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5325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摘要本文从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性质、立法理念、 立法目的、 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调整角度、行为方式及其救济和制裁、 法理的正义性及其具体规定的变化方面加以比较。从而更好的了解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关键字: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异同1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广义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都以竞争行为或者竞争关系为调整对象,同属于竞争法范畴,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推动和保护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相互交叉、互为补充。

2、首先,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其前提条件是这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自由竞争, 如果没有自由竞争, 经营者就不存在自由订立合同的可能性,也不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 打破垄断和引入竞争是国家颁布和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前提,可以说,反垄断法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行提供了保障。其次,反垄断法的实施也需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配合和补充。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反垄断,而不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企业就可能会滥用它们的自由竞争权利,随意侵犯其他企业的正当权益,或者侵犯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对限制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是同等重要的任务,市场经济既然会同时出现限制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垄断法

3、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就会成为一对双胞胎,它们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市场经济本能和内在的要求。第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不仅互为条件,很多情况下又交叉存在。 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第12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这些行为之所以被视为不正当竞争,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合理性, 即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来说显得不公平,另一方面, 这些行为如果真正达到损害市场竞争的程度,行为人一般都占有市场支配地位,这些行为从而也可被视为限制竞争的行为或者垄断行为,受反垄断法的制约。我国台湾1999年

4、修订后的公平交易法第18条(转售价格协议 ) 和第 19 条(拒绝交易行为和歧视行为) 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这些行为在该法中虽然被视为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但它们同时也应被视为垄断行为。2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从各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与反垄断立法规制的行为看,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反垄断法主要禁止垄断行为,有的国家也称之为限制竞争行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1)从性质上看,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主要维护商业伦理道德和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而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 主要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公平竞争的机制。 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与执法属于微观领域

5、,限于经营者或消费者, 而反垄断立法与执法则具有宏观特点和政策性。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反对企业以假冒、虚假广告、窃取商业秘密等不正当手段攫取他人的竞争优势, 其前提条件是市场上有竞争, 其目的是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这个法律可以简称为公平竞争法,它追求的是公平竞争。而反垄断法则是通过反垄断和反对限制竞争,使市场保持一种竞争的态势,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者, 保证消费者有选择商品的权利。 反垄断法追求的是自由竞争,这个法律从而也可以简称为自由竞争法,其目的是保障企业在市场上自由参与竞争的权利,提高经济效率, 扩大社会福利。 另外,反垄断法是规范整个市场的竞争,涉及的

6、问题是全局性的, 它在推动和保护竞争方面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反不正当竞争法。(2)从立法理念方面看。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种“营业警察法”,旨在净化竞争秩序,主要涉及市场竞争结构以及竞争的充分有效性。而反垄断法则基于有效竞争的理论,力求产业组织的优化和市场结构的合理化,以提高市场效率, 保证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产品的最低价格和最佳质量、促进工业的最大进步。正是出于不同的理念,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关注市场上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行为,目的是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垄断法关注的则是竞争者之间的协调行为,目的是防止市场上形成排除竞争或者严重限制竞争的局面。因此,一个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行为,例如竞争者之间商定商品或

7、者服务的价格,因为这个行为没有损害任何竞争者的利益,从而不会违反不正当竞争法。 另一方面,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如假冒商标或假冒专利,这些行为因为不会影响市场竞争结构,不会减少市场上竞争者的数目,反垄断法也不会把它们视为是违法行为。(3)从立法目的上看,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反对经营者出于竞争的目的,违反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他人竞争优势的行为。 因此,它首先保护的是受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善意经营者的利益,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从这个意义上说,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公平竞争。反垄断法则是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出发,目的是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者,

8、以便使交易对手和消费者在市场上有选择商品的权利。根据反垄断法的理论, 只有当市场上出现了垄断或者垄断趋势的时候,政府方可干预市场, 干预的目的是降低市场集中度,调整市场结构。因此,概括地说,反垄断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自由竞争,目的是保障企业有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提高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的社会福利。(4)从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内容上看。 凡是参加市场竞争的经营者,无论经济实力强弱,市场份额多少都可能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它们之间形成的竞争关系都是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关系。而反垄断法所调整的则往往是经济实力强、市场份额大的经营者和以它们为中心,

9、凭借其占据市场支配地位或交易优势地位与弱小经营者之间形成的不平等主体间的竞争关系。从某种程度当说,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多地替名牌企业、大企业着想,而反垄断法则体现着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关系主体有依法从事正当竞争、抵制不正当竞争的权利和不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义务; 而反垄断法律关系主体有依法自由参与竞争并抗拒垄断的权利和不从事垄断行为的义务。(5)从二者调整角度来看,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都是保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法律,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保障和促进公平。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规范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入手,通过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避免有失诚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经营者和消费者

10、的危害,并缔造自由、 公正的竞争秩序, 体现的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市场进行微观调控。 而反垄断法则是从规范限制竞争的状态和行为出发,通过对垄断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和状态进行规制,防止出现少数经营者控制和操纵市场,限制竞争,从而维护经济的自由、民主和公正的竞争秩序,体现的是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也就是说,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着眼于对竞争秩序的保护,而反垄断法则体现着对企业自由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保护。(6)从行为方式及其救济和制裁上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一种侵权行为。 垄断则主要是企业 (厂商)以独占、寡占及联合行为等控制市场,排斥或限制竞争,各种形式的垄断协议或垄断组织(托拉斯、卡

11、特尔、辛迪加、康采恩等)是设置市场壁垒, 阻碍他人进入市场的通常表现形式,常表现为一种合同行为。反垄断法自其诞生之初就强调国家或行政机关的主动干预,而无论大陆法国家还是英美法国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采取私法救济, 国家对其采取不告不理的态度。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对于垄断行为来说,前者主要是侵害私人的利益, 因而主要是通过私人诉讼来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后者主要侵害的是公共利益, 常通过行政程序来制止垄断行为,甚至用刑罚来惩罚严重垄断行为。(7)从法理的正义性及其具体规定的变化看,不正当竞争行为本身的违法性是永恒的,在人类法律哲学和道德规范中永远也不会有正名的侯。而垄断等一些限制竞争行为的违法性由于国家产业政策上的变化,会导致反垄断法律制度也相对多变,需要经常修正,而且这样的修正并非只增不改, 常常会改变原本违法的一些行为的性质。参考文献:1 王晓晔 . 反垄断法 . 法律出版社, 2011 年2 孟雁北 . 反垄断法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3 种明钊 . 竞争法 . 法律出版社, 200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