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7168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这个诗派从题材归类叫山水田园诗派,以该诗派的代表人物命名则称为王孟诗派。这一诗派的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裴迪、王缙、綦毋潜等诗人。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2、盛唐山水田园诗则为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它们既注重象谢灵运等人那样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如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从内容上讲,盛唐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 盛唐富庶的经济为一大批士大夫提供了优哉游哉的件此时士人隐居山水与六朝士人徜徉山水不同,后者是对政治的一种退避,是对现实不满,是对官场腐败的厌恶;前者则是通过隐居造成广泛的社会名望,为将来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积累资本,因此, 它们在本质上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现实的一种介入。从形式上讲, 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 只有少数诗歌

3、才显气象阔大。由于这一派诗人主要是通过诗中那种恬适欢快的情调来反映盛唐乐观的时代氛围广阔的生活画面未能进入他们的眼帘,这不可避免带来题材的狭窄和内容的贫乏,也使其诗歌缺乏汪洋姿肆的气势。第一节孟浩然生平我们今天讲孟浩然的诗歌倒不是因为他是我们湖北人,尽管我们为湖北这位著名诗人而自豪,而是因为他以自己的诗歌创作与王维一起开创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也是因为他是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关键人物。孟浩然一生的行止并不复杂,正象他诗歌内容一样地单纯。他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所体现出来的情趣, 对我们今天的读者相当隔膜,熟悉他的生活道路,了解他的生活环境,是了解他诗歌的重要环节。他于武后永昌元年生于襄阳,卒于开元二

4、十八年。他生活的时代和他生活的环境对于形成他的人生观和生活情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先看看他生活的时代。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武则天当国时期度过的,这时政治比较修明,社会也比较安定经济越来越富裕, 国力越来越强大,为后来的开元之盛奠定基础。他的青壮年正处在唐玄宗当国的前期,也就是他正在厉精图治的阶段,当时社会的宣庶情况,伟大的诗人杜甫曾为我们留下了生动的描绘: “忆昔开元全盛日,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洲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膝;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无论是武则天还是唐玄宗都很注意招揽人才,不少出身中不层的庶族

5、地主阶层的士人此时都在政治上成就了令人企羡的事业。这样,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清明激发了广大士人的政治热情,他们都盼望或在政治上致君尧舜,或在边塞建立军功。与他同时而稍晚的李白自称“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2 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内清一。”连一生潦倒的杜甫青年时也发誓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一个精神开朗,豪迈,进取的时代。要登上当时的政治舞台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的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两条道路;科举考试和归隐田园。 科举考试是干禄求官的正途,隐居山林则是猎取功名的捷径。因为一方面富庶的物质为一大批士优哉游哉地品尝山水提供了经济基

6、础,另一方面李唐的统治者攀道家的始祖李聃为家门, 使得道士隐士大盛,于是不少人便不去参加科举考试,或去深山大泽隐居,或去各地漫游, 以此来造成广泛的社会名声,名气一大自然就有州郡或朝廷来征用。四十岁前孟浩然在家乡过着闭读书的生活,他在 书怀贻赠京邑故人中说: “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亦颇工。”他在秦中苦真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御一诗中说:“为学三十载, 闭门江汉阴。 ”他青壮年时代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希望有所作为: “魏阙心常在, 金门诏不忘。 ” 四十岁到京师考试落第以后,他就抛弃“忠欲事明主”的志向,在傲山林中寻找人生的归趣。闻一多说孟浩然是“为隐居而隐

7、居”固然有失夸张, 但他早年用世之志不太执著却是事实。他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又不愿低眉下气地巴结权贵,在官场的功名利禄和人格的独立不移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唐摭言 卷十一记载了他落第后在京师的一段小插曲:“襄阳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击节不巳。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较风雅,因之奏闻,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 ”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曰:“臣偶不赍所业。 ”上即命呤,浩然奉诏拜舞,念诗曰: “北阙体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上闻之抚然曰: “朕未曾弃人,自是

8、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这段话是小说家言当然不足为信,但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孟浩然对于仕途并不象他那个时代大多数士人那样热衷。为什么别人积极向往边塞,切望建立功勋的时候, 孟浩然一次不第就想“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了呢?答案恐怕要到他生活的具体环境中去找。襄阳以山青水秀,幽静富庶而为历代文人所喜爱。东汉末年诸葛亮曾在这里躬耕陇亩,“南阳有卧龙,高眠睡不足。”南阳郡,汉置,治所在今天襄樊市北面。和诸葛亮同隐的还有阳人庞德公,此人为东汉末年大名士,当时的荆州刺史刘表劝他出来作官说:“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孚?”他笑着回答说:“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

9、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宿而己。天下非所保也,因释于陇亩上。”晋朝山简在放浪饮酒留下了不少美谈,羊祜因留恋这里的风景而引起留恋人生的喟叹, 这里至今大概还有羊祜的堕泪碑。大家不妨去念念杜审言的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以及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从这两首诗你们便不难知道襄阳有多么可爱了。 孟浩然的家就在岘山的漳涧南园,在鹿门山还有常去游览盘桓的别墅。他一举足触目便会想起东汉大名士庞德公,

