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339965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3 3 篇)篇)导语: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应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运用衬托、对比写法, 突出中心思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2.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

2、、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应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第二部分(第 24 段

3、):通过蒋氏的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首先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接着借蒋氏血泪陈述,勾勒出中唐时期农村破产,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的惨状,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苛征重赋的罪行。这是教材的重点,因此要着重领会。第三部分(第 5 段):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本文的主题是通过捕蛇人的诉说来体现的,因此写蒋氏跟作者的谈话是全文的主要部分。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

4、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这是教材的难点所在,带领学生阅读分析,得出对比和衬托之处。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偶句、散句交错运用,间以错综、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种整齐、错综之美。行文高度紧凑,语言精练,笔力遒劲,沉郁深厚,言真意切,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珍品。教学设想:本文词语量大,需要理解的实词比较多,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如果字字讲解落实,学生学得比较枯燥,教师教得也比较乏味。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对课文大意的理解,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

5、,变为让学生提问、教师检查双边互动的模式。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读懂字词句,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的写法,并突出这种写法的目的,教学中始终要注意扣住中心。因此,本文的教学步骤大致分为这样几步:先读准课文,包括字音和停顿;再读懂课文,包括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理解文章句子的意思;接着读透课文,包括分析文章的写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读活课文,在把握文章的中心的基础上,联系本文所叙述的事件,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引发联想和思考。教学课时:三课时教

6、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本文作者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古代文学家,初二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什么作品?从他的那篇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他的情感变化,是什么原因引发他如此大的情感波动?请一个同学介绍他写作小石潭记的背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作者被贬谪到永州时所作的一部作品,从小石潭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悲己,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怜人的情感。二、 “说”这一体裁的特点,理解课文题目:我们学过哪些“说”这一体裁的文章的?你能从爱莲说 马说等文章中看出说这一体裁有怎样的特点?根据学生生的回答总结:“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7、从课题看本文会写些什么?(说说捕蛇人的事)三、读准课文:1.读准字音:(投影出示,指名板演)啮(ni)人 腊(x)之 挛(lun) (wn)瘘(lu) 疠(l) 募(m)有能者 当(dng)其租入嗣(s)为之 几(j)死者数(shu)矣 貌若甚戚(q)者莅(l)事者 汪然出涕(t) 乡邻之生日蹙(c) 殚(dn)其地转徙(x) 顿踣(b) 叫嚣(xio)曩(nng) 隳(hu)突 恂(xn)恂而起其缶(fu) 谨食(s)之 熙(x)熙而乐以俟(s)夫(f)2.读准停顿:新 课标第一 网先自由读课文,再指名读部分语段,重点出示以下几句注意读准停顿: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而乡邻之生日蹙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孰

8、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读准文章层次: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为什么这样分?第一部分(第 1 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第二部分(第 24 段):通过蒋氏的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三部分(第 5 段):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的主题是通过捕蛇人的诉说来体现的,因此,写蒋氏跟作者的谈话时全文的主要部分。而文章的开头从“永州之野产异蛇”写起,意在交代捕捉异蛇的缘由。文章的末尾一段则是作者听了蒋氏哭诉后的感慨和议论,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结论点明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四、布置作业:课后继续读课文尝试理解文意

9、,将疑问画出。第二课时一、复习分别指名读课文,按上节课的要求。二、读懂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第 1 段并疏通文义。(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明确“黑质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关系。“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以啮人”中的“以”假设连词,如果。“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 ,是“可以用来” ,今义“可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已”是止,这里指治好(病)。“腊” ,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

10、州人为何“争奔走焉”?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可以“当其租入”。(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2.指导学生朗读第 2、3 段,并疏通文意。(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2)这两段内容还比较简单,学生对照书下注释,可自行翻译。重点注意下列几个加点词的意义:嗣:继承。戚:忧伤。悲:同情。若毒之乎:若,你。毒,怨恨。(3)提问:根据蒋氏的自诉,你如何让理解他所说的“利”?明确:

11、蒋氏祖孙三代因捕蛇这差事儿独享好处,令人羡慕。可捕蛇人说出三代人的遭遇,两句话中连出三个“死”字,却又令人感到捕蛇之可悲。三个“死”字揭示了事情的本质: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换了来的。(4)提问:说这些话时捕蛇人的神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明确:“甚戚”是些捕蛇人的答话时的神态。刚一提到这个话题,用他就显得“甚戚” ,可见触及了他的痛处,内心极度悲伤而流露在外貌上。3.指导学生朗读第 4 段,并疏通文意。(1)指名朗读。(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汪然:眼眶里含泪的样子。生之:让我活下去。生,使活下去。向:先前。病:困苦不堪。乡邻之生日蹙(c):蹙,窘迫。日,用作“蹙”

12、的状语,一天天地。殚(dn):尽。庐:家,屋舍。犯:冒。藉:原指用草编的垫,文中用作动词, “垫着”;“相藉” ,相压。盖:句首助语词。熙熙:快乐的样子。(3)翻译这一段文字(4)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明确: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4.提问:2、3、4 这三段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是如何巧妙深入的?明确:由捕蛇“当其租入”引出“专其利三世”的蒋氏诉说, “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引出了下文蒋氏大段催人泪下的哭诉。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统治者苛征重赋的罪行。三、布置作业1.整理 24 段的翻译。

13、2.背诵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1.指名分别朗读并翻译 14 段的内容。2.用一句话分别概括 14 段的内容。二、读懂课文第 5 段1.指名朗读。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疑乎是:对这句话表示怀疑。乎,相当于“于” ,介词,对。是,代词,指苛政。于:介词,比。犹信:信,真实。孰:谁。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介词,用来。俟,等待。夫,指示代词,那些。观,考察。人风,民风,民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故不用“民”而用“人” 。得,看到。焉,相当于“之” ,指作者写的捕蛇者说这篇文章。3.指名翻译这一段文字。4.提问:(1)“说”这一文体的特点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的作者表达出一个怎样的道理?(用文中的

14、一句话回答)(2)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明确:用“余闻而愈悲”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疑”而后表“信” ,为文章蓄势。再用“呜呼”领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点明文齐主旨。最后语势再趋平缓,以寄希望于“观人风者”收住全文,交待写作意图。这个结句虽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小结:点明文章中心,说明写作目的。三、读透课文1.文章一再写毒蛇之害,目的是什么?明确: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

15、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2.为了突出文章的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明确:蒋氏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的不幸加以对比:以其乡邻 60 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以乡邻们备受悍吏袭扰与蒋氏“弛然而卧”对比;以乡邻们“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对比这诸多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写毒蛇之毒,正是为了衬托赋敛之毒;写一年“犯死者二” , “其余则熙熙而乐” ,正是为了衬托乡邻们在沉重的赋税压迫下更加痛苦的遭遇。3.“说”这种文

16、体比较注重文采,再读捕蛇者自陈心曲一段,同桌讨论这一段语言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语言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对偶、排比。大量使用骈句,全文偶句、散句交错使用,间以错综、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种整齐、错综之美。四、读活课文1.你认为赋税之毒甚于蛇的这一社会问题仅仅是唐代才有的吗?你从哪句话得出这样的结论?明确:这是自古以来就危害百姓的,从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可以看出。2.温家宝总理一再提出要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作为新一代的农民,你觉得他们应该怎样“说”?五、作业布置:1.课后归纳出本课中一词多义的词,并写出每个词语的意义。2.表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板书设计:捕蛇者说柳宗元“役”之幸 “赋”之不幸(捕蛇者) (乡 邻)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尔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哗然而骇后 死 先 死对比、衬托捕蛇者说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 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