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5321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自 外滩画报 2005 年 12 月 31 日 12:04 正文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矶崎新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 切 格瓦拉 ”,他超前的设计观念对日本、亚洲乃至现代世界建筑潮流都影响重大。1 2 月 24 日 ,矶崎新抵沪 ,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自从去年在上海开办建筑事务所以来,便成了上海的常客。事务所负责管理在中国的十多个项目,包括中央美院新美术馆、深圳文化中心、 上海艺术大酒店、九间堂别墅、四川安仁博物馆的日军馆等。12 月 24 日中午,矶崎新又一次抵达上海,为喜玛拉雅艺术中心的工程设计作前期准备。当天下午两点,矶崎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之前,他曾以旅途疲劳为

2、由,婉言拒绝拍照,但一面对镜头,他便向女助手要梳子梳头,直到确认头发整齐为止。作为与安藤忠雄、黑川纪章齐名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像一个谜。自上世纪60 年代起,他一直引领着世界建筑的先锋潮流,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 格瓦拉。此后,每隔十年,他的建筑思想就有一次大转变。在70 年代,他进入 “ 手法主义 ” 阶段,即“ 叛变 ” 导师丹下健三的代谢派;在七、八十年代, 他凭借自己的经典作品水户艺术馆和筑波中心,稳居 “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的地位;在90 年代中期,他则倾向 于表现主义,随后的作品越来越有未来主义色彩。在 2002 年上海双年展上,矶崎新不客气地给上海的建筑评分为“B” 。他说上

3、海只有建筑,没有艺术。在造型设计方面,上海只是一个胆小的巨人。2004 年,在青岛 “ 中国当代建筑文化论坛 ” 上,他又指出中国建筑师效率高,是因为用了盗版CAD 。在日本,他则因为意见尖锐,屡屡和政府对立,被很多项目拒之门外。矶崎新不仅是建筑师,还是雕塑家、艺术家、思想家。他自称世界公民,朋友满天下,从三宅一生、约翰 列侬、小野洋子、吉田喜重、三浦康平、埃里克 克拉普顿,再到哲学家德里达、福柯等,都是他的朋友。在矶崎新 40 年的建筑生涯中,有多个模型和设计作品“ 未建成 ” ,并且这些作品的知名度比那些已经建成了的作品更高。在矶崎新看来,“ 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建筑有时间性, 它会

4、长久地存留于思想空间,成为一部消融时间界限的建筑史。阅读这部建筑史,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建筑与社会的对应关系,也是了解现实建筑的有益参照” 。所以想理解矶崎新,得先理解那些“ 未建成 ” 的作品。“ 在 70 年代,只有我一个人穿三宅一生设计的衬衫”B:请描述一下您的日常生活。A:早上在家看书写字,下午去公司,晚上参加社交活动,活动多数是去看文化界、艺术界的展览,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B:听说您的夫人也是艺术家,她对您的艺术创作有影响吗? A:时尚、文学、思想、电影、音乐等所有领域的艺术家我都接触,但不接触政治家和实业家。夫人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认识了很多艺术圈的朋友。现在,世界上许多和我同一年代

5、的艺术家,还有比我年长和年轻的艺术家,我都认识,并是很多人的朋友。B:听说您和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也是朋友。您说过自己是被误解了的后现代主义者,正如德里达是被误解了的解构主义者,为什么? A:在悼念德里达的文章中,我的确这样写过。80 年代中期,外界对德里达的解构所作的解释曲解了他的本意。同样, 我理解的 “ 后现代 ” 只存在于某个时期,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认为是世界后现代主义的中坚,我对此很不满意。德里达和我在上世纪70 年代就认识了,关系非常好。1978 年,我在巴黎举行了一个名为“ 间” 的展览,那是一个关于东西文化的展览。当时,德里达和福柯都去参加了。在80 年代,德里达曾在日本演讲,

6、解释我的“ 间” 思想,他解释得非常到位。很多建筑师跟德里达的关系很好,因为他用自己的理论体系来分析建筑,对建筑有很深的思考。B:您的衣服都是三宅一生(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的?A:我和三宅一生是邻居,自从认识他以后,我就一直是这副打扮。在上世纪60 年代末,他还没有出名, 我就看好他一定会很有前途。我为他的书写序, 把他的作品介绍到巴黎,在我自己的展览上展出。三宅一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出没有领带的衬衫的服装设计家。我的衬衫都是他设计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建筑师的穿衣风格都是这样,但在70 年代,只有我一个人穿他设计的衬衫。在60 年代,我们受披头士的影响,穿得都像他们:裤子长长的,头发像爆炸一样

7、。我那时也很嬉皮,打扮得很醒目,给人的印象就是经常换领带,好像家里有1000 根领带似的。B:您怎么认识小野洋子(列侬的妻子 )的? A:她是我认识很久的朋友。最近,为了都林奥运会的开幕,我们还一起做了一个冰雕作品。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经常被事务所的人指责,被拉回来做建筑。“1968 年,我是 ,毛主义 ? 者 ”B:听说您不仅读过毛泽东的矛盾论,还向别人推荐? A:毛泽东对我的影响很深,当时我是个“ 毛主义者 ” ,还参加过运动。“1968 年”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所有的事都处于矛盾中,就像毛泽东的矛盾论,所有人都在暴走。70 年代之后,我就不这么认为了。在那之后,我的建筑观、生活态度

