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60300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语言鉴赏(教案)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1 陈芳寿 2010-0526高中古诗词语言鉴赏难点攻略(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古诗语言鉴赏的技巧教学内容: 古诗语言鉴赏教学重点、难点:古诗语言鉴赏教学方法: 示例、讲析与自主探索相结合教学步骤:一、导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请

2、对首句中的 “ 网” 字进行赏析。【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对“ 诗眼 ” 的把握与分析。命题者从“ 网”字设题,显然 “ 网” 字应当有深刻的内涵。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兼抒情。开篇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诗人将漫天雨丝想象成一张大网,并且说欲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这是诗人独特的想象。结合全诗的内容与情感,联系注释中“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的事实,可以看出这里的“ 网 ” 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隐含着政治色彩。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

3、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此答案加上一句“ 网” 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会更确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2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

4、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先要找出是哪些字,一般说来,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用得好往往能生动传神。写安闲栖息的白鹭用了一个“拳”字,(结合注释理解“拳”的意思)极尽妙处;写高飞云端的鸿雁,因天空辽阔,用了一个“退”字,颇有情趣 。由此确定“拳” 、“退”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拳”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 ?送鲍浩然

5、之浙东-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3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点是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要着眼全诗,尤其是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词人把清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足见山水美丽可爱,用语清丽戏谑。“春归

6、”让人满怀伤春之愁,“人归”再添别恨,而“千万和春住”寄寓了对朋友真诚、美好的祝愿。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方面的,还是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关,聪明俏皮。【参考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二、难点攻略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尤其是,诗歌的语言,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4 定的含义,如比喻

7、义、隐含义、暗示义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一、分析“诗眼”要立足于情感主旨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所谓“诗眼”是诗中运用的意旨最开拓、表现力最强的字词或句子,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范仲淹的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诗眼”;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 是“诗眼”。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诗眼”要求分析。寻找和断定诗眼,要注意词语或语句的以下特征:一是统摄全篇的情调,二是深化诗句的意境,三是集中体现作者感情。分析“诗眼”要着眼

8、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二、推究“炼字”要注重表意效果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句名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对古诗-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

9、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5 “炼字”的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最生动传神的字”,然后分析其运用之妙,或指出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让分析好在哪里。推究“炼字”的妙用,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解释该字的意义,放入语句中描述景象,关键是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如杨万里的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分析“惜”字和“爱”字的妙处,可回答为: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 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

10、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三、解答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古人总是在打造亮词丽句方面颇费工夫,所以留给我们许多经典的名句,成为高考试题常见的考查点。从命题形式看,多是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分析其妙处,有时让找出诗中意蕴深厚的句子加以品析。解读关键语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一般的形式是解读诗句的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如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

11、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颈联被前人评价“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妙处在于:“日”、“春”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前面-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6 加以强调,并用“生”、“入”使之拟人化,无意说理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四、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

12、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 。如金昌绪的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语化。儿化音“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梦。该诗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重点难点

13、题型测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三闾大夫庙戴叔伦-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7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注】三闾大夫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1)说说“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两句的含意。(2)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析。【参考答案】 (1)“秋风 ”点明季节, “日暮 ”点明时间, “枫树林”加上 “萧萧 ”叠词修饰,两句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2)诗眼是 “怨”字。 “怨”紧承上句,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字领起

14、后句,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浓郁的“怨情 ”。“怨”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展现出屈原的哀怨形象,流露出作者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8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征铎(du) :装在车马上的铃。槲 (ji ) ,又读(xi ) ,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1)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标

15、题中的“早行”?(2)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对此加以分析。(3)“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运用极妙,说说其妙在何处?【参考答案】 (1)“晨起 ”、“鸡声 ”、“(残)月 ”、“(晨)霜”、“梦(醒) ”,这些词语体现出“早行 ”。(2)前句写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收拾行装出门赶路;后句写原以为自己 “早行 ”,谁知板桥所积之霜已有人迹。连用十个名词,表现出“早行 ”之“早”,绘声绘色,意蕴无穷。(3)“明”原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是明亮的意思。枳树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黑暗,突出了出行之“早”。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闲意陆游-让优秀成为

16、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师9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妍日渐摧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注】陆游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朝中的主和派抬头,他被罢免回乡,过起了闲散的生活。(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用意?(2)颔联写“市声”用意和作用是什么?(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望?【参考答案】 (1)隔绝尘世,亲近自然。(2)反衬小园之静;增添一份生机和情趣。(3)小园能再宽半亩,过上安静的田园生活。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辅导福田区农轩路俊安苑俊朗轩 2 楼(高级中学正西面)电话:8293004315622800778黄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