泣或鱼儿的抗议等习作。这样,学生们在写作训练的同 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三是在听说训练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是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在即兴发言、课前演讲、辩论比赛中加入环境教育内容。如,举行一场论题为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演讲比赛;开展“环境保护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环境保 护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的辩论赛等;开展以环保为内容的语文游艺会、灯谜晚会等。 3、开展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 育进

13、行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进行 环境教育。初中阶段可结合教材内容,开设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就是围绕环保教育进行, 可结合自然学科的知识进行校园植物种类调查,调查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或到公园、植物 保护区进行参观考察活动等。可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到学校附近工厂进行参观,了解环保 工作现状等。高中阶段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设立环境研究小组,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 理站等,让学生参与环境监测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教育。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搞社会调 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要求写出社会 环境调查报告。每年搞一次“环境教育”宣传周,

14、每学期一次环保知识讲座,一次废旧物 品雕塑赛或科技制作展等。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授课的实际,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环境知识,会收到较好的 效果。例如,教学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教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从网上获取有 关泥石流的资料,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感受泥石流的形 成原因以及造成的严重危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 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当然,环境教育的渗透要注意适时、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才渗透,也就 是讲到相关要点时才渗透,并非每堂课都要渗透。适量也就是度的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 任务是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渗透环境教育要适时、适量,切 忌本末倒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