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朝鲜族发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即马韩,辰韩、弁韩我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从朝鲜陆续迁来的 朝鲜族的最早迁入开始于十七世纪末的清代初年当时朝鲜族中的一些苦难农民,越过两国的边界——鸭绿江和图们江,在我国境内的沿江一带开荒种地,并逐渐定居下来以后规模较大的迁入有两次第一次是在 1869 年当时朝鲜北部发生了空前的大饥荒,大批饥民为了寻找生路,不顾清王明的禁令,扶老携幼,涌入中国据统计,1870 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 28 个朝鲜族聚居乡到 1881 年定居在吉林延边地区的已达一万多人1883年聚居吉林省的辑安、临江和辽宁省的新宾等地的朝鲜族有 37000 多人 这一时期也有少数朝鲜人沿乌苏里江一带迁入黑龙江省境内的随着朝鲜族移民的不断迁入,迫使清政府把封禁政策改为招民开垦政策,以索取兵饷,充实边防正式设立“招垦局”,并在图们江北岸长约七百里、宽约五十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居住地建立行政机构,从而构成了朝鲜族在我国的最初分布状况 朝鲜族的第二次大迁入是 1910 年以后日本吞并了朝鲜,迫使一部分丧失土地、生活贫困的朝鲜人大批进入我国东北朝鲜族的分布地区也逐渐扩大,除延边外,沿鸭绿江南段的吉林、辽宁东部地区人数不断增多,同时有的已开始深入到长春附近地区。
到 1918 年,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朝鲜族已达 36 万余人这些迁入的朝鲜人,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因此对东北地区水田农业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