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5138688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与农业产业化背景n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n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n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集约型n新疆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主要内容n农业产业化的内涵n现代农业: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一、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和意 义n农业产业化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中 期已经出现(产加销一体化、农工商 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n农业产业化既是80年代发展的继续, 更是为解决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中 积累性的矛盾而提出的一项根本举措 。这些积累性的矛盾主要是:n1,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 盾n 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为手段的措施难以为继 :n工农产品轮番涨价,比价复归,农产品价格依 然处在“锅底”,工农比较利

2、益愈益悬殊;n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 市场价格,提价已无潜力。2,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 盾n分散农户走向市场面临诸多困难:n经济实力弱,经不起市场风险;n缺乏市场信息,生产靠模仿,雷同 化;n组织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受盘 剥;3,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 农业现代化的矛盾n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无力开展农业现 代化。n在不改变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怎 样推进农业现代化?二、农业产业化的一般定义n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 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 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 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 、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 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

3、 机制。 一个比较简练的定义n农业产业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 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 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 列。n认识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实质的一个角度:n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n它只是提供初级产品(原料);n它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关系是对立的农业产业化的实质n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农业产前、产 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传统产 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 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 经营。三、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n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个认识模式: 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然后,根据中介 组织的不同,划分和分析农业产业化经 营的具体组织形式。1、公司

4、+农户n1,内涵n指公司(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与农户之 间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公司与农户形成了 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n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 农户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并以不 同方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 农户。n农户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 产品交售给公司,农户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 司经营的部分利润。n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紧密程度之 分:n紧密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稳 定和紧密。紧密型是是“公司+农户”的 高级水平n松散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固 定,双方之间没有严格的契约约束。松散 型是“公司+农户”的初级水

5、平。 “公司+农户”的制度缺陷n公司与农户是对立的利益主体,公司不 愿意向农户让利,或尽可能少向农户让 利。n由于公司与分散农户之间力量对比悬殊 ,农户谈判地位低,往往处于从属的地 位。n这使公司与农户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一 体化经营,产业化的链条极其脆弱。 2、合作社+农户n合作社是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自愿联合 ,合作社互助来达到自助的一种自治组 织。n国际合作社联盟的经典定义:合作社是人 们为了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 化需求和愿望,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 制的企业,自愿联合起来的一个自治的 组织(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n第一,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任何人只要 能够利用合作

6、社提供的服务并承担社员义 务,均可入社,不受政治、宗教、种族和 性别的歧视。n第二,民主的社员控制。在自然人自愿联 合的基层合作社,社员有一人一票的平等 投票权,其他层次的合作社也要以民主的 方式组织。第三,社员经济参与。n社员对合作社公平地出资,并民主控制其 资本。该资本必须有一部分是合作社的共 同财产。社员出资是取得社员资格的条件 ,但出资只获取有限的报偿。n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用于:建立公积金来发 展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返还 给社员;支持社员认可的其他项目。n第四,自治与独立。合作社是社员管理的、自 治的、自助组织。如果合作社要同其他组织( 包括政府)达成协议,或者要从外部筹资,必

7、 须以确保社员的民主管理和自治为条件。n第五,教育、培训与信息。合作社要为社员、 社员选举产生的代表、经理和雇员提供教育和 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做出贡献。合作社要 把合作的性质和好处告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 和舆论带头人。n第六,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合作社要开 展地方性的、区域性、全国性的、乃至 国际性的合作,以便最有效地为社员服 务和加强合作社 n第七,关心社区。合作社通过社员同意 的政策,为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效力 。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 用n第一,服务功能。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n第二,中介功能。代表分散农户与加工和流 通企业对话,既转达企业对

8、分散农户的意见 ,又捍卫农户的利益。它增强了农户的谈判 力量,也节省了公司与农户之间分散交易的 成本。n第三,实体功能。兴办经济实体,向产前和 产后延伸,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国际经验:合作社是农业一体化 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n欧美国家:85%以上的农场主参加了一个 以上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大约1/3的生 产资料和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采购、加工 和销售的。 n日本农协: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合作社网 络体系(中央、都道府和市町村三级农协 ),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 (二)我国的实践n1,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n指以乡村行政区域和土地集体所有制为 基础建立,它的前身是人民公社。n农村社区合作组织是实

