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7563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溪诗序课件5[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 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益严 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 不满,于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永贞元年,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 的“永贞变革”,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 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宦官和官僚贵族的联合 反扑下,只维持了146天便失败了。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 李纯,宪宗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

2、司马 ,并且终生不得量移,只能老死于贬所。本文即作于永州任上。 “序”,依附于作品或书籍的一种文章。又作叙、 绪、序言、弁言、引等,今多称为前言。序的文 字,主要是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 ,或者介绍作者的经历、创作的情况,以及资料 的来源、版本的情况,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 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可以记 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 序”。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 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 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 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 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关于“序“关于本文的评

3、价: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 通篇就一通篇就一“ “愚愚” ”字点次字点次 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 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 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 唐才子传唐才子传 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 “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行辈,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行辈, 咸推仰之。咸推仰之。” ”注音 谪 龂龂然 坻石累石 塞其隘 锵鸣金石漱涤 智者乐也 悖于事清莹zhynynchlis iqingbi yoyngshd 加点字词释义更之为愚溪 又买居之 负土累石 幽邃浅狭 而适类

4、于予 莫我若也 善鉴万类 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 超鸿蒙 故姓是溪为冉溪 名之以其能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不可以溉灌 于是作八愚诗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东流入于潇水。 得以尤绝者家焉。 名之以其能。 故姓是溪为冉溪。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合流屈曲而南。 又峻急多坻石。东,名作状,向东 家,名作动,安家名,名作动,命名姓,名作动,起名东北,名作状,向东北 南,名作动,向南流 多,名作动,有很多 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然则虽辱而愚之。 邦无道则愚。 智而为愚者也。 睿而为愚者也。 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兴、利,使动用法,使兴起,使得利愚,意动用法,以为愚愚,形容词作动词

5、,装愚,装傻 智,形容词作名词,聪明人 睿,形容词作名词,明智的人名,名作动,命名利,形容词作动词,有利(一) 第1自然段。 1词句理解。 (1)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故此可推知愚溪在灌水之 。 (2)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得其尤绝者家焉 A.且庸人尚羞之 B.左右欲刃相如 C.可烧而走也 D.吾得兄事之内容分析。这一段交代溪水的方位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一层原因。 (1)作者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其原因有二,请用原文语 句回答。 (2)“愚溪”三易其名,称“冉溪”是以 为之命名,称“染 溪”是以 为之命名,作者称其为“愚溪”则是以 为之命名。北B古有愚公

6、谷予以愚触罪居者姓氏 溪水功用 居者性格特点(二)第2然段。 1 词句理解。 (1)解释下面子“焉”的意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焉:语气助词 B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焉:语气助词 C灌水之阳有溪焉 焉:语气助词 D得其尤绝者家焉 焉:在那里。 (2)解释下面带点词。 得泉焉,又买居之( ) 或曰:冉氏尝居也( )2 课文分析。 这一段介绍丘、泉、沟、池、堂、亭、岛的情况及以“愚溪” 命名 的第二层原因。 (1)作者八景: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可分作两 大类: (2)这八景,“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为何称为“八愚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居住

7、占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B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三)第3然段。 1理解字句。 (1)选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例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而君幸于赵王。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受制于人 D.于是入朝见威王。 (2)注音并释义。 又峻急多坻石。 坻( ) _ 睿而为愚者也。 睿( ) _ 违于理,悖于事 悖( ) _ (3)“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这是一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 其中否定词为_,_为宾语,动词是 _,全句可译为_(4)找出这一段的几种不同语法特点的例句。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课文分析。 这一段进一步揭示愚溪之所以“愚

