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37495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长极理论 growth pole theory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日本的东京、横滨,美国的纽约 ,欧洲的伦敦、巴黎,都曾上演过增长极的成长史,这让 中国经济界对增长极颇为认可。 30年改革开放,增长极的故事在中国书写着华丽篇章。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3个城市群逐步形成,经济要素 跨行政区域关联,城市群内产业互补,极核作用不断强化 ,展示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增长极理论 growth pole theory 一、增长极理论的提出 二、理论内容 三、理论作用 四、主要优点 五、主要缺陷 六、理论影响 七、如何培育增长极 八、案例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一、增长极理论的提出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

2、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 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 佩鲁最早于1950 年在经济学季刊中发表的一篇题为经济空间 : 理论与应用的文章中提出以“增长极”为标志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在他看来,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不平衡 增长的,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 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在空间的某些点 上集聚,于是形成了增长中心或增长极。 增长极至少包括三种内涵: 第一, 在经济意义上的某一推进型产业或企业; 第二, 在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单元, 即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 它通过极 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及相邻企

3、业的经济发展; 第三, 在经济意义上的和地理意义上的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城市。二、理论内容狭义经济增长极 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二是城市增长极,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 极。 广义经济增长极 指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 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1)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 (2)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 (3)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 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 产业综合体与增长; 增长极的增 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 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 ,有机联系

4、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 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 三、理论作用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 区位经济 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 活动集中于同一区位而产生的。例如,某一专业化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 在某一区域,可以共同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 流和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可以形成较大的原材料等外购物资的市场 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供给,从而使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循环。区位 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

5、部的节约。如可以提高分 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 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效果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活动在 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 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 四、主要优点增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 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区域经济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1)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佩鲁主张非 对称的支配关系,认为经济一旦偏离初始均衡,就会继续沿着这个方 向运动,除非有外在的反方向力量推动才会回到均衡位置

6、。这一点非 常符合地区差异存在的现实。 (2)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 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 (3)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 吸引力。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 五、主要缺陷很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增长极理论指导的区域发展政策没有引发增长极腹地 的快速增长,反而扩大了它们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所以 70年代以来增长极理论的有效性受到怀疑,究其原因,增长极理论的主要缺 陷有: 一是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推动性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 益,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地区的

7、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 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域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差距扩大,这是增长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负效果。 二是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扩散作用是极化作用的反向过程 ,两者作用力的大小是不等的。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的作用通常是倾向扩大 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增长极的作用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国家干预, 回流效应(即极化效应)总是大于扩散效应。但赫希曼认为,增长的累积性 不会无限的进行下去,从长期看,地理上的涓滴效应(即扩散效应)将足以 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1979年布赛尔在其论文增长极:它们死了吗中, 提出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观点。

8、无论哪种观点,增长极 的扩散效应不可否认,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是漫长的也无庸置疑。然而, 要度过这个漫长的时间,落后地区的人民要继续忍受贫困,政治不安定的因 素可能增加。对于讲求政绩的政府官员,在短期内看不到政策的显著效果, 也一定程度上对增长极政策的实施起到阻碍。 三是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推动性产业是 同主导产业紧密配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属于迅速增长 的企业类型,而且具有较大的规模。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增长极一般以 现代工业为目标,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较为先进,因此培育增长极并不可能 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 四是新区开发给投资带来一定难度。从投资

9、商角度上看,增长极一般以城镇 为依托,又常不在已有建成区,这些地方交通一般不便,生活服务设施相对 较差,投资者往往不愿意为这种新区投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投 入,如果政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增长极政策的实施困难很大。 五是增长极理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区域发展政策,它单纯依靠外力(外 来资本以及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等),可能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在全球化与 本地化趋势并存的世界经济中,寻求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 endogenous regional development),以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 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政府的重视。 六、理论影响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

10、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 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 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如可以 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 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效果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 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 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支配效应 佩鲁认为,“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施加的不可逆转或部分不可 逆转的影响”,就是“支配效应

11、”。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单位之间 由于相互间的不均影响而产生一种不对称关系,一些经济单位处于支 配地位,而另一些经济单位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一般来说,增长极中 的推动性单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支配效应, 乘数效应 这种效应主要是指增长极中的推动性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系, 有的是前向联系,有的是后向联系,有的是旁侧联系。这些联系的作 用是,增长极的经济力量促使其他相关产业的建立,从而在就业上、 生产上和经济效益上,增长的数量表现出乘数效应。增长极的这种效 应可有效地改变一个区域工业基础差、经济存量少的状况。 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1)极化效应。又称回波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

12、济活动,不断 趋向增长极的过程。佩鲁认为,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即出现发达 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甚至形成一个国家内地 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 (2)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力通过一系列联动机制不断向周围发散的过程。 扩散作用的结果,是以收入增加的形式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大的乘数作用。扩散效应促成各种生产 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 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

13、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然而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关系,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导致增长极地区越来越发达,周 边地区越来越落后,形成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经济,使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增长极的发展导致外围地区资本筹集困难。增长极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投资利润 以及需求日益扩大的市场,这些因素吸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经济落后地区的储蓄转化为经济 发达地区的投资;而外围地区由于落后的经济基础和投资收益率低,资本外流,致使资本积累逐 渐减少,资本日趋短缺和枯竭,任何现代化的产业都难于起步。 b. 增长极的经济发展使外围地区人才缺乏,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增长极在就业机会

14、、工 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些优势 吸引着落后的外围地区的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流向那里,结果在增强增长极 发展能力的同时,却对外围地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c. 增长极的发展导致外围地区贸易状况恶化。由于地域邻近,增长极与外围地区势必发生区 域贸易活动,前者以输出工业品、资本品为主,并从后者输入初级产品;而后者以初级产品的生 产和输出为主。初级产品的价格低而不稳,且缺乏需求弹性,因而竞争形势和交易条件有利于前 者而不利于后者。总之,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往往是以牺牲外围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的。 七、如何培育增长极 首先,在落后地区

15、培育增长极首先应该打破行政界限的分割。 如果只在单一的行政区内考虑增长极的建立一方面势必形成地方经济发展的 割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地方之间争夺资源,使资源不能实现最优配置。 形成工业项目遍地开花、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另一方面破坏经济在空间 中的联系,也就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用理查( Richarson)的观点来说就是:“重要的是应该看到,即使在工业并不高度 发达的区域中,空间结构也以微弱的形式存在。”可以看出,这里把佩鲁的 大的经济空间发展缩小到一个具体小区域的经济空间,把增长极更加具体化 到一个点上,这个空间也必须一个按经济活动联系所界定的空间,在这个空 间中寻找经济

16、增长极。 其次,在欠发达地区培育增长点可以按照城镇等级体系来进行规划。 哈里理查森认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的增长点无疑会包含有增长性产业,但简单 地说,增长点背后的基本思想是,由人文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构成的空间中会存在 着某种秩序和规律。在每一区域内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或几个优势节点或控制中心,其 增长率及其功能会成为区域扩张率的重要决定量。这些节点的影响程度在整个区域中 并不相等。当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取得平衡时,区域增长随优势节点的出现而增加。 这种空间中的秩序和规律可以看成现实中存在的城镇等级体系,各种资源要素从核心 趋向边缘区的扩散是通过城镇体系来完成的。但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过多地选择发展 的点,形成重复建设;还要注意新建项目与原有产业之间的联系,要能够形成比较完 整的产业链;注意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