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煤与含煤岩系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1MB
约48页
文档ID:51329639
 煤与含煤岩系_第1页
1/48

第五章 煤与含煤岩系 煤是可燃有机岩 =大量有机物质+少量无机物质 第一节: 成 煤 作 用一、成煤植物 成煤的原始物质是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如菌类、藻类 )-----腐泥---- 腐泥煤高等植物-----有根、茎、叶分化(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泥 炭---腐植煤二、成煤的必要条件n1、植物条件(植物的大量繁殖)• •2 2、气候条件(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 •3 3、自然地理条件(适合与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自然地理条件(适合与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 理条件)理条件)• •4 4、地壳运动条件(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不断、地壳运动条件(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不断 地缓慢沉降地缓慢沉降 ))6-内陆盆地型 7-山间盆地型 8-山间谷地型 9-大陆冲积平原型三、成煤作用n(一)泥炭化或腐泥化作用阶段(形成泥炭或腐泥)1.泥炭化作用:当生长在沼泽中的高等植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 先堆积在沼泽水体的浅部,由于大气中氧的影响,并在 喜氧细菌的作用下,使植物有机组成(主要为木质素、 纤维素等)中的一部分遭受一定程度的氧化分解和水解 ,部分被彻底破坏,变为气体和液体;部分转化为简单 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

随着沼泽覆水程度的增强及 植物遗体的不断堆积加厚,使已部分遭受分解的植物遗 体转入沼泽深部,逐渐与空气中的氧隔绝,在厌氧细菌 的作用下,其植物遗体中的分解产物之间以及分解产物 与未分解的物质相互合成和作用,形成了新的化合物( 主要为腐植酸、沥青质等)这些物质与少量泥砂等物 质混合在一起,即形成了泥炭这一过程为泥炭化作用 n2.腐泥化作用当生活在湖泊、浅海等水体中的低等植物和低等动物 死亡之后,在水体表层和下沉到水底的过程中,先遭受一 定程度的氧化分解沉向水底后,由于水层和随后沉积物 的覆盖,转入缺氧的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低 等植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遭到分解然后经过化学合成 作用,形成一种含水很多的棉絮状胶体物质(富含沥青质 )这些物质与泥砂混合后进一步变化,即形成了腐泥 这一过程为腐泥化作用 (二)煤化作用阶段(形成腐植煤或腐泥煤) 1、成岩作用:泥炭或腐泥被掩埋后,在温度、压力等影响 下,泥炭逐渐被压紧、脱水、固结,趋于致密同时,泥 炭中有机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也发生一定变化,其中 碳含量增加C↑、氢氧含量减少OH↓,腐植酸含量降低F ↓ 泥炭转变为褐煤,这一过程为成岩作用。

腐泥形成后,经成岩作用,转变为腐泥煤2.变质作用褐煤形成后,当地壳继续下降,使其沉降到地壳更深处,在温度和 压力的作用下,褐煤内部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发生变化 ,碳含量进一步增加C↑ ↑ ,氢氧OH↓ ↓含量继续减少,光泽增强,密度 增大,挥发分逐渐减少,腐植酸完全消失褐煤转变为烟煤、无烟煤 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 腐泥煤形成后,经变质作用,使煤的变质程度不断提高,形成高变质的 腐泥煤 成煤作 用变 化 产 物原始物质质第一阶阶段第二阶阶段泥炭化作用 或腐泥化作 用煤化作用成岩作用变质变质 作用高等植物泥炭褐煤烟煤(长长焰煤、气煤 、肥煤、焦煤、瘦煤 、贫贫煤)无烟煤低等植物腐泥腐泥煤腐泥煤第二节 煤的组成和性质n一、煤的岩石组成和物理性质n(一)煤的宏观煤岩组成 1.宏观煤岩成分 (1)丝炭:颜色灰黑,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丝绢光泽,外观 象木炭丝炭疏松多孔,性脆易碎,能染指其空腔中常被矿物质 充填而成矿化丝炭,变得致密坚硬,密度增大 在煤层中,丝炭一般数量不多,常呈扁平透镜体沿煤层的层理面分 布,通常厚1~2mm至几毫米,有时也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2)镜煤:颜色深黑,光泽很强,为煤中颜色最深、光泽最强的 成分。

