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37534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海燕四拍开始的思考长兴县李家巷中学 吴静【案例背景】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无论 文本如何,三个原则我们可以明确:一坚 持以读为本的理念不能动摇;二要教出语 文味来;三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学 生的独特体验。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 理念如何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使课堂产 生更多的有效教学,我们老师依然有越来 越多的困惑。【案例四拍】一拍曲高和寡对于我们初二下册所安排的高尔基的海 燕一文,我实际是较排斥的。因为我不 喜欢语文课中政治倾向比较鲜明的文章, 但源于海燕的威望又不得不使我苦恼 我该如何上好它,否则必定是我的浅薄。正在我为这篇文章产生很多卑微情结时, 我在正式上课时所收获的两次掌声让我从

2、学生层面竟然倾心地接受了这篇文章,实 在是出乎意料。我以为我对海燕曲高和寡,没想到学 生竟是高尔基的高山流水。二拍山重水复4 月 2 日我安排海燕的预设目标为: 一重朗读,品味词语,读出散文诗的优 美意境,把握海燕的外在形象(重点) 。 二明象征,并了解对比、烘托等手法, 解读海燕的内涵(难点) 。三了解拥有时 代印记的无产阶级文学豪迈乐观的特色。这节课我把朗读设为重点,所以我特别琢 磨了朗读法,但结果前半节课从整体的感 知读到个别的兴趣读,从词语的点读到段 落的赏读,均以无味收场。在兴味索然中 后半节课我纯粹想赶紧把预设目标上完,学生的配合出乎利索:师:读完全文,你知道海燕背后作者的真 正写

3、作意图吗?生:高尔基写海燕其实是写无产阶级革命 者。生(强调):是写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师:对,应该是革命先驱者。先驱与所有 的革命者意义是不同的。这是象征手法的 运用。师:那么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背后的象征 是什么?你可以从作者所给的修饰语中去 理解吗?生:作者给海鸥的词语是“呻吟” “掩藏” , 给海鸭的词语也是“呻吟” 、还有“吓坏” , 给企鹅的词语是“蠢笨” “胆怯” ,我觉得 作者的感情色彩特别鲜明,所以我认为这三者其实是指当时社会里那些胆小的人, 懦弱的人,作者看不起他们。尤其“掩藏 “一词感觉有把坏事掩盖起来的意思。 (学 生的理解好象在精彩起来。课堂气氛稍浓。 )生(强调):不

4、,应该是指假革命者和不 革命者,破坏无产阶级革命的人。师(微笑):那么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又指 什么呢?(我知道他阅读了参考书。 )生: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师:你的理解正确。那么这篇文章作者借 这些象征物最后想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意?生:作者是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 雄,批判和蔑视那些假革命者,并且有无 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到这里,我的预设目标似乎感觉已水到渠成,尤其是难点的达成这样顺 利。不过我的心里却很不安起来。一是学 生对现成参考书的严重依赖性,二是高尔 基先生的这篇海燕它的精华我肯定没 有上出来。这本是一篇特别精神至上的文 章,它曾经号召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们的勇 敢的步伐。如果作为一篇政治檄

5、文的话, 还有一个词语我需要和学生交流一下。师:这是一篇无产阶级的文章,那你们知 道什么是无产阶级吗?生:就是劳动人民,没钱的人。师:对,还有理解吗?生:它和资产阶级相对。师:那什么又是资产阶级呢?他们哑然。课堂重陷沉闷。三拍柳暗花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决定复归朗读。 我选了最后的暴风雨即临的一部分,并把 这个朗读的任务押给班长王林。王林这个 男生,在初一时朗读挺出彩。但到初二, 成绩的下落,他在课堂上明显变得沉默。朗读开始,我瞅着王林看他深吸了口气, 就笑着倾听。真正的朗读细节里,或许是 紧张,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很顺 利,也很有情感,可读到“这些闪电的影 子”就读成了“这些大海

6、的影子” ,而且还 回念了一遍,这时我看到他的状态是差点 想坐回座位上。我说:你得念完。他站着 继续念,但接着“在大海里蜿蜒游动” “蜿 蜒”一词竟然念不出来,其他学生马上一 阵哄笑。那一刻尴尬的脸红变色就导致他 噌地直接坐回了座位上。这样读的失败, 对他的班长尊严肯定是个打击。不过我坚 持了,我只说:你还得念完它!我的要求 当时是很强迫性的,没有退路。那一刻,哄笑中的学生在我的坚持中竟然瞬间就庄 严起来,坐着的人都变得静默,静默地倾听: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 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 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王林忽然一反了前面的结巴和

7、尴尬,用完 全的投入,外加一份初二男生略带发育的 磁性而浑厚的音质,一气呵成了这段热烈 而磅礴的文字,慷慨激昂。随后是全班自 发而汹涌的掌声。这节课的精彩来得就是这样“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篇文章的重点确实是朗读, 上好的朗读,可以使这篇文章的所有的附 属意义都不存在,就只剩一个词语:励志!它让人拥有勇气。就像王林在之后我所布 置的我来读一文中这样写到: 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也许就像来到空 旷的高原上,望着深蓝的天空,没有一点 污垢,牛马在吃着嫩草,鸟儿在天空自由 翱翔。那感觉想想是多么地新奇、快乐和 自由!让我感觉到了天地的宽大,我勇气 的倍增。感谢这个男生,因为他悟到了

