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38520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型新颖2012年地理高考计算问题(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理计算既是地理基本技能,又是重要的考核内容。高考地理试题中常有此类题目出现,而且往往是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常见的地理计算主要包括比例尺计算,相对高度和坡度的计算,地方时、时区与区时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的就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等类似计算,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 一比例尺的计算【理论阐释】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3. 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纬线长约为111coskm其

2、中为地理纬度。【典例导悟】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1km【答案】C例2(2007宁夏卷)36.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解析】两岛图上面积相似,但两图比例尺甲大于乙,所以实际距离乙图大于甲

3、图。【答案】乙 例3 ( 2005全国卷)7.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解析】题干提示为亚洲两个国家,所以图中甲坐标为34N,36E。图中乙坐标为29N,48E。将两点绘制在同一经纬网图中,利用勾股定理估算。【答案】C二.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理论阐释】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 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剖面图中看两地高差。【典例导悟】(2009全国)6.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

4、移。据此判断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解析】据图可知H地海拔在1800米2200米之间,甲聚落海拔在400米 6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200米 1800米之间。【答案】B三.有关时间的计算 【理论阐释】 1.时间的计算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地方(区)时已知地方时(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2.日照图上时间的确定(1)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位于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或18点。(2)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将夜半球平分的经线地方

5、时为子夜0点。(3)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成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180经线)和0时经线。【典例导悟】例1(2009宁夏)3.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 ,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C.12时25分 D.13时25分【解析】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位于东5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为12时25分。【答案】C例2(2007 全国卷)11.图4所示北半

6、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A.6时 B.8时 C.18时 D.20时【解析】图示区域为夏半年,且b线以北为昼半球,过M的经线为夜半球的中线,地方时为0时,Q、R相距60个经度,且R为30E,即过M的经线地方时为0,可知此时0经线为0时,从而可以算出此时的北京时间为8时。【答案】B四.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理论阐释】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昼长=24小时夜长。【典例导悟】(2008广东卷)9.图3为

7、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 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 乙地昼长20小时D. 甲地夜长12小时【解析】读图可知,丁地6点日出,A错误。丙地4点日出,说明20点日落,B错误。乙地2点日出,则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C正确。甲地出现极昼,D错误。【答案】C五. 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理论阐释】 正午太阳高度H=90(为待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同在南北半球,大值减小值;一地在南半球,一地在北半球,两地纬度数相加)。太阳能热水器摆放角度:保证采光面与正午阳光垂直。楼间距的

8、计算: L=楼高ctgH (L为楼间距,H为当地全年最小太阳高度角)。垂直物体日影长度计算:ctgH=影长物体长度。【典例导悟】下图中acbca是20E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b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5008 B4652 C17 D3026【解析】此地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90,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b表示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相对该地应是从正北边斜射过来,冬至日应是从正南边斜射过来,a应是冬至日时太阳光线,b就是夏至日时太阳光线,且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比夏至日大,此地应在02326S之间,由公式H=90-|-|=83,=1626,所以在夏

9、至日时(即b)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1626+2326|=5008【答案】A六地理坐标计算:【理论阐释】 l根据北极星高度计算地理纬度: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通过距离计算地理坐标: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纬线长约为111coskm(其中为地理纬度)。3通过时间计算地理坐标: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4通过日影长短计算地理坐标:ctgH=影长物体长度5通过太阳高度计算地理坐标:正午太阳高度H=90(为待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同在南(北)半球,大值减小值;一地在南半球,一地在北半球,两地纬度数相加)。

10、6.根据光照图判断地理坐标。【典例导悟】例1 ( 2009四川卷)10.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网回答,此刻太阳直射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 D.热带沙漠地区【解析】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位于P地的东侧,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说明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由图中70纬线以内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南纬20,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由于N地经度为30E,可知太阳直射150E。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S, 150E).可以定位此处位于澳大利亚的东

11、海岸,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答案】C例2(2008广东卷)8.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30E, 20N B.150E, 20SC.30E, 20S D.150E, 20N【解析】根据题干,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150E,排除A、C,再根据图中甲地日出时间为0点,则日落时间为24点,说明70S点以南为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0S。【答案】B七 气温计算【理论阐释】 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典例导悟】例1(2009全国)7.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

12、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回答。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 ,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 B.18 C.21 D.24 【解析】上午10时,甲聚落气温为17 。由上题可知H地比甲地高出1500米,温度应低9。H应为8,但由于受高压系统影响,其温度为12,比正常高4,5小时后,高压系统恰好移到甲聚落附近,甲地气温要比正常高4左右。题干中提示上午10时,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至少要在21以上(14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D八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理论阐释】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典例导悟】例1 ( 2

13、009全国)2.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右图中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B C D【解析】甲城市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图中与之相应的是。【答案】A九.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理论阐释】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典例导悟】(2008四川卷)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 B20 C.30 D40【解析】

14、从图中读出该城镇在1982年的乡村人口(80000万)和城镇人口(20000万),再用城镇人口(20000万)除以总人口(100000万),得到城市人口比重为20。【答案】 B十.工农业区位选择【理论阐释】 工农业区位选择往往要考虑运费高低、遵循利润最优的区位原则,涉及到一些地理计算,这种计算往往是粗略计算或者估算,通过估算结果进行合理区位选择(即最优区位)。【典例导悟】例1 ( 2005 全国)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与产品重量之比。下图中,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8、9题。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

15、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1个单位重量的M1、M2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要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 ,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个点中的( )A.N B.P C.Q D.R 【解析】本题材料新颖、平时很少见,学生在短时间内拿到试题总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总是觉得地理难,但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试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仍然是地理主干知识。本题是在假定只受三个区位条件影响下的工业区位选择,难在利用材料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考查,灵活性很强。(1)读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也就是总运费最低,又根据几何可知,从M1、M2产地到O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