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8495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种实害虫 第十一章蛀干害虫及防治(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种实害虫及防治 基本知识点:种实害虫的种类和为害特点,生活史及发 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重点:卷蛾、螟蛾、象甲种实害虫是指取食果实和种子的各类害虫,由于它们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落果或种子受害,直接影响园林植物产量、质量及观赏价值,故也是重要的森林害虫类群。这类害虫多数是鳞翅目蛾类、鞘翅目象甲等。它们在寄主幼果期产卵,孵化后蛀入为害。这类害虫较隐蔽,不易发现,防治也比较困难。控制其为害,关键是及时灭杀成虫或未侵入器官组织的幼虫。是检疫对象的害虫,要严格进行检疫,控制其蔓延和传播。油松球果小卷蛾 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Hein分布较广。危害油松、马尾松、黑松等。以

2、幼虫钻蛀新生嫩梢及球果 形态特征成虫:体灰褐色,长68mm,翅展1622mm;复眼暗褐色,突出 呈半球形,触角丝状,各节表面生有灰色短绒毛,与底色形成黑白相间的 环带。复眼下缘及头顶有黄褐色长毛丛。前翅有灰褐、赤褐、黑褐三色片 状鳞毛,相间组成不规则的云状斑纹,顶角处有一似弧形的白斑纹;后翅 灰褐色,外缘暗褐色,缘毛淡灰色。卵 扁椭圆形,长约0.90mm,宽0.70mm,初产呈水浸状,乳白色, 孵化前变为黑褐色。幼虫 初孵幼虫为污黄色,后渐变为粉红色,成熟幼虫体长达12 20mm,头部暗褐色,单眼6个,呈黄色水晶状体,额区延伸至颅顶,颅侧 区全部被隔开。前胸背板黑褐色,胴部肉红色。体表具致密的

3、羊皮革状 纹,原生刚毛较短,前胸气门前下方侧毛组具3毛。蛹 赤褐色,长7.60mm,宽2.50mm,腹部末节具有二分叉的角状几 丁质突起,并有对称的钩状臀棘4对。蛹外结有黄褐色丝质茧,茧宽4mm 多,长10mm多。生物学特性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及杂草下越夏过冬。来年4月中旬为 蛾始发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达盛发期。白天多休息在枯枝落叶层、树干 及针叶丛庇荫处。卵散产,绝大部分产于当年球果鳞片上或产于当年嫩梢 及针叶上,卵期14d。幼虫期约30d左右。初孵幼虫营裸露生活,平均2d, 取食当年生球果及嫩梢,然后蛀入当年生球果,隐蔽生活,取食果鳞基部 及种子;幼虫成熟即脱果坠地。在枯枝落叶

4、层及杂草丛中吐丝结茧化蛹, 蛹期约310d。 防治方法1、林业技术措施:造林时适当密植,实行针阔叶树混交, 使树冠尽快郁 闭,以减少其发生危害。2、人工防治 :采卵、摘茧、震落幼虫集中消灭。3、生物防治:应用25%复方苏云金杆菌(Bt)乳剂200倍液喷杀幼 虫。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35万头。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松毛虫赤眼蜂、 悬腹广肩小蜂、白翅扁股小蜂、蚂蚁、鸟类等。4、化学防治:应用90敌百虫晶体,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 杀螟松乳油,50磷乳油1 000倍液,25亚胺硫乳油800倍液,2.50敌 百虫粉剂,2.50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毒 杀幼虫。松实

5、小卷蛾 Retinia cristata分布: 分布于我国河南及长江以南各省;日本。危害: 为害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幼虫蛀食当年新梢和球果,使新梢弯曲枯萎,影响松树高生长;使种于减产。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毫米,翅展1318毫米。体及前翅均为黄色,前翅中央有1块较大的银灰色斑,臀角处有卵圆形银斑,斑内有3-4条黑纹,翅上有银灰色斑纹数条。卵椭圆形,长08毫米。半透明,淡红色。幼虫体长10毫米,淡黄色,有时略显红色,头及前胸硬皮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斑纹。蛹长69毫米,茶褐色,腹部末端有3个小齿突。生活习性: 1年4代,以蛹在枯梢及球果内结薄茧越冬。3月初成虫羽化,卵散产在针叶上及球果基

