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蹭车,你不仅累,还可能赔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6526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事蹭车,你不仅累,还可能赔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同事蹭车,你不仅累,还可能赔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同事蹭车,你不仅累,还可能赔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事蹭车,你不仅累,还可能赔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事蹭车,你不仅累,还可能赔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事蹭车,你不仅累,还可能赔钱“有不自觉的同事天天蹭车,我太累了”,8 月 22 日,网友“海是什么颜色”在天涯重庆上表达了自己对 “蹭车族”的不满与无奈, 许多网友回帖表示 “感同身受”,偶尔搭车没有关系,也烧不了多少油,但是经常蹭车让人头痛,还有网友提醒:同事蹭车,如果遭遇车祸,你反倒还要赔钱哟。成了同事的专职司机“一位同事今年在我家附近买了套房子,还没装修时就说以后要搭我顺风车了!”“海是什么颜色”在帖中说道,由于他上班的地方较远,乘公交车往返就需要花 4 小时左右,于是买了个车代步, 未曾想却被同事瞄上, 从此被迫当上了“义务司机”。市民丁先生也曾因蹭车同事而烦恼不已,2 年前他跳槽到

2、大坪的某家公司就已经是一名“有车族”,恰巧与办公室一名同事都住在渝北区新牌坊附近,因此这位同事也就“理所当然”地蹭上了他的车。丁先生坦言,车上多一个人载重,每月的油费肯定也就多一些,他从未计较,这名同事也就对此只字不提。“义务司机”一当就是 4 个月,直到丁先生搬家后才结束了同事的“蹭车”行为。网友“青干游龙”说自己更惨,单位一女同事有车不开,却来蹭自己的车,“天天早上打电话问走没有,居然还说是天天叫我起床了。”捎女同事起暧昧风波“就因为女同事经常蹭车,被我老婆误会,就差闹着要离婚了!”昨日,家住沙坪坝三峡广场附近的石先生对记者说,他是一名室内装饰设计师, 公司位于南坪。自从半年前买车以来,就

3、时常会有女同事要求搭顺风车,大概一个月前,他下班捎带一名女同事回家, 半路上女同事接了一个电话, 说要去亲戚家开的宾馆拿一些货物,石先生便主动提出前去帮忙,不料这“进宾馆拿货物”的一幕却被妻子家的亲戚看到,事情很快便传开了。“同事还没送到家, 我老婆就打电话来, 声音很激动地问我在哪里, 我见势不妙,送完同事便立马回家自首。”石先生说,那件事他解释了很久,最终请来这名女同事澄清事实才得以收场,尴尬收尾不说,还被丈母娘臭骂一顿。“蹭车”风险万一出车祸除了蹭车可能引来尴尬之外,更麻烦的就是蹭车者在车上受伤。王女士是江北区观音桥某公司的销售经理,大约 2个月前,她从公司驾车回渝北家里, 车上载了 2

4、 名同事,途中却不小心追尾了, 后座的其中一名同事的头重重地磕在了前座靠背上,眼镜被撞破后险些伤到眼睛,“虽然没有大碍,但确实吓出我们一身冷汗,后来也再没让同事搭过车”。与王女士一样,新浪微博上也有网友表示深有体会。网友“Summer云淡风清”在微博上说: “我以前经常让同事搭顺风车上下班,但后来老婆提醒我,要是中途出了事故, 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我将这个情况转告给同事, 他们也基本不要求搭车了。”网友“小雪0317”也在微博上说,她有个闺蜜经常搭车,虽然关系好,但她还是让闺蜜写了一个免责声明,现在才继续搭车。提醒可能赔钱搭乘者车祸受伤就麻烦了对于蹭车可能遇到的麻烦事, 重庆胜大律师事务

5、所律师石东明表示,既然答应了同事免费搭车, 那么车主就必须对搭车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如果遭遇车祸,车主是需要赔偿搭车者所有损失的, “而之前提前签订所谓的 免责条款,因为在法律上排除了驾驶员应尽的权利义务,属于无效条款” 。而对于保险赔偿的问题,记者昨日咨询了国内某家知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由于车辆乘坐险最高保额为1 万元,也就是说,若“蹭车族”在车上遭遇车祸,保险公司则会视情况支付最多1 万元的赔偿,超出部分应当由车主自行承担。不能收钱车主要求补油费至少罚3 万石律师还说,要求搭车人“补贴油费”等“有偿搭车”行为都属于违法,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司法解释规定,一切带有运营性质的拼车行

6、为,包括给车主付油费、支付车费等,车主将会受到3 万10万元的罚款。支招有技巧地直言拒绝面对“蹭车族” 同事该如何拒绝呢?网友们纷纷在回帖中支招,不少人建议干脆直接拒绝, 别为了面子伤了自己。 网友“愚民耳” 说: “不愿意就直说好了,不要憋起!”也有网友建议有“策略”地拒绝蹭车者,比如答应搭车之后,说和朋友有约、和老婆有约、和同学有约,总之就是不回家,随便去哪里,每次都让他坐冷板凳。网友“ ifaye0927 ”说:“第一周搭他两次,后三天都说有事,他就懂了。如果还不懂,第二周再如法炮制, ”对于“拒绝的技巧”,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杨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由于同事是一种需要长期相处的关系,因此若是找借口或撒谎势必会影响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还是直说。 “但直说却需要技巧,最好不要说出评价对方和反映自己不满情绪的话语。”杨教授说,“有车族”可以首先向同事表明自己的难处和不便,然后明确提出“被蹭”会给自己带来的诸如“承担全责”的风险和麻烦等,明理的同事必定会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