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2832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打造茶叶名乡的思考乾丰乡位于南川区西北部,人口只有9679 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该乡党委、 政府通过深入调研, 确立了“发展生态农业、打造茶叶名乡”的目标。如何走出了一条打造茶叶名乡的成功之路,现将分析如下:一、乾丰乡基本情况乾丰乡幅员面积38.3 平方公里,辖5 个行政村, 32 个农业社,与本区的黎香湖镇、石溪乡、太平场镇相临,与涪陵区龙潭镇、大顺乡接壤,距南川城区48 公里。全境处于重丘地带 , 海拔高度809-1037 米, 常年平均气温14.4oC;森林覆盖率达52,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无任何污染。二、茶叶产业化建设情况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乾丰乡

2、着力实施茶叶产业化建设工程。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的开化、产业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调查统计,截止2009 年底,乾丰乡新建良种茶园3500 亩,涉及辖区5 个村 1000 多农户。完成低改良种茶园1500 亩,建成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3500 亩、有机茶基地 1500 亩。通过实施茶叶产业化工程建设,乾丰乡茶叶总面积由 2003 年的 1500 亩发展到现今的5000 亩,采摘面积达 4750 亩,其中新开采摘面积250 亩,茶叶总产量达25 吨(不含夏秋茶) ,茶叶总产值约280 万元。实行大户承包后,乾丰乡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的农户约110 户,占农业总户数的

3、 6,茶农户均收入约4 万元。通过茶叶产业化建设,本乡依托辖区的重庆市乾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初步建成了重庆市南川区芳云专业专业合作社1 个,扶持和培育了种植大户 6 个,创建顺丰、新华村“乾丰茶叶”基地,但是建立的合作社不够,带动作用不大。茶叶机械配置情况:2000 年以来, 在大力推行茶叶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茶叶产业化机械也相应的进入了茶叶生产大户的门,加大了乾丰乡茶叶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茶叶产量,也提高了茶叶的质量,目前乾丰乡共配置各种茶叶加工机械12 台。三、乾丰乡茶叶现状1 、加工技术参差不齐。辖区的茶农大多把采摘的茶叶销售给辖区的茶业公司,该公司加工原叶技术过硬,火候把握的

4、好,炒出的茶色、香、味俱全。但个别的小作坊依赖茶叶机械进行加工除了外型比手工的好看,香味、汤色都远不及手工制做; 有学着用手工炒茶的百姓,抄出茶外型也较黑,无固定形状,有焦糊味,汤色黄色,口感差。2、价格变化莫测。2004 年以前,乾丰茶叶均价约为25元/ 斤, 2008 年茶价开始较大幅度的提升,售价最高达到了1800 元/ 斤,均价达到 150 元/ 斤。但是,茶叶是季节性产品,茶叶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加工操作过程,而价格却要依赖于变幻莫测的市场,市场价格决定茶农的积极性。2004 年以前,乾丰乡茶叶生产以春茶为主,2004 年,因为价格的提升,茶叶需求量增加,百姓在夏秋茶的采摘上也加大人手。

5、市场决定价格,在采摘上可以看出,价格可以影响采摘量,提高产量。3、 劳动力较为缺乏。 乾丰乡目前可采摘茶叶面积约4750亩,如果 5000 亩都可以完全采摘的话(春、夏、秋三季),乾丰乡茶叶产量就会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辖区缺少劳动力而无法全面采摘,因此,乾丰乡每年茶叶丰产时节,都会有大量的周边民工涌入辖区,据调查得知,每亩茶叶要完全采摘,须23 人,乾丰乡可采摘面积 4750 亩,需求劳动力8000 多人,而乾丰乡现有采茶劳动力约 3100 人 ,劳动缺口为5000 人,这主要是因为青壮年劳动力长年累月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周边乡镇每年到本地采茶约为2000 多

6、人次,且大多来自黎香湖镇和太平场镇,且外来人口多只采摘春茶。夏、秋茶采摘仍需3000 人左右。4、种植广但面积少。乾丰乡茶叶大多以村社为主,受地理限制,种植散,这里一块,那里一砣,没有形成片壮发展,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打游击一样,没有成形,没有规模。如:九台村在路边可以看见的大约只有100 多亩的茶园,而在该村所属的山地里却有400 多亩茶园,由于没有连成片,给人的感觉就是种的很多,看到的却很少。5、采摘量不够大。根据乾丰乡采摘传统,我乡茶农一般只采摘社、 谷雨, 清明茶, 因为这时的茶叶价格高,而夏、秋两季的生茶基本上是没有人采摘,放之任之,造成了大宗绿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一亩茶叶的完全采摘需要