8、等,一切都从零开始。就像“ 文革 ” 之后的中国, 很多年轻人觉得思想不连贯,很多东西必须重新开始。B:作为一名建筑师,您是如何融入到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的?如何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 A:我是 “ 间接 ” 地对社会发表意见,比如通过艺术、文学、哲学等手段,既表达自己的建筑思想, 又表达对社会的意见。正因为如此,我和日本政府一直很对立。因为当我从文学等角度来解读建筑时,就会和政府有分歧。正因为如此, 日本政府的建筑项目不允许我这样的设计师来参与。到现在,我还在和他们抗争。B:你这样抗争,是受到老师丹下先生的影响吗?A:丹下先生经历过战争,在战争时期,他非常反动,站在革命派一边。就他这一点,我

9、虽然作为学生,但不太认同。战后,他变得温和了,一直在大学教书,和政府的关系也温和了。B:你答应樊建川先生在四川设计日军馆,为什么? A:日军馆展示的都是普通日军士兵的东西,都是反映人性的。B:你父亲是日本共产党 员? A:不是共 产 党员,是受到共 产党影响的人。以前,他在上海念大学时,结识的朋友都是日本共 产党的成员。他还没有开始参与反抗活动时,他的朋友们就都被抓起来了,所以我的父亲没有机会继续。B:在你的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中国元素吗? A:我父亲很喜欢牡丹 花,家里一直种。他也喜欢中国的毛笔书法。日本的艺术中,一直有两种精神在对抗和竞争,一是日本精神,一是中国精神,而我喜欢的艺术手法则是中

10、国精神。“ 那些未建成的建筑,非常有意义”B:2000 年,您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回应了您在60 年代未建成的作品“ 空中城市 ” ,这与您早年的 “ 乌托邦 ” 理念有关吗 ? A:当时卡塔尔国王看到了我的作品,于是想建一个,我觉得可行。那应该是“ 乌托邦 ”理念实践的一种可能性吧。90 年代,我接受珠海市政府的委托,在珠海附近的南海上设计了“ 海市计划 ” ,那是一个人工岛规划, 将是一个与现行政治、社会公认的各项制度完全隔绝的世界。那是最接近我的“ 乌托邦 ” 理念的一个作品。B:您在 70 年代的代表作 “ 天空城市 ” 是否与当时日本新干线开通,以及你本人酷爱科幻小说有关 ? A:

11、那是为大阪世博会设计的,设计时,我希望把世界上所有的科技都用上。我经常坐新干线找灵感,幻想自己读完了世界上所有的科幻小说。实际上,我一共读了100 多本科幻小说。我喜欢的科幻小说家都是喜欢讲世界存在超能力的故事,这和印度的理想主义很像。说到科幻,我还想补充一点,美国虽然拍出了电影星球大战,但那不过是一个补充的神话,因为美国人没有“ 过去的神话 ” ,所以只能补充未来。而神话在中国、日本、印度则都源远流长。B:80 年代您的经典后现代建筑“ 筑波中心 ” 由许多的历史碎片拼贴成的,比如米开朗基罗坎比多里奥广场等,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否也体现了您的“ 未来城市就是废墟” 的观念 ? A:并不完全是

12、。废墟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现实中真正的废墟,一种是虚拟中、想像中的废墟。 “ 筑波中心 ” 是 70 年代的想象废墟,这件作品里同时包含了这两种概念。B:西方建筑师库哈斯先生曾说过,您在90 年代的建筑作品似乎是对城市更积极性的回应,而在80 年代则很消极,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A:那是因为在80 年代,我和所谓的日本化的东西对抗,比如表现日本民族主义的京都厅,后来我受到的挫折太多了,所以看上去比较消极。说得直白点,在80 年代,我老在和别人吵架,在90 年代,我开始讲策略,让自己更柔软一些,把根源挖出来一些,让一些具体的建筑方案可以出来,于是在建筑的可实施性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而一些建筑,如“ 海市 ” 计划,一开始我就知道那将是建不成的;那些未建成的建筑,却是非常有意义的。(感谢胡倩、韩晓峰、纪海燕对于本次访谈提供的帮助。) 矶崎新简介1931 年出生, 1961 年完成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课程。1967 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大奖,从此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获奖无数。其作品多为大型公共建筑 ,设计风格尤以创新、有气魄著称。他近几年设计了大量作品,尤以美国弗洛里达州的迪斯尼总部大楼、日本京都音乐厅、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西班牙拉古民亚人类科学馆、日本群马天文台、中国大剧院方案竞赛等尤为著名。矶崎新是现代主义建筑向后现代主义建筑过渡中有力的实践者、思想者和推动者。外滩画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