6、部鳞片上,每雌可产卵30余粒。第1代幼虫为害当年新梢,初孵幼虫蛀食前先吐丝,然后啃咬表皮,碎屑粘于丝上,34天后蛀食髓心,被害梢大多弯曲枯萎。每梢内有幼虫13头,最多达8头。6月份以后,大部分幼虫爬到2年生球果上为害,由中部蛀入,并不断将碎屑及粪便推出洞口与松脂凝结成漏斗状物;每个被害球果内有幼虫13头。幼虫5龄,约29天完成发育。老熟幼虫在被害梢或球果中做1个羽化孔,在其下部吐丝结成长约1厘米的光滑蛹室,23天后化蛹,蛹期约7天。成虫羽化后,蛹壳半段露出羽化孔外。以后成虫分别出现在6月至8月上旬、9月上、中旬。10月中旬在被害梢、果内以蛹越冬。防治方法: 1剪摘被害梢及球果,特别是10年生以

7、下人工幼林效果较好。2在3月中旬用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松果梢斑螟 Dioryctria pryeri又称油松球果螟、松球果螟。危害油松、黑松、赤松、马尾松等。以 幼虫蛀食球果及嫩梢。嫩梢受害后弯曲、枯萎、倒伏、披头散发;主梢受 害,可造成秃顶,丛生呈扫帚状;球果受害可导致畸形或干缩,不能结实成虫,长1013毫米,翅展26毫米左右,体灰色或灰白色;前翅赤褐 色,近翅基有1条灰色短横线,内、外横线灰色,波状,中室端部有1不明 显的新月形小白斑;后翅灰褐色。幼虫,末龄体长1522毫米,体漆黑 色,具明亮光泽,头、前胸背板及臀板黄褐色。蛹,长1316毫米,赤褐 色,尾端有6

8、根钩状臀刺,中间2根较长。果梢斑螟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受害球果内或当年生嫩梢内拉网 越冬。来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继续取食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转移食 害雄花序,而后进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危害。被害球果的基部有大而圆的蛀 孔,并常附有以丝粘连松脂的覆盖物,球果内虫道呈“S”形。6月上旬开始 化蛹。6月中旬出现成虫。卵多散产于球果基部或旧蛀孔附近。7月上旬卵 孵化。初孵幼虫蛀入球果或当年生嫩梢,但取食甚微,于11月上旬开始越 冬防治方法。可于越冬幼虫转移到雄花序时期,喷80%敌敌畏乳油或 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农药杀幼虫;摘除虫害 果;集中烧掉。 桃蛀螟 D

9、ichocrocis punctiferalis分布与为害 国内遍布南北。以桃、李、梨、板栗、枇杷等为寄主。初孵幼虫在果梗、果蒂基部吐丝作幕潜食,不久从果梗基部钻入果内沿果核蛀食果肉。同时不断排出褐色粪便,堆在虫孔外有丝连接,并有黄褐色透明 胶汁。造成果脱落或僵果或发生褐腐病。 形态特征 成虫全体橙黄色,翅面及胸腹部背面有许多小黑斑。其中前翅 有2728个黑斑,后翅有1016个黑斑,个体间有差异。腹部背面16节 上各有3个黑点,排成1横列,第7节中部有1个黑点。 幼虫头部暗黑色, 胸、腹颜色多变化,有暗红、淡灰褐、浅灰蓝等。5龄幼虫头黄褐色,前胸 背板琥珀黄色,腹部暗红色,中后胸及腹部18节各

10、有毛片8个,前排6 个,后排2个。发生规律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向日葵、玉米遗株和落叶以及蓖麻种子中越冬,次年4月开始化蛹,化蛹不整齐,造成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夜间羽化,傍晚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对糖、醋液也有趋性。羽化后1天即可交尾,35天后产卵,多在夜间产卵,将卵散产在桃果上,每果产卵2030粒。卵于清晨孵化。先蛀果梗,再蛀入果内,幼虫老熟时,在果内或在果外两果相接处结白色茧化蛹。桃蛀螟第1代为害桃果,第2代部分转发转移为害玉米等作物,以后各代主要为害玉米、向日葵等。防治方法1、园林技术防治 冬季清除玉米、向日葵、高粱、蓖麻等遗株,是防治桃蛀螟的重要措施。另外对桃果套袋、及时采摘

11、虫果、落果,消灭果内幼虫。2、化学防治 在第1、2代产卵高峰期,用菊杀乳油、溴氰菊酯、西维因、杀螟硫磷等喷雾防治。第二节 甲虫类 梨象甲 Rhynchites foveipennis 分布与为害 又名梨虎。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为害,除为害梨树外,还为 害苹果、杏、桃等。以成、幼虫啃食嫩芽、幼果或蛀食幼果,对梨的产量 和品质都造成较大影响。 形态特征 成虫体暗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头管较长,头部全长与鞘翅相 等、雄成虫头管先端向下弯曲,触角着生在头管端部的1/3处。雌成虫头部 较直,触角着生在头管中部。触角膝状,端部显著宽扁。前胸略呈球形, 密生刻点和短毛,背面中央有3条凹纹略呈小字形。鞘翅上刻点粗