9、施农业产业化的 重要组织资源。n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 织发挥上述功能不如人意。原因:n从体制上看,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是由人民公社“换牌”而来,传统计划经 济体制下政社合一、以政代社、产权不清 的制度遗迹还相当浓厚。n从经济实力看,目前大多数农村社区合作 经济组织统一经营薄弱,无力开展社会化 服务,更谈何兴办加工流通企业。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n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 或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 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 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 、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n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改革后涌现的 ,以农民为主体,按照

10、自愿、民主、平 等、互利的原则兴办,接近于真正的合 作经济组织,被称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 组织。发展数量n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 80年代,90年代上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经历了一个活跃发展的时期,90年代中 后期基本处于停滞,进入21世纪,由于国 家层面的关注程度提高,全国各地农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又有了较大的发展。n据农业部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农村专业合 作组织有140万个,初步形成规模,运行规范的 约有14万个,带动农户4000多万。n截止2002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数量为28 万,会员1596万人。n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发展的

11、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运行较为规范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超过15万个,成员数量达到2363万人,占全国 农户总数9.8% 。 功能和作用n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技术服务型 、采购型、销售型、加工型、综合型等 五种基本类型。n目前技术服务型和销售型是农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主要形式。总体评价 n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了农民群众 的实际需要。在为广大会员农户提供技 术交流、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 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的还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开展 “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 n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不高, 技术档次、服务内容、加工能力、经营 规

12、模等方面水平较低。3、专业批发商+农户n农户根据农产品批发商提供的市场 信息安排生产,并与批发商达成购 销协议。n“农产品批发商农户”的运行在 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专业批发市场 的发育水平。 小结n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形式要“百花齐放”, 切忌“一刀切”。在中国这个广阔的土地上,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因地制宜。每一种组 织形式都很容易找到它的发展空间和位置。n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以农民 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 兴办,接近于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组织 制度和利益机制的优势。 四、 农业产业化的要素培育1,培育主导产业n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n主导产业指在一

13、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 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或资源潜力,产品 市场需求要旺盛或前景看好,在现有 产业结构中处于带动作用的产业。 如何培育?n(1)立足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 创新;n(2)积极发展新的主导产业;n(3)注重“名、优、特、新、新、 稀”产品的开发。2,培育商品基地n商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n如何培育:n(1)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经营的农场。如工厂化的如 养禽、养猪农场。n(2)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型基地,即企业根 据自己的加工需要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生产基地。 如“订单农业”。n(3)建立企业与农户的松散型基地,即由企业向农 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农民自行决定产销,价格随 行就市。3,

14、培育龙头企业n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n龙头企业的特征:n(1)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n(2)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n(3)让利于农民,与农户结成了 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关系。4,培育利益机制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n利益机制的形式:n(1)买断型。龙头企业在市场上收购 农户产品,无契约,价格随行就市。买 断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的“卖 难”,但农民还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仍处于提供原料的地位。 (2)保护型。龙头企业制定保护价格, 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收购。 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解 决了市场竞争中农民利益的保护。 n(3)服务型。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

15、 、产后、产中服务,服务的项目、费用标 准体现了企业对农户的扶持,改变了农民 提供原料的地位。n(4)返利型。龙头企业确定农户提供农 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拿出一部分 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这 种利益分配机制改变了农民单纯提供原 料的地位,分享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n(5)入股型。 农民以资金、土地、设备 、技术等要素入股,在龙头企业中拥有股 份,按股分红,参与经营管理和监督。n连州大路边镇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与山 马林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签订30年合同种植油 茶。公司负责规划、投资、生产管理、加工 和销售。农民享受入股土地上的劳动优先安 排,本份土地所获产品的10%为分红,合同期

16、 满后茶树归农户。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变 革n提高了农民收入(不是提高农产品价格, 而是提高科技含量,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 和流通的增值)n降低了交易费用(克服了农户分散交易的 风险,开拓市场的任务由企业去承担)n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生产专业化 ,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 )五、现代农业n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 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 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 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n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 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 代生产要素的引进使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的 基础性作用,更加依靠多种功能的不断开发。n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 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 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n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 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 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 产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