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6957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活动和思考 前天下午去少年宫接女儿的故事 比较无名指与食指的长度(学习技术能力) 广州市居家养老接收标准(老人握力测试) 前两天看电视:专家说儿童与异性父母同浴可能会 导致性变态 社会稳定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现在社会稳定吗?制 度变更越快社会越不稳定) 为什么房价越控制越上涨?提供越长的岗位失业率 也会上升?(市场查寻摩擦理论) 理论解释:武器越来越高端,战争死亡人数会下 降381第2讲危机干预与任务中心模式382第1节 危机干预模式 理论源起 基本假设 危机理论 危机理论的社工实务运用 心理危机的评估383解决问题使用常规方 法危机:困难 和境遇,认 知、情感、 行为的困扰渡过危机 自我完

2、善成功 解决未解决未解决自愈干预失败崩溃:对内 或对外的攻 击行为未得到专业 帮助 得到专业 帮助 图 危机的发生、发展和干预 384应激反应 坐立不安 易激怒 过度疲乏 睡眠障碍 焦虑 惊跳反应 抑郁 喜怒无常 肌肉震颤 注意力不集中 梦魇 呕吐 腹泻 疑心 晕厥 385理论源起386一、早期临床研究Lindemann在1944年Coconut Grove大火后,开始从事火灾后悲伤反 应的研究。精神病学家Gerald Caplan与社会工作者Howard Parad的后续研究, 使危机干预理论在1960及1970年间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工作的 实务领域。其间,Tyhurst(1958)指出

3、一般健康的人在遭受严重压力后 的反应,会对于创伤经验进行立即性的处理,以获得正向成果。而 Caplan则强调危机是体验个人较好或较差情绪上的平衡之珍贵的经验 。然后 ,他成为以社区为基础之危机介入服务的倡导者。 1949年,Reubin Hill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研究因战争所造成的家人离 散与重聚,关注家庭压力的社会性结构,并建立家庭压力理论( ABCX模式),Hill的理论,以后被广泛运用在解释和预测家庭的失功 能及家庭的解组。 A(事件)相互影响B(家庭对压力掌握之资源)相 互影响C(家庭对危机之界定)产生X(危机)。387二、压力与疾病 危机理论受心理学对压力反应的研究影响 很深,Sel

4、ye(1956)对生活史的研究,指出 在自然状况下,有机体会与环境会达成平 衡,但一旦部分改变时,则会造成全部与 环境失衡,而产生压力,故有机体会产生 机制去应付改变。如有机体长期处于对压 力对抗失败的情境中,则会导致疾病(久 病成良医)。 388三、压力与应对 Lazarus(1966)强调对压力的回应,是在于对压力 反应的中介因素,诸如:个人对事件的认知及所 赋予的意义,就该事件所掌握的有效资源视为威 胁或挑战。 应对理论(coping theory)假设人是很 少正向去面对生活事件,但是会积极去改变压力 或个人对事件的解释。 生态学对压力与应对的认 知,强调长期角色的紧张,会造成压力。因

5、社会 地位、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态所造成的疾 病比例(含精神失序),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所占 比例较高(troublecopehope自古成功在尝试)。 389基本假设 3810一、危机理论的假设 (Golan,1987;Slaikeu,1990)1.对个人而言,面对突然压力情境及危机事件,所经历的情感失衡、 社会失序、认知失调及生理症状,都是不平常的。 2.严重情境的苦恼,是一种生活经验,也属于在稳定情绪、认知、身 体状况下的一种沮丧,而非病态。 3.特殊的生活事件将会造成破坏。 4.在失衡状态的期间,人会主寻求生活的平衡与和谐,评估事件的意 义,及检视个人生活中,可资运用以应对危机的个人