8、 海燕的精髓,也带着我们跟他一起神 往。如果在那个年代,我想,他肯定就是 其中的先驱。四拍知音再遇课后我布置了全班同学的我来读 , 希望每一位同学像王林的朗读一样都有自 己的启发。结果发现其实左右的学 生依然完全落入了的无产阶级的政治教育 中(在他们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还无法区 分的前提下),跟我大谈了一通海燕和 高尔基的无产阶级性;另约无“我 读”的味道;还有符合我的要求。其中我选了董秋燕的文章作了班级朗读, 文章如下:读了海燕这篇文章,我读懂了海燕的 胜利之情,明白了海燕想要冲出牢笼的心 理。他在奋斗着,与那些人物不同,他要 活出自我,活出精彩。这是一场自然决斗, 又是一场政治决战。海燕,

9、你是自然中的努力者,为了生存不气 馁;海燕,你是自然中的胜利者,用自己的 鲜血,用自己的信念坚持,坚持着!你不为 暴风雨的强烈而躲藏,不为敌人的污秽思 想而丧失斗志,人们站起来了,他们是革 命的先驱者,我从中读懂了胜利在心中, 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中。不仅如此,你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放弃, 不退缩的精神,并不是为了打败,而是为 了生存。自由、快乐的生存,不是为了过 奴役的生活,不想成为思想牢笼中的一名 囚犯, “我要自由,我要平等”这是海燕的呼喊,也是我们的心声。战斗吧,不为狂 风暴雨而害怕。即使再大的狂风,也阻挡 不了人们前进的步伐。即使暴风雨再稠密, 也遮不住人们的心声。我们的海燕便是代 表

10、,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读了海燕,可能没有真正的体会他的含 义,或许我只明白了那山中的一角,可我 想这够用了,我要为海燕的精神鼓掌,我 要为他自豪,我要学习,我要奋发向上。我念完这位女生的文章,我再次听到是全 班的掌声。课间插曲我念董秋燕的文章的时候正 好窗外有学生和老师的争执,他们的掌声 我还以为是他们在为外面的动静助威,所 以特别生气。但是许文俊很无辜地就更正: 老师,我们在为这篇文章鼓掌。结束语我挺开心的。真的。教海燕, 学生让我觉得了意义。教学相长的道理好有理。【案例反思】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言:“读书无疑者需 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11、 ”这节课上完,留给我最殊印象的就是新课 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的鲜明呈現。尴尬的是,这次呈 现不是教师引导的因素,而是学生的自主 获得。平日,我慨叹最多就是学生的不动 脑筋。但海燕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 地体会到学生既有自主探究的欲望、也有 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这节课里的主体 意识远远超越了我对文本的理解包括我对 他们的误解。确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很难静下 心、慢下步让学生能真正去自主探究。我 们做的最多的是总喜欢用我们的口若悬河不自觉地取代学生自己的慢慢摸索。刘邦 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 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备粮 汤,支援前方,我不如

12、萧何;率领百万大 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但是, 我能任用这三个人,所以我取得了天下。 从中可见,刘邦的成功在于他挖掘了一个 团队的智慧并加以充分利用,他相信每一 个人,他能看到并运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 性。我想,我们的学科教学,也应该充分 信任学生,给学生以一个空间,信任并引 导发挥出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则我们的 课堂必然妙趣横生。那么,如何有效放慢 匆匆的脚步和学生共享自主探究的时空, 如何让王林、董秋燕这样的个性阅读者更 多涌出呢?这是我就这节课的大疑。疑二:“亲近母语”研究的专家徐冬梅女 士对语文老师提出过这样一个观念“站在 台上我就是语文” 。可是如何去做?当我们 解读了文本,

13、作为教师个人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都无法投入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带着学生去亲近它的身体,触摸它的 灵魂,传承它的精神?比如一拍里的我。疑三:二拍中,我特别记录了我的问与学 生的答。学生可谓是对答如流。但严重的 参考书版本制造了课堂上一时的繁华表象, 实质却只是大家的一种坐享其成。现实的 课堂,面对老师的提问,很多学生为自己思维 的答案惴惴不安时,捧着参考书朗读,参 考书上的快餐式解读就成了他们答题时的 定心丸。我想到一句网上的感叹:教学参 考书语文课堂教学的灾难!孟子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那么,面对参考 书,我们何去又何从?疑四:人文语文的阅读学习,朗读的核心 地位真的是无庸质疑。

14、好的朗读,是春风 化雨,润物无声。面对三拍中王林的突出 表现,我现在都心存感激。不过,让我后 怕的是,假如王林在他的两次想退却时我 只要其中一次没有坚持住的话,结果又会 如何呢?恐怕只有愧对高尔基的份了。语文教师如何引导朗读,激发生命的色彩, 领悟文本的精华,是一个责任的问题!疑五:最后那位女生的海燕读后感, 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真正拥有了独特体验之 后的一种幸福感。可悲哀的是前提有近 30%的 学生遭参考书洗脑,另 30%无独特体验, 她是仅剩的 30%中最杰出的一位高尔基的 知音。知音难觅!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特体 验到培养一份学语文的幸福感?常写常练 常读常看,还是天赋在前?作为教师,有很多困惑,常这样,解不开, 理还乱!柏拉图说:“我们要带着更多的问题,而 非更多的答案去生活” 。 教师,传道授业 解惑者,至于师之惑的解法,应该是最简 单的两个字: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