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372790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思想大一统___优质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知道汉代 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的史实。1、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 2、掌握汉代新儒学的内容 3、分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 1、何为、何为“ “黄老之学黄老之学” ”黄帝的养生秘籍据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活 了120多岁。其子孙也皆善养生 之道而寿高百岁。据史料记载, 黄帝之子少吴活了100多岁,少 吴之子帝喾活了105岁,帝喾的 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的寿星。黄帝的长寿之道,注意约束 自己的思想,清心寡欲。他乐于 与民同乐,作为国家的治理者, 他尽己所能为百姓造福,而绝不 自以为尊。黄帝内经

2、不仅在 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 广泛推崇,即使在国 外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 1、何为、何为“ “黄老之学黄老之学” ”“老”:老子的学说内容内容: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 基础:基础:早期道家理论,还结合了阴阳、儒、墨早期道家理论,还结合了阴阳、儒、墨 、法等学说。、法等学说。 核心: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 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 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 2、为何实行、为何实行“ “黄老之学黄老之学”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修养生息、轻徭薄赋修养生息、轻徭薄赋汉初,

3、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 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3)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3 3、实行、实行“ “黄老之学黄老之学” ”的影响的影响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 西汉政权,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 荣景象。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 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 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

4、外,腐败不可食。众 庶街巷有马。 后汉书.食货志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1、背景、背景 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 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 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1 1)国力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国力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 “无为无为” ”,推崇,推崇 “ “有为有为” ”而治而治 。兴盛的背后往往潜伏着危机。汉初的无为政治,导致丞相 、诸候王权力膨胀,且匈奴为患严重。(2 2)黄老)黄老“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 思想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思想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的需要。的需要。(3 3)

5、儒学经自我调节顺应了中央集权的要求)儒学经自我调节顺应了中央集权的要求大一统的思大一统的思 想。想。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纳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儒学 代表,大学问家,生活在汉 文帝、景帝、汉武帝的时代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 羊春秋。武帝时以贤良应 举,上天人三策。受汉 武帝赏识、为官。晚年著 春秋繁露,创立新儒学体 系。 二、感:汉代儒学之新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二、感:汉代儒学之新材料一: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 体系。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1、

6、新思想来源材料二:材料二: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 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法”或“阳 儒阴法”。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董生一策答董生一策答:陛下躬亲垂问,臣不胜惶恐。臣仅就春秋所学 来观察天与人的关系。“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无道,天就先出现灾害来警告世人;如果还不知道悔改,天 将会将怪异之事以示警戒武帝一策问武帝一策问:朕自登基以来,屡下诏书责令各州郡举荐贤能之士 ,以求治国良策,请先生能不吝赐教,

7、以舒我胸中块垒。(开场 白) 董生献策台词设计 二、感:汉代儒学之新 2、新思想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实行仁政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董生二策答董生二策答:无为有为皆有其理,而今我汉家天下,承秦之弊,:无为有为皆有其理,而今我汉家天下,承秦之弊, 开国七十余载,虽有文景之功,但承袭黄老无为之学,弊端日渐开国七十余载,虽有文景之功,但承袭黄老无为之学,弊端日渐 凸显,正是改弦更张,奋发有为之时。臣斗胆,恳请陛下更化改凸显,正是改弦更张,奋发有为之时。臣斗胆,恳请陛下更化改 制。制。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8、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天不变,天不变, 道亦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天道” ”就是就是“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 。武帝二策问武帝二策问:先生所言甚合孤心。今朕即位以来,很想光大汉家 之基业,但收效甚微,这是什么原因呢?“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感:汉代儒学之新 2、新思想内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二

9、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 予也。 “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仲舒认为道源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天道” ”就是就是 “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 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

10、不变,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 的的 。 “三纲五常”“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实行仁政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及董仲舒本人,均无此极端言论,他们的独尊武帝及董仲舒本人,均无此极端言论,他们的独尊 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 的文化主潮地位。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的文化主潮地位。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冯天瑜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试试看:品儒学思想,探帝王心声主要内容帝王心声“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11、,以思想的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仁政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封建统治“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儒学是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需要儒学是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需要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都是“天人感应”惹的祸公元前135年4月,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6月, 辽东高庙又发生了火灾。正在家里养病的董仲舒听 到这两件事,抱病给汉武帝写了一份奏章,大谈“天 人感应”,说汉高祖庙园失火,是天对当时政治不满 ,有意降祸人间。汉武帝看完奏章,大发雷霆,召集使臣商讨对付 的办法。当时,董仲舒有个弟子叫吕步舒,也参加 了讨论。他不知道这份

12、奏章是自己老师写的,因此 慷慨陈词,要求杀掉写奏章的人。董仲舒被关进了 监狱。后来,吕步舒知道了真相,百般营救,董仲 舒才出了狱。此后整整十年,他都没有得到汉武帝 的起用。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 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 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 出依据。探究学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参考答案: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 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 化专制的需要。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

13、们统一观念的形 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 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 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 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 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 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 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三、悟:思想文明之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统治思 想

14、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积极方面: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消极方面:儒学独尊,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三、悟:思想文明之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积极消极1、“大一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仁政思想有利于关注民生。3、五常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剔除其封建内 容,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带有神学迷信色彩,纯属唯 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罢黜百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三纲”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 度,应批判2、董仲舒的新儒

15、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可取的?哪些又 是要摒弃的?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发展,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时同时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时 代需要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代需要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 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悟:思想文明之路任何一种思想都要不断发展完善,在吸收融合 诸多文化因素中丰富,否则将失去生命力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从三个篇章分析儒家地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探独尊儒术之源汉初的儒学感独尊儒术之新汉武帝时期的儒学悟思想文明之路汉之后的儒学影响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 如果与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同时同时 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时代需要时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时代需要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便容易被统治者所 接受,也就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 方面面的发展方面面的发展。课堂小结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巩固训练巩固训练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史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