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7625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6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1 - 页 共 8 页通知亲爱的先生:5 月 26 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 LH泰纳( Turner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 届高三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 分(历史 10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 分,共 48 分)1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

2、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2. 学者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朱熹的孔子”是指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 D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3. 文学作品虽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必须准确适度。图1 所示资料卡片里的内容反映了

3、明朝中后期官员纷纷弃官经商的信息证明了明清时西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某些乡宦价值取向的变动可用于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A B C D41911 年 11 月 20 日, 大公报 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 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 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 篇,倡导民主立宪有 2 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 篇。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C政府对民间言论包容程度有所提高D 大公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5朱学勤认为,“ (中国近代) 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新的,

4、政治载体, , 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 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实际上这是全民族的一个试错过程 , ”。 请问以下各项属于材料所提的 “试错过程”的是A 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6.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 年 5 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B. 淞沪会战,逃避战火C. 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第 - 2 - 页 共 8 页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7 “1867 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 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

5、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 迫在眉睫了 , 一俟铁路建设成功 , 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 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8. 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申报时论统计(1882 年 1 月至 6 月)题材本埠全国国外数量57 80 37 比重33% 67%A 申报正在摆脱乡士意识的束缚 B 申报已经成为种政论性报纸C 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D 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9

6、“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 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 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D.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10.1979 年万里找邓小平说: “安徽一些农村已经搞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万里当时担心的是包产到户A背离历史潮流 B 背离中央政策 C 缺乏实践论证 D 违背

7、老百姓意愿11. 下图是 1980 年 12 月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折射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12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 , 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 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第 - 3 - 页 共 8 页C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D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第 - 4 - 页 共 8 页第卷(非选择

8、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13 题 22 分, 14 题 30 分,共 52 分。)13、 ( 2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 “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 毛诗 ?郑风?子衿序) 。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 “学在官府”转

9、变为“学在四夷”。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 8 分)材料二唐朝前期的中央官学,一为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二为太学,招收四品、五品官员子孙;三为四门学,招收六品、七品官员子孙,及“庶人之为俊异者”;四为律学,录取八品、九品官员子孙及庶人中学习法律知识的人。中央官学等级森严,是依据学生家庭官阶和门荫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宋朝逐渐取消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之分别,太学成为宋代中央官学的主体和重点。学生扩大到八品以下的官员子弟和庶民子弟的优秀者。摘编自刘海峰、李兵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2)从唐朝到宋朝,中央官学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

10、原因。(6 分)材料三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 “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 “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 ,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 。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3)依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时期“教育救国”思想并评价当时“教育救国”

11、的实践。(8 分)14、 ( 30 分)图片、图表、地图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材料一第 - 5 - 页 共 8 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6 分)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2 分)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邮政总署于1942 年 7 月 7 日发行的邮票(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的背景及邮票所体现的主要内涵。(8 分)材料三:第 - 6 - 页 共 8 页(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全国粮食产量的状况,并指出其政策因素。(8 分)材料四:(4)根据材料四,提取一项有关这两个时期经济领域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

12、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6 分)雅安中学 20142015 学年上期( 12 月) 高 2012 级高三文综试卷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分)答题卷13、 ( 1)变化:原因:(2)变化:原因:(3)思想: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第 - 7 - 页 共 8 页评价:14、 ( 1)特征:趋势:(2)背景:内涵:(3)变化:原因:(4)信息:说明:第 - 8 - 页 共 8 页雅安中学20142015 学年上期 高 2012 级高三文综试卷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参考答案(2)变化:学校种类减少;放宽了学生的身份限制。(4 分) 原因:科举制度彻底摧垮了世

13、家大族,社会的等级区分日益淡化。(2 分) (3)思想:维新派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是强国和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一些清朝官员也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才能最终战胜强敌;百日维新期间提出了兴办新式学校的政策。(6 分) 评价:虽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校,但没能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2 分,言之成理即可。说明:没有史实和认识上的错误均可得分。) 14、 ( 1)政治特征:图1: 君主专制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图 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图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 分 ) 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 分) (2)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任答2 点,4 分)内涵:支持中美联合抗日;肯定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 (任答 2 点, 4 分)( 3)变化: 1958 年 1960 年,全国粮食产量大幅下降;1961 年后开始回升。 (4 分)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 分)回升原因:“八字方针”的提出。 (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