12、大,略呈 9纵条。幼虫乳白色,体表多横皱,每体节中部有1横沟,背面分成前后两 部分,后半部有1横列黄褐色刚毛。发生规律 年发生1代,以成虫潜伏在土壤蛹室内越冬;越冬成虫在梨树开花时,从蛹室内出来,先飞到树冠下部枝条上食幼果。取食12周后即交配产卵。产卵时在果实上咬1小孔,产12粒卵,再以分泌的黏液封口。产卵处呈褐色斑点,至果实长大时被害处凹陷。成虫寿命长达2个月以上,产卵期也有2个月,被产卵果易脱落。幼虫孵出后即向果内蛀入至果心,并可取食种子,达到果心后掉头向外蛀食,在果皮处咬一近圆形浸沾润褐色脱果孔。幼虫成熟时,从果内脱出入土,在地下做土室化蛹。成虫具有假死性。防治方法 1、冬季深翻梨园,消

13、灭越冬蛹。2、在成虫出土期的清晨振树,捕杀成虫。及时清除落果,销毁杀死幼虫。3、化学防治 在越冬成虫出土期,尤其是雨后,在梨树树冠上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化学农药,共23次。紫穗槐豆象 Acanthoscelides pallidipennis Motschulsky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宁 夏、陕西、新疆 形态特征: 成虫卵圆形,头黑灰色,较小,比前胸狭;头顶密布圆形刻点,疏生白色细 毛;额区密生白色茸毛;复眼肾形,黑色。触角11节,锯齿状,基部14节较细, 棕色,其余各节向瑞部逐渐膨大,各节密生白色短毛。前胸背板黑灰色,中域略隆 起,有3条明显纵向毛

14、带,中间的毛带贯穿整个 背板,两侧的毛带则稍短。小盾片呈长方形, 表面密布白色细毛,后端两侧呈角状突出,后 缘呈凹窝状。鞘翅棕色,近中缝处颜色较深。 每个鞘翅有10条刻点沟,沟间密被白色毛,形 成11条白色毛带。由于毛被疏密不同,毛稀疏 处露出鞘翅底色,形成棕色斑纹。鞘翅第3、4 列毛带基部14处各有一深色斑,端部14处 有1个棕色斑,两个色斑中间为白色毛带。鞘 翅两侧第八、第九两条毛带中部各有1个较大棕 色斑,端都有1个谈棕色斑。腹部背面可见7节, 腹面可见5节。雄虫臀板向腹面强烈弯曲,雌虫 腹部腹面见不到臀板。生物学特性: 东北年2代,以24龄幼虫紫穗槐荚果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

15、旬在 种子内化蛹,蛹期810天。新羽化成虫在被害种子内停留35日后飞出。6月中旬 始见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飞翔力强;喜在紫穗槐花序和种 荚间爬行,受惊后有坠地假死习性;成虫寿命1734天。成虫取食紫穗槐花蜜,花 瓣和幼嫩种荚皮。成虫由羽化孔钻出后即可交尾,交尾后3日开始产卵。7月初成虫 开始产卵,卵产在前一年宿存荚果的花等与种荚间缝隙中。7月上旬始见幼虫,初 孵幼虫直接咬穿卵亮底部蛀入种子,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老熟并化蛹。8月上、 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始见第二代成虫在当年成熟的紫穗槐种荚上产卵,9 月中旬以24龄幼虫越冬。 防治方法: 1检疫:把住种子采收、入库、

16、调运关。 2种子处理(1)采收柠条种子 后,用0510食盐水漂选,将带虫种子删除并歼灭其中害虫。(2)播种前 用5070oC热水浸烫皂角种子1040分钟,豆象奏效。 4药剂防治(1)林内喷 洒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倍液毒杀成虫;50杀螟 松乳油500倍液毒杀幼虫和卵。(2)种子入库前,用25敌百虫粉剂拌种;种子 与药剂的重量比为400:1,拌种均匀后装袋库存。(3)熏蒸。常温下每麻袋种子 用磷化铝片剂15g,熏蒸袋内密闭6天;用混甲烷或硫酸氟每m3用量为3035g 密闭熏蒸23天。低温条件下,用磷化铝12g,lm3用汉甲烷或硫酸氟3540g, 熏蒸34天。杀虫效果良好,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核桃长足象 Alcidodes juglans又名核桃果象,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 6-7月造成大量落果,果实变为空壳,严重甚至绝收;成虫咬食芽苞,使其枯萎脱落,次年形成枯梢。故有一年受害两年减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