6、与社会资源。 5.当致力于情绪的再平衡时,个人常会处于心理易受伤害的紧张状态 。 6.当个人受伤的状况升高时,特别会寻求心理上的协助。 7.危机反应的特征在整个阶段中,不论调适或适应不良,都会显现出 来。 8.危机和负向结果一样,都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机会。3811二、原则概念 1.压力事件: 危机在生活经验中可区分为 正常生活经验及异常生活经验。 2.危机状态: 危机是一种严重的情绪沮丧 ,常伴随着困扰、焦虑、忧郁、愤怒和社 会功能失调和生理症状。但危机是有期限 的,研究显示期间通常会维持六至八周。 3.病态结果: 极端的创伤压力,含个人对 濒临死亡及严重伤害的亲身经历,及目睹 死亡或严重伤亡

7、事件,或学习而来。 3812危机理论 3813一、危机定义 Ell(1996)对危机所下的定义是:在个人正 常稳定情况下的一种心情沮丧,伴随着一 般应对处理能力的瓦解。这极端的沮丧, 可藉由生理、心理、认知和合理的压力和 症状显现出来。而危机的经验可能是个人 的,亦可能是个人与其他团体成员或家人 共同经验。危机可界定为压力生活的事件 ,所意识到的失落、失落的威胁或挑战。3814二、危险和保护因素 危险的因素含社经地位、之前的精神病症 状、儿童虐待、青少年。压力事件环绕在 儿童的相关研究较少,但逐渐有较多的研 究证明儿童的易于受伤,是处于危机的危 险因素。 有坚强毅力的家庭特质,常被认 定是较能

8、成功应对生活的压力及悲剧。3815三、危机干预实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在降低个人对压力及无助的感觉,活化社会 资源和建构有效应对策略。 危机干预的目标是预防、重建、改善和维持。 危机处遇的原则 : (1)尽快提供协助。 (2)处遇是有时间限制且简短的。 (3)实务工作者的角色是积极的。 (4)协助症候的减轻。 (5)提供实际的资讯与实质的协助支持。 (6)建构社会支持系统。 (7)鼓励对感觉、症状及担心的表达。 (8)提供有效的应对模式及尽早重建自助的能力。 (9)强调面对创伤经验的现实感。3816危机理论的 社工实务运用3817一、以个人为焦点的干预 社工运用教育心理、短期精神治疗、压力 预防

9、、情绪疏通和药物的干预,以协助个 案对危机的应对。3818二、危机干预团体危机干预团体 实务广泛运用,当成人和小 孩在经历类似的危机时,所组成的危机干 预团体,经历危机的家庭也可组成危机干 预团体。3819三、家庭危机干预 社工广泛运用危机干预方法于家庭危机, 如:分居、家庭照顾的提供、青少年意图 自杀和严重的身体创伤等。 3820四、多元模式策略 社工通过动员环境资源提供危机干预,应 对不良的社会、物理环境所产生的人类问 题,以减少危机事件的产生或减轻症状的 痛苦程度。此外,亦通过心理的危机干预 和其它为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危机所 形成的多元模式、多元目标的干预相结合 ,形成多元的干预模式

10、。 3821五、以人口群为基础的预防性干预 社工为提高人们对压力生活的应对能力和 减少危机产生的可能性,所用策略有:危 急事故的情绪疏通、开放的支持团体,以 及通过教育应对技巧的训练等,以预防危 机事故的发生。3822六、服务输送系统 许多行政和组织通过健康与人群服务系统 提供服务,包括危机处理小组、机动处遇 单位、热线电话、强暴或家庭暴力危机处 遇中心、儿童保护、个人和家庭咨询与团 体治疗等。 3823心理危机的评估心理危机的评估3824危机评估三维图危机评估三维图情感认知行为Rick A. Myer, Assessment for Crisis Intervention, COPYRIGH

11、T 2001 Wadsworth3825程度无损害 1轻微损害 2 3轻度损害 4 5中等损害 6 7显著损害8 9严重损害 10情感情感状态 稳定,对 日常活动 情感表达 适当。 对环境的 情感反应 适切,对 环境的变 化只有短 暂的负性 情感流露 ,不强烈 ,求助者 完全能够 控制情绪 。对环境的 情感反应 适切,但 对环境变 化有较长 时间的负 性情感流 露,求助 者能够意 识到需要 自我控制 情绪。 情感反应 与环境有 脱节,常 表现出负 性情感, 对环境变 化有较强 烈地情感 波动。情 感状态虽 然稳定, 但需要努 力才能控 制情绪。 负性情感 体验明显 超出环境 的影响。 情感与环