8、”的真实原因,即“愚溪”命名的第三层原因 。 (1)“溪独见辱于愚,何哉?”引用文中最简练一句回答: (2)作者感叹“虽辱而愚之,可也”?因为“适类于予” 。为什么说“适类于予” ?.D水中小洲明智违背莫因此凡是被人看做是愚鲁的人都比不上我呀.若我不能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云雨 无以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得利)世。 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以为愚,指称呼为“愚”)之,可也。无以利世溪之“无以利世”而作者说自己也是“无以利世”,那是柳宗元说自己不 能为社会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为世人造福。但这句话中还有话: 柳宗元何尝想“无以利世”?只是遭排挤、被贬谪,不能实现“

9、利世”的 理想罢了。于叙述之中,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悲愤与不满。四)第4然段。 1理解字句。 (1)解释下面“而”字的意义或用法。 智而为愚者也( ) 予得专而名焉( ) 合流屈曲而南( ) (2)翻译下面句子。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2 课文分析。 这一段借用古人的典故来反映作者的“愚”,这是愚溪得名的第四 层原因。 (1)这一段用了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的典故。这两个人是“真 愚”吗?为什么?(2)柳宗元“真愚”吗?为什么?转折 并列 修饰现在我身逢政治清明的时世,却违反常理,做了蠢事, 所以凡是愚蠢的人,也没有一个象我这样愚蠢的了。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愚

10、”。宁武子是聪明而装愚, 颜回是明白而装傻,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是“大智若愚”的“愚”。“遭有道”,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有道”指天子圣 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的“永贞变革”,把矛头 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革除弊政,打击权奸,作 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结果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 压了下去,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唐宪宗李 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王伾,贬柳宗元于永州并 终生不得量移。像唐宪宗这样的天子难道是圣明的吗? 很显然,说这样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纯粹是一种讽刺 !因而,所谓“违于理”“悖于事”便无一不是反话了。他 的“愚”不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的“愚”,也不是不学无 术

11、、一事无能的“愚”,而是坚持真理、敢于抗争的大勇 如愚的“愚”。在这貌似自责的文句间,淤积着作者心中 的多少愤懑不平之情。(五)第5然段。 1理解字句。 (1)解释下面“类”字的意义。 而适类于予(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 (2)解释下面“莫”字的意义。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 (3)下面加点字与“牢笼百态”的“牢笼”用法不相同的 一项是 A.故姓是溪为冉溪 B.合流屈曲而南 C.得其尢绝者家焉 D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4)翻译下面句子。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 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类似种类没有谁 没有什么D从上,介宾短语

12、作状语我描写的各种事物象用水洗涤过一样,鲜明生动, 又能囊括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这一段写愚者自有愚者的乐趣,再次将愚溪与作 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说明他之所以做八愚诗 的原因。 (1)这段开头的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于世”,情 调有点低沉。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的色 彩就完全不一样了:溪水能鉴照万物,清洁光亮 ,秀丽澄澈,铿锵鸣响,有金石之声。这是一个 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如何理 解作者描述这感情基调大相径庭的愚溪? 其实 “溪虽莫利于世”从世俗的观念看的,但实际上, 愚溪并非不利于世,而是充满生机活力,大有利于世, 只是“寂寥而莫我知也”,作者抒发了不能施展自己的 才华,以实

13、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悲愤之情。(2)“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 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的 意思是说,我用愚昧的言辞歌唱愚溪,便觉得茫 茫然没有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 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进入了玄虚静寂的境界 ,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有人认为, 这是作者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你是否同 意这种看法?为什么?文中“予虽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从人世中 被排挤出来的。被排挤出来以后,虽然冷寞、孤单,却 有一支能净化世间万物、包罗各种形态的笔伴随着自己 ,安慰着自己,可见作者官场失意之后,并没有丧志颓 废,而是用自己的笔继续抗争。文章中许多句子都写到“愚”,阅读课文想一想 ,最重要的两个句子是哪两个?最重要的应该是第1段的“予以愚触罪,谪潇水 上”和第4段“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 为愚者,莫我若也”两句。前一句是全文“八愚”的 根源,无这一句则无全文之“愚”。如果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