镜煤质地均一,性脆易碎,往往破碎成棱角状小块,具贝壳 状断口,内生裂隙特别发育,裂隙中有时充填有方解石等薄膜 在煤层中,镜煤常呈透境状或条带状,一般厚几毫米到1~2㎝,有 时呈线理状夹在亮煤或暗煤中n(3)亮煤颜色黑,光泽较强,仅次于镜煤,较脆易碎,内 生裂隙较发育,比重较小,有时也具贝壳状断口,均一程度 较镜煤差,表面隐约可见微细的纹理n在煤层中,亮煤常呈较厚的分层或呈透镜状出现 (4)暗煤:颜色灰黑,光泽暗淡,致密坚硬,韧性较大,密度 大,内生裂隙不发育,有时呈粒状结构 在煤层中,暗煤常呈较厚的分层或单独成层 2.宏观煤岩类型 (1)光亮型煤:光泽最强.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有时夹少量丝炭 由于其成分较均一,一般条带状结构不明显内生裂隙发育,脆 度较大,容易破碎,常具贝壳状断口2)半亮型煤光泽较强,仅次于光亮煤主要以亮煤为主,有 时由镜煤、亮煤和暗煤组成,也可能夹丝炭最大的特点是条带 状结构明显内生裂隙较发育,较易破碎,常具阶梯状或棱角状 断口半亮煤是最常见的一种煤岩类型 (3)半暗型煤光泽较弱由暗煤和亮煤组成,常以暗煤为主, 有时夹有镜煤和丝炭的线理、细条带和透镜体,条带状结构较明 显,内生裂隙不发育,比较坚硬,韧性较大,密度较大,常具参 差状断口。

4)暗淡型煤光泽十分微弱主要由暗煤组成,有时夹有少量 镜煤、丝炭或矸石透境体内生裂隙不发育,质地坚硬,韧性大, 密度大,常具棱角状或参差状断口 (二)煤的物理性质1.颜色 颜色是指煤新鲜表面的自然色彩煤的颜色与成煤的原始物质、变 质程度等有关腐植煤的颜色,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变化,如褐 煤为褐色、深褐色、黑褐色;烟煤为黑色;无烟煤为灰黑色,常带 古铜色或钢灰色彩腐泥煤颜色较浅,一般为褐色、褐黑色或灰色 2.条痕 条痕是煤研成粉末的颜色,也称为粉色煤的条痕略浅于颜色,但 变化又较颜色固定腐植煤的条痕,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加深, 如褐煤为棕色;烟煤为棕色到黑色;无烟煤为灰黑色3.光泽 光泽是指常光下煤新鲜表面的反光能力煤的光泽与成煤的原始物 质、煤岩成分及变质程度等有关腐植煤随变质程度的增高光泽增 强,如褐煤无光泽或暗沥青光泽;烟煤为沥青光泽、玻璃光泽到金 刚光泽;无烟煤为似金属光泽腐泥煤光泽暗淡4.硬度n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外加机械作用力不同,煤 的硬度表现也不一样,刻划硬度(用矿物中的摩氏硬度计刻划煤 )介于1~4之间腐植煤的(刻划)硬度,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 而变化,从长焰煤到焦煤硬度逐渐减小,而从焦煤到无烟煤硬度 逐渐增大,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为2~2.5;无烟煤的硬度最 大,接近于4。

5 5.脆度.脆度• •脆度是指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性质腐植煤的脆度,随煤变质脆度是指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性质腐植煤的脆度,随煤变质 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中变质的肥煤、焦煤、瘦煤的脆度最大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中变质的肥煤、焦煤、瘦煤的脆度最大 ;无烟煤的脆度最小;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无烟煤的脆度最小;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 6.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单位为g/㎝3其可分为真密度和 视密度两种真密度体积不包括煤内部的孔隙,而视密度体积则 包括煤内部的孔隙 一般褐煤的视密度为1.05~1.20;烟煤的视密度为1.20~1.40;无烟煤的视密度 为1.35~1.80 n7.裂隙n煤中裂隙按成因可分为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两种n(1) 内生裂隙内生裂隙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一种裂隙 特点:裂隙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层理面;裂隙面较平坦光滑,往往 呈眼球状;通常有大致垂直或斜交两组,其中一组较发育、为主 要裂隙组,另一组较稀疏,为次要裂隙组n内生裂隙的发育程度与煤的煤岩类型、煤岩成分、变质程度等有 关一般在光亮型煤中发育、特别是镜煤中最发育在不同变质 程度的煤中,中变质烟煤中最发育,而在褐煤和无烟煤中则不发 育。

