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6533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工同酬当为分配改革的突破口金海燕2012-06-08 20:53:28 来源:大众日报5 月 28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疆各地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势研判, 采取有力措施, 妥善处理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规避法律法规、滥用劳务派遣工、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职工同工不同酬等突出问题。如今,在一些国有企业、垄断行业、上市公司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有的甚至占到职工比例 50% 以上。大量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通信业、金融业、石油开采业、制造业等领域和部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用工形式。之

2、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单位钻政策空子, 规避单位与劳动者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制造人为的身份歧视,达到压低用工成本, 造成了在同一个单位, 在同样的岗位干着同样的活,工资却低于别人一大截的违法现象。“同工不同酬” 现象的长期存在, 不仅严重损害了作为劳动者的派遣工的合法权益,而且必然造成社会的不公和企业内部职工队伍的分化,给和谐的劳动关系制造人为的不和谐因素, 也为以社会公平和公正为目标的工资分配改革,增添了诸多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派遣工一般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

3、作岗位,并且明确规定: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因此,规范派遣用工管理,推动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同工同酬”,不仅维护了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更是找到了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对于打破人为的用工身份歧视,实现工资分配上的社会公正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当今社会,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派遣工与正式工之间,而且存在于“体制内”人员与“体制外”人员之间,与情于理于法,这些现象都是不合理的。消除这些不合理现象, 需要执法部门依法行政, 把法律赋予的权益执行到“每一个环节” 。总之,同工

4、同酬是大势所趋, 解决“分配不公”的社会问题,需要从“同工同酬”做起。近日,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收入分配权威专家李实在北京表示,备受关注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年底出台,城市职工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将是其中的一大突破。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但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个体间、区域间、阶层间、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世界银行的测算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率是2.5 ,明显高于亚洲其他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1.5) ,也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值(2.2) 。社会收入差距呈扩大

5、趋势,原因很多,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 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 政策措施不完善、 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率、 增强发展后劲着眼, 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之一。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的任务, 更是一项长期的、 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推动多方面改革入手,从多个环节入手, 进行系统的部署和安排。 在改革过程中, 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

6、差距的不断扩大正与收入分配领域内政府行为的失当有着密切关系,这体现为:一方面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运行,甚至出现行政权力参与要素分配使市场机制遭到破坏,造成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另一方面政府再分配功能弱化,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差距。其实,无论在初次分配领域还是再分配领域,政府都大有可为。在初次分配领域, 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去除劳动力市场上的身份歧视和就业歧视,加强劳动监察,尽力维护劳动者权益。在再分配领域, 也就是分“蛋糕”领域,政府则可以通过改革财政税收制度,调节过大的贫富差距。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政府在两个“转移”上加强用力,即“转移收入”和

7、“转移支出”。“转移收入”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社会福利建设,增大社会保障范围和力度,在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方面增加补助, 把国家的财税收入转化为更多的国民收入,更好地改变当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和谐状况。再者,“转移支出” 方面,国家应有效调节事关公众的税费、水、电、煤气、公共交通等民生支出。政府应尽快清理和减少针对普通百姓的税费,在水、电、煤气、公共交通等民生支出上不要片面强调“市场化”,而应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推行财政直补 (可对公众,也可直补公共部门)。此外,政府在关注弱势阶层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时,“控高”工作更需加紧和落实, 特别是规范国有企业高管薪酬, 财政税收的收缴和杠

8、杆作用也必须加强。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1 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452元,同比名义增长 14.3%,增幅比 2010 年提高 0.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24556 元,同比名义增长 18.3%,增幅提高 4.2 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2.3%。“我们的工资真有这么大的增长幅度吗?”对于平均工资较快增长的统计数据,有些人发出是否“被增长”的疑问。一起关注工资增长“钱”从何来“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

9、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公共财政收入 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 亿元。这些都为促进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冯乃林指出。平均工资数据,是反映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是劳动报酬水平的具体体现。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共有24 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 22% 。27 个省份发布了 2011 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提高幅度多在14% 以上。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解决 “招工难” ,或者为了争夺科技人才、 技术工人,纷纷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据统计,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 2049元,比 2010 年增加 359 元,

10、增幅达 21.2%。平均工资较快增长的现象,可以说是我国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一个缩影。收入数据和行政记录是否匹配平均工资数据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它与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 居民储蓄增长等其他行政记录互相印证。据统计, 201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519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480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5.7%。财政部税政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6054.09亿元,同比增长 25.2%。虽然受 2011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四季度工资薪金所得税同比下降11.1%,但全年工资薪金所

11、得税仍实现了23.6%的高增长。 冯乃林认为, 工资薪金所得税之所以能实现这一高增长,工资收入的较快增长是主要因素。“被增长”的感觉因何产生“需要指出的是, 2011年平均工资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冯乃林指出,“具体到个人,对工资增长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冯乃林进一步分析说, 占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全部就业人员40.5%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职工, 年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金融业的91364元,也比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低 5958 元、9795元。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更低,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57.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迎难而上,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冯乃林明确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