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模式的古今对比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73334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流通模式的古今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商品流通模式的古今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商品流通模式的古今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品流通模式的古今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流通模式的古今对比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品流通模式的古今对比分析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相对于商业的 概念而言,商业流通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延展,将其由过去的行业概念上升为产业 的概念,并成为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导构成部分,包括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 讯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仓储业等。 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商品流通 业的发展又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 阶段,其商品流通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商品流通的技术水平也随着国家经济 质量的提高在不断提高。 商品流通模式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由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以

2、特 定的组合来完成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商品交换的方式。 商品流通的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两种。直接渠道就是指由生产者向 消费者的模式。 而间接渠道则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分别为:生产者零售商消 费者,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生产者产地采购批发商中转批 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 商品流通专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两个阶段;从流 通渠道看, 可以表述为: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商品的所有权 及商品实体从生产者出发, 经过各类中间商逐渐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货币则由消 费者逐渐转移到生产者手中; 各类商品经营者共同承担流通任务, 分享流通利润, 经营

3、者之间以及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各类中间商由于其天然的 中介地位聚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生产者的生产活动, 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成为联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狭隘的商品流通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传统的商品流通 观念是与卖方市场态势相适应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 生产者占据有利位置, 消 费者的选择受到了现实的制约, 作为“媒介”的商业慢慢成为了生产企业的附庸, 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末端。 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国家将卖方市场开始转 入买方市场, 生产产品越来越繁多, 市场出

4、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消费者有了更 多的选择权。产品是否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销售渠道是否为消费者所熟知和接受, 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先决条件。此时,商品流通的角色不仅仅是“媒介”,而 且更是联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然而这种联接如果仅仅是在传统商品流通 模式下,依靠这种传统的观念,明显是行不通的。因为,此时商品流通的作用旨 在全面协调社会再生产环节。 其次,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中的竞争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传统的商 品流通模式中,生产者、经营者合作少、竞争多,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做最大 的争取。而这样的竞争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状况。商品流通的任务越 来越巨大, 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也越来

5、越复杂,面对这样的形势, 生产者和经营者 如果还只是自己做自己的, 那么慢慢的,他们就会觉得力不从心, 单方面的努力, 甚至让他们无法完成任务。 没有合作, 一味的竞争, 这样传统的竞争观念影响了 彼此之间的商业发展,阻碍了流通的效率。 如此种种,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的局限性可见一斑。为了协调社会再生产的 正常运行,所以,必须要促进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 从目前来看,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网络直销模式的发展。 网络营销是二十一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低成 本、高效率的全新商业形式。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以网络用户为中心,以市 场需求和认知为导向,利用各种网络应用手段去实现企业

6、营销目的的一系列行 为。 虽然网络营销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 但也可以整合其他的资源形成整合营销。 现在,很多宅男宅女就会通过网络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我不是宅女, 但也 尝试过网络购物,确实很便捷实用。网络营销实现了生产商成为流通主体的梦想。 制造商也可以越过中间环节直接从事网上交易,消费者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 网上购得自己中意的商品。 这样的流通模式, 使得商业模式更趋于信息化和现代 化,缩短了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益,竞争也更加公平。 第二是供应链的重新整合。 供应链是商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最终到达消费者的 整个过程中, 参与该商品价值形成的上、 下游企业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

7、络。因其 在压缩库存、降低成本、改善对顾客服务等方面所开辟的广阔的空间备受瞩目, 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 控制,将所有环节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机构模式。在这个链条中, 企业不再拘泥 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 而是与其他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的整合突破 了以往传统的流通观念,将流通推广到了整个经济领域。 第三就是垂直一体化模式的改变。垂直一体化是企业扩张的一种重要途径。 传统的垂直一体化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产品自销和零售企业自采。但是这样的模 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不管是收购、 兼并还是独立建设都会需要很大的投 资。其次,一体化的速度很慢,

8、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实现运作,而这个时候, 事先的市场也可能已经失去机会。最后,一体化损害了专业化, 增加了企业的支 出成本,也降低了专业化的流通效率。新型的垂直一体化是借助网络技术,通过 电子商务与原来的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投资少、见效快,还可以保 持专业化分工的高效率。 由于商品流通的复杂多变, 很难说有一种统一的商品流通模式,甚至在很大 情况下,是多种模式的整合。创新性的商品流通模式意在一个“新”字,其内涵 主要体现在流通观念新, 流通主体新, “三流”的运转模式新 ( “三流”指信息流、 物流、商流)。下面就具体讲讲是怎样的一个新法。 首先是流通观念创新。 传统的流通观念认

9、为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末 端环节,现在则会将其放到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这样一个高度。 现在的社会不再认为商品流通只是一个买进卖出的过程,而是贯穿在整个体系中 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竞争到合作, 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充满了零和博弈。现 在,双方间的博弈已经从零和走向双赢。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建立的也是越来越稳 固,拓展范围也越来越大。 其次是流通主体创新。 它有两个表现, 第一就是新的商品流通主体加入到流 通中来。商品流通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下的各级批发商、零售商和 代理商。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部分承担了流通的功能。第二是原有的流通主体 改变其功能适应新的流通模式。在新的

10、商品流通模式中,由于商流、物流、信息 流的流转模式均发生了变化, 相应的,适应原有的三流运转模式的资源配置就要 发生变化。 最后是“三流”的运转模式创新。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信息传递只要 是在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进行, 使得信息严重滞后,准确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新的商品流通模式中, 信息传递可以越级进行, 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 也克 服了由于信息级级传递造成的“牛鞭效应”,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物流的变化则体现在降低了成本, 减小了损耗, 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商品的运输。现 代化物流中心的出现,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都是物流运作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现 代商品流通模式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是电子支付,它具有方便、 快捷、安全等的特 点。相比传统的现金支付等手段,存在了太多显而易见的优点。 商品流通模式创新是新技术、 新观念和电子商务的结合,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 发展是其创新的技术基础。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 只有技术进步, 才能应运而生更多与时俱进的商品流通模式,才能在满足顾客需 求的同时,使得生产商、经营者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更新, 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 无疑又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 利,期待它的不断完善,更多的造福于我们。姓名:张佳丽 学号: 090250079 班级:物管 0902 临班: 0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