n(2) 外生裂隙外生裂隙是煤层形成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而 产生的一种裂隙特点:裂隙以各种角度与煤层层面相交;裂隙 面往往有波状、羽毛状的滑动痕迹,但也有较光滑的;裂隙内有 时可见到次生矿物或煤屑的充填n由于煤的外生裂隙组的方向与附近断层延展的方向一致,所以研 究外生裂隙有助于确定断层的方向此外,研究外生裂隙对提高 回采率,预测煤及瓦斯突出,也具有实际意义 颜 色条 痕光 泽内生裂 隙褐煤褐色、深褐色、黑 褐色浅棕色、深 棕色无光泽或暗 沥光泽不发育深棕色沥青光泽长焰煤黑色带褐棕黑色强沥青光泽 、弱玻璃光泽不发育 到较发 育 气煤黑 色黑色带棕 色玻璃光泽很发育 肥煤强玻璃光泽 焦煤黑色 瘦煤 贫煤黑色、有时带灰色金刚光泽较发育无烟煤灰黑色,带古铜、 钢灰色灰黑色似金属光泽不发育8.导电性 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表示 煤的导电性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一般褐煤的电阻率小;烟煤的电 阻率较大,为不良的导体;无烟煤的电阻很小,为良好的导体 此外,煤的导电性还与煤中灰分、水分、煤岩成分及孔隙度等有关 ,如烟煤中灰分增高,电阻率减小;而无烟煤中灰分增高,电阻率 增大褐煤中由于有大量的水分,所以电阻率较小。

二、煤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 (一)煤的元素组成 1.碳(C) 碳是煤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煤中最主要的可燃物质燃 烧时每千克碳能发出34.11MJ的热量因此,一般煤中碳含量越 高,煤的发热量就越大煤中碳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增加 如褐煤中碳含量一般为60~77%,烟煤中碳含量一般为75~ 92%,而无烟煤中碳含量高达89~98%n2.氢(H)n氢是煤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成分,也是煤中重要的可燃物质燃烧 时每千克氢能发出143.25MJ的热量,大约相当于碳发热量的4.2倍 煤中氢含量一般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减少此外,煤中氢含 量还与成煤的原始植物有关,一般由低等植物(如菌、藻类)形 成的煤,氢含量较高,一般均大于6%,有时高达11%;而由高等 植物形成的煤,氢含量较低,一般均小于6%,最低为1%左右3.氧(O) 氧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一般氧的含量也是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 减少如褐煤中氧含量为15~30%,烟煤中氧含量为2~15%,而 无烟煤中氧含量为1~3%左右4.氮(N) 氮也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燃烧时氮常呈游离状态逸出,并不产生 热量但在炼焦过程中,氮能转化成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回收后 可作化肥、硝酸等。

煤中氮的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增高而略趋减少 ,但规律性不明显煤中氮含量很少,一般只有1~3%左右 煤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百分含量 Cdaf ( % )Hdaf ( % )Odaf ( % )Ndaf ( % )褐 煤60~ 776~530~ 152.5 ~ 1 烟 煤75~ 925~415~ 22.2 ~ 0. 7 无烟 煤89~ 984~13~11.5 ~ 0. 3n5.硫(S)n有害成分其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n煤中硫含量变化很大,有的小于0.2%,有的则高 达15%,一般在0.5~3%之间n与沉积环境有关,近海环境中,含硫量较高;内 陆环境中的煤层,含硫量则较低n硫分对煤的加工利用非常有害n煤中全硫(有机硫和无机硫)含量是评价煤质的 重要指标我国现阶段规定:工业用煤全硫不超 过3%根据煤中干燥基全硫含量煤的分级 级别名称代号硫分(St,d) 范围 %特低硫煤SLS≤0.50低硫分煤LS0.51~1.00低中硫煤LMS1.01~1.50中硫分煤MS1.51~2.00中高硫煤MHS2.01~3.00高硫分煤HS>3.00n6.磷(P)n 有害成分 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 。

主要是无机 磷,如磷灰石Ca3(PO4)·CaF2,只有微量有机磷n煤中磷含量不多,不超过1%,一般为0.001~0.1%n 煤中的有害杂质 含量很少,但危害却很大 炼焦时,煤中的磷可以全部转入焦炭中,炼铁时 焦炭中的磷又进入生铁,使钢铁发脆,降低质量 生产中不仅增加焦炭和熔剂的消耗量,而且还 降低高炉的生产率)n煤中磷含量也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n根据煤的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