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35325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共建和谐幸福家园,实现民族繁荣富强,就是两岸同胞的大“同” 。其他的“异” ,如两岸不同的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有差异,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些都可以留下来。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分享给大家,希望小编的用心能给您带来帮助。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篇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历经艰辛、接力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朽史诗。建党 95 周年之际,央视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的 32

2、 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 ,以党 95 年以来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以党矢志不渝实现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贡献为基本单元,用珍贵的文献资料、经典的事例细节、感人的画面景象、精粹的画外解说、缜密的整体构思,形象客观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先锋队的筑梦之路,生动且深刻地呈现了 95 年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画卷,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独立和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全片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开篇,点出了本片的主题。自鸦片战争失败后,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先进分子、人民群众

3、,求索救国之道,维新变法革命。思想界各种“主义”涌入,社会上数百政党蜂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崭新时期。该片脉络清晰地显示出,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解放全中国,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全党,团结带领群众,从弱小到强大、失败到胜利、苦难到辉煌,终于赢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构筑了制度基础和道路保证,中华民族走上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4、该片聚焦于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叙事、历史与现实的对照、高层与基层的互证、国内与国际的视角,用电视语言、影像艺术,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代继往开来,一段段筑梦不止,一步步接近目标,谱写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篇章。全片有力证明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使命、不懈奋斗的创造结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证明书。 筑梦路上运用大量历史事实,从各个方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先锋队的伟大实践和崇高精神。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

5、们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泽东的祭黄帝陵如任弼时所说,是“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 ” 。在与国民党“谁主沉浮”的较量中,我们党坚定实行土地改革,贫苦农民翻身解放,而蒋介石却直言不讳:“如果我们从地主手里拿走土地,赶走共产党岂不多此一举” ,两大政党的阶级立场鲜明对立。新中国成立后,在西方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面前,党中央果断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让中国有了和平的盾牌,邓小平总结道:“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果

6、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农村改革起步到创建经济特区,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引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复兴进入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机遇期、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攻坚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民族复兴新的征程,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方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总要求,开拓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统筹大国治理与大国外交,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完善,治党治国治军成效显著。该片对

7、此作出了充分深入的叙述描写,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观众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心,不愧为一部走向民族复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好作品。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篇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历经百年沧桑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忆往昔,国家有难时,抵御外侮、共塑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中国梦,不分地域和党派,团结起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看今朝,国家兴旺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应不分地域和党派,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

8、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诚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努力拼搏。需要一代一代人继往开来,接力奋进。 实现中国梦,台湾不能缺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国家不统一,谈何民族复兴?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是与大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离开了同属中华民族的台湾同胞共同携手、不懈奋斗,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梦。台湾同胞是构筑中国梦

9、的重要力量,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期盼,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一党一己之私,携手振兴中华,共享作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尊严和荣耀。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历来是我们黄埔师生的强烈愿望和神圣使命,也是包括我会在内的各地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共同宗旨。黄埔军校同学会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反对“”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具有独特资源和优势。新形势下,我们将牢牢把握持续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广泛团结台湾同胞主线,深化交流内涵,

10、完善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更好地发挥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平台、载体和阵地作用。希望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属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携手并肩,戮力同心,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篇三: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使它成为两岸合力的精神支柱,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以“和而不同”的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一向看重和谐,崇尚中道,提倡“和而不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用“和而不同”的理念,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文化流派关系,尊重、承认和包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

11、文化流派。当今, “和而不同”的原则也可以用来处理两岸关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共建和谐幸福家园,实现民族繁荣富强,就是两岸同胞的大“同” 。其他的“异” ,如两岸不同的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有差异,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些都可以留下来。事实证明,用和平方式处理两岸关系,最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未来的一条正确道路。 以“贵仁崇礼”作为两岸民众伦理道德的共同准则。中华民族有“贵仁崇礼”的文化传统。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提倡“爱人” “泛爱众” ,强调推己及人。孔子把“礼”与“仁”联系

12、起来,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提倡以仁率礼,仁是内容,礼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今天,两岸同胞应当坚持“贵仁崇礼”的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全体中华民族成为有崇高精神境界、尊礼“爱人”的公民,构建文明、和谐、安定、稳定的社会秩序。 “天人协调”是两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人应当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易传提出了“天人协调”学说,主张调节自然规律的作用,协助自然的变化,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提出“与天地合德”的人格理想,既开导自然的变化,又适应自然的变化。这种追求天人协调的观点,对于两岸炎黄子孙在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当既发挥人的主观能

13、动性又充分把握自然的客观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天人协调的理想境界。 教育频道潮平两岸阔观后感篇四: 自 XX 年 5 月 20 日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看到两岸仅仅经济的交流还远远不够,一是经济的交流并没有将两岸人民的心灵拉近,二是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并不牢固,因此,两岸人心的交流提上了重要的课题。 人心的交流如何实现?马英九做出了最准确的解答。 在XX 赢回执政权的演说中,马英九特别指出,“文化上,我们不应自外于中国。无论语言文字

14、、历史情感,海峡两岸人民应该共用先人留下的伟大遗产。台湾不应 ,而应勇敢地承认我们的文化与历史根源。同时,我们应有开阔的心胸,吸纳中国大陆在内所有的思想文化,以涵养这块土地,成长茁壮” 。 马英九 XX 年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就曾亲临孔庙参与祭孔祀典;XX 年还亲自主祭“遥祭黄帝陵”典礼,成为国民党到台迄今首位亲自赴祭的台湾最高领导人。 马英九在 XX 年“就职演说” 、纪念“823 炮战”50 周年时的讲话中都明确表示,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并指出“两岸的和解双赢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 XX 年 10 月,马英九在“双十讲话”中指出, “中华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结合”

15、,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模式” ,发展出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 XX 年 7 月 8 日下午,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接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将于 9 日率团出席在广东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的代表团成员。马英九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 5 年前国共两党设立的意见沟通平台,参与的人士不限政党,讨论的议题触及经贸、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及旅游等各层面,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指引下,应有智慧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马英九对中华文化的重视,找到了两岸人心交流的突破口,根据马英九前前后后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点: 第一、台湾是中国

16、的,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文化上潜在的力量,这需要挖掘。 第二、两岸的和解首先需要文化上的沟通交流,从这一点出发,两岸人民都需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上审视两岸文化交流。 第三、文化具有广泛的特性,这一特性足以深入到两岸人民的心灵。 从这个意义来看,马英九的视野具有一定的高度。实际上大陆对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持积极的态度。XX 年 9 月 5日蔡武在台湾访问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在基金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表示,我们愿意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虚心汲取此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和提出的建议,努力转化为两岸文化交流政策,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9 月 6 日蔡武在“两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方面的互利,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够替代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