10、想起这里无数令人陶醉的逸事,无形中激起他对于归隐田园的向往, 培养了他对高洁旷达的神往和对官场的厌恶。所以, 当别人都在为功名事业而奋斗、挣扎、痛苦、失望的时候,他与同乡好友白云先生等人或隐居鹿门,或泛舟汉水,或南游吴越,或畅游三峡,他的诗歌大多是写隐居的乐趣、旷士的孤怀、登山临水的雅兴、静夜相思的闲情。李白青年时见到孟浩然后倾服不巳,在赠孟浩然中称赞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的友人王士源说:“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3 以全高尚。”诗人为人的潇洒高旷、落落不凡从此可见一二了。他

11、诗歌的审美特征酷似其为人:冲淡闲逸,高旷幽雅,平淡简素。下节课分别讨论这三个方面。一冲和闲逸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所要满足的要求,是要倾听一个自生自发的束整体,而与创作主体相对立的动作情节,抒情诗所要满足的则是另一种相反的要求,那就是要表现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要家知道,抒情诗所要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整体,它不是要客观地再现外在环境,诸如自然风光、 地方风俗、 狂风暴雨等, 而是要表现诗人因这些客观环境而引起的心灵的细微波动,或紧张或轻松的感受,或喜悦或痛苦的情绪。而这些波动、感受、情绪仍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 这种整体性诗人自己,他的波动、 感受、情绪与他整个性格具有深刻的一致性。抒情诗人从来不害怕描

12、写自己最独特的主观感受,相反, 他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最亲切最隐秘的情感最饱满地呈现出来,供人们去体念、 感受和回味。 在抒情诗里最容易看到真实的性格与灵魂。 孟浩然的诗歌几乎都是抒情诗,其诗第一个审美特征就是冲和闲逸。所谓冲和闲逸是指诗人在感受或观照客观对象、体验巡视自己内心活动时表现出的一种和平安静、恬淡自如的情怀,以及闲适安逸、潇洒从容的趣味。我们先看看大家熟悉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第一句就正面写出了他自己生活的闲散,没有任何事情告等着他去干,也没有任何人或任何规章制度来约束他,更没有任何东西让他忧虑或需要他去思考,他安闲自在, 无拘无束,任情任性。 他无

13、官一身轻, 没有国家大事需要他操劳,没有紧急军情需要他去应付,他不必象我们那样怕早晨起晚了食堂里没有稀饭馒头,害怕违反了学校的作息时间受到教师的批评,受到同学的指责,他在春天适宜的气候里尽情尽兴地睡到什么时候醒就什么时候起床,外面温暖的阳光斜照着窗户,窗户外面树枝上清新的露珠在晨光里一闪一闪地晶晶发亮,我们的诗人还在梦里逍遥。第二句“处处闻啼鸟”,好象是诗人交待自己是怎么走出梦乡的被鸟儿叽叽喳喳地吵醒,实际上是写自己闲适轻松、自在舒畅的心情。当他睁开惺松的睡眼时,就听到欢快的鸟儿在明媚的春光里歌唱,欢乐的啼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反衬得清晨更为恬静清幽,生长在区丘陵的同学自然容易体会“蝉噪林愈静

14、,鸟鸣山更幽”的境界。第二句写诗人一觉醒来后的所闻,第三句接着就写他醒后的所思所想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为事业而操劳,为生活而奔波,为出人头地而费尽心机,为积累财富而绞尽脑汁。清晨一睁开眼睛,如果一个想成名万家的青年人,就要计划即将开始的一天应该看什么书,翻译什么外文资料,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如果是一个巳届中年有妻子之累的人,就将想着除工作以外,要如何挣钱养家糊口,如何消除与妻子的误会,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是一位豆寇年华的少女,她将考虑如何摆脱生活和爱情上的烦恼, 如何减轻工作上的压力;如果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他将思考如何趁年轻打下事业的基础, 如

15、何提高自己的学业,如何赢得甜蜜的爱情;总之,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精神的紧张,大家都失去了心灵的平静,都没有孟浩然那份闲情, 早晨很少人有闲心去倾听鸟儿的啼叫,至于昨夜狂风骤雨摧残了多少花朵更与自己毫不相干, 没有人能象孟浩然那样郑重其事地关心昨天夜里风雨吹落了多少花朵。最后两句写得十分有味, 它把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用对花事的关心反衬自己对世事的冷淡: 地位的升降沉浮他毫不感兴趣,人们之间的你争我斗与他完全绝缘,妻子儿女的生活有管家替他考虑,春耕播种更用不着他来操心。这道诗的好处就在于:诗人用一种恬淡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远离世事的

16、自得其乐,反映了诗人闲适自足、冲和安逸的心情,从诗风到诗境都使人心宁境静。为了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我们来读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诗虽然也是写关心花事,但它表现的是少女的天真烂漫,少女的细腻敏感,词的节奏很快,音调急速,而4 春晓的节奏纡缓,它表现的是一个士人心境的闲适、自在、安宁。闲适冲淡的特点几乎体现在他各种题材的诗歌中,如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在讲这首诗之前,先读一下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孟诗虽然也是写怀念友人但给人的审美感受与杜诗几乎完全相反。辛大是诗人的同乡好友,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诗中“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琴。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