12、 境明显不 协调。心 境波动明 显。求助 者意识到 负性情绪 ,但不能 控制。完全失控 或极度悲 伤。3826程度无损害 1轻微损害 2 3轻度损害 4 5中等损害 6 7显著损害8 9严重损害 10认认知注意力集 中,解决 问题和做 决定能力 正常。求 助者对危 机事件的 认识和感 知与实际 情况相符 。 思维集中 在危机事 件上,但 思想能受 意志控制 。解决问 题和做决 定能力轻 微受损, 对危机事 件的认识 和感知基 本与现实 相符。 注意力偶 尔不集中 ,感到较 难控制对 危机事件 的思考。 解决问题 和做决定 的能力降 低。对危 机事件的 认识和感 知与现实 情况在某 些方面有 偏

13、差。 注意力时 常不能集 中,较多 考虑危机 事件而难 以自拔。 解决问题 和做决定 能力因为 强迫性思 维,自我 怀疑而受 到影响。 对危机事 件的认识 和感知与 现实情况 可以有明 显的不同 。 沉湎于对 危机事件 的思虑, 因为强迫 性思维、 自我怀疑 和犹豫而 明显影响 求助者解 决问题和 做决定的 能力,对 危机事件 的认识和 感知与现 实有实质 性的差异 。除了危机 事件外, 不能集中 精力。因 为受强迫 、自我怀 疑和犹豫 的影响丧 失了解决 问题和做 决定的能 力。对危 机事件的 认识和感 知与现实 情况有明 显差异从 而影响了 其正常的 生活。3827程度无损害 1轻微损害

14、2 3轻度损害 4 5中等损害 6 7显著损害8 9严重损害 10行为为对危机 事件应 对行为 恰当,能 保持必要 的日常功 能。 偶尔有不 恰当的 应对 行 为,能 保持必要 的日常功 能,但需 努力。 偶尔出 现不恰 当的应 对行为 ,有时 有日常功 能的减退 ,表现 为效率 降低。有不恰当 的应对 行为且 做事没有 效率。需 花很大精 力才能 维持日 常功能。求助者的 应对 行 为明显 超出危机 事件的反 应,日 常功能表 现明显 受到影响 。 行为异 常难以 预料, 并且对 自己或他 人有伤 害的危 险。 3828评估标准:312分采用“非指导性干预”;1322分采用“合作型干预”;2

15、2分以上采用“指导性干预”。(美国标准). 3829影响危机应对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严重程度2、自身资源(认知方式、应对模式)3、社会支持系统3830无效有效无效有效可改变有利害关系不可改变无利害关系问 题初 评次 评适 应情绪关注应对情绪反应 (不适应)问题关注应对目标受阻状态下的个体认知模式38313832一、基本假设与概念 1、人性观 任务中心模式相信案主有解决其问题的能 力与潜能,所以这模式强调发挥案主本 身的能动性3833一、基本假设与概念 2、有限目标 任务中心模式所确立的任务是具体的、有 限的、外在的目标,而不是整体性的内在 目标(如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它的目 标是案主的问题,而非案主的个人成长。3834一、基本假设与概念 3、问题的原因 人的生活与成长可以看成一个不断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的过程,当无法解决问题时就 会产生问题。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协 助案主界定任务,指导并鼓励案主达成任 务,从而帮助案主处理某一些生活上的任 务。3835二、方法与技巧 1、如何界定问题 任务中心模式是问题取向的。所谓问题, 就是案主在社会生活上的不足之处。一个“ 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的条件。里德与 爱泼斯坦把任务中心模式适合处理的问题 分成八大类。3836Reid的八种类型的问题 人际冲突问题 社会关系的不 满意 与正式组织间 的问题 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