7、2-3 人,一年按 7 个月采摘时间算,每3-5 天采摘一次,一年可以采摘 40-50 次,每亩每次采摘鲜叶5 公斤(春季) 折合干茶 2.5斤。夏秋茶每亩每次可以采摘12 公斤,折合干茶2 公斤。乾丰乡 4750 亩可采摘茶园一年可以采摘鲜叶约35 吨,可制干茶 14 吨。而辖区每年的茶叶产量在9 吨之间打转, 将近 5吨的茶叶等于是留在山上老化,成为茶树。6、无统一茶样、价格标准。由于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辖区茶叶的等级区分也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毛尖的标准式样,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两叶呢?毛尖的特级跟一级、二级的区别是什么呢?白毫以什么定级为标准等等问题,因为没有严格的茶叶样式和价格标准,有

8、时出现了好茶卖贱价,次茶卖好价的现象,使许多茶农种植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7、以次冲好,扰乱市场。目前有部分外地茶假冒乾丰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扰乱了乾丰茶叶市场;个别小作坊制作工艺较差,制作出的次茶进行销售,乾丰茶叶的名誉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茶叶机械的引进,也对本土特色的手工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乾丰茶叶的原有风格无法在市场上见市。四、茶叶销售情况乾丰茶主要由重庆市乾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主产销售,其主营产品有“乾丰牌”金佛玉翠、九台银毫、龙峰雪芽、翠绿茶系列;个别小作坊和农户也自产一定量的绿茶。截至2009 年 11 月底,本乡今年累计销售“金佛玉翠、龙峰雪芽、九台银毫”等品牌名优茶10.5

9、吨,翠绿茶等优质绿茶290吨;销售收入达3200 多万元。据初步调查统计,“金佛玉翠”、“九台银毫”、 “龙峰雪芽”等名优茶虽占南川同类产品销售市场的70% 以上,翠绿茶占南川同类产品销售市场的50% 以上,但在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区、市、县销售量不是很大。辖区的茶业公司除在本区设有直销门市部外,在市外没有直销门市和专卖店。综上所述,乾丰乡茶叶发展过程中,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加大了农民的心理负担和承受能力。那么,如何打造乾丰茶叶,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茶叶产业带乾丰乡的茶叶种植多是以村社为主,点散、面广、不集中。目前,较为集中

10、的顺丰村、新华村虽有成片开发,但面积不大,规模效益不很明显。要形成规模效应,就必须加大种植面积,社与社之间相连,村村间相接,形成链条式产业带。沿土乾路主干道,从顺丰村至九台村在公路50100 米内改种茶叶, 形成茶叶产业链。 这样可以在保持水土的同时,还可以体现 “茶叶之乡” 的所在和增加一道旅游景观。同时,还可以利用辖区尚有大面积的闲置土地,鼓励大户种植茶叶,积极推动乾丰茶叶产业化建设,形成规模效应。二、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万亩茶叶基地依托本辖区的茶叶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规划逐年递增500 亩以上, 到 2010 年全乡茶园总面积达到6000 亩以上,并辐射带动石溪乡

11、、黎香湖镇、太平场镇等周边乡镇共同发展茶叶,最终实现茶园面积达到1000015000 亩的目标,建立万亩茶叶基地。三、加大技术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技术落后一直都是乾丰茶农的一大问题,种植培管跟不上,技术掌握不够,许多地发生了病虫害,烧苗现象不知该如何处理,乱打药、施肥。加大科技人员进乡入户的言传身教,有助于百姓更快更好的掌握生产培育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所遇困难,特别是茶叶制作技术。现在有的茶农根本就不会手工炒茶,基本都是把茶叶鲜叶销售给辖区的企业,出现物美价廉。这样既减少了百姓的收入,同时也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定期的到村组进行炒茶技术培训,这样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的同时,也可以加大百姓

12、之间相互比技术的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人人是专家,户户是行家。三、保护传统加工工艺,发展名优机制茶乾丰茶叶是用手工炒出来的名气,从古至今,一直受人们的青睐。从2003 年以来,用机械制作茶叶越来越多,传统手工一杀青、二揉捻、三收水、四做条、五提毫、六提香味多道工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保护传统加工工艺,势在必行,由传统工艺加工的茶叶色美、白亮显露、味浓、口味纯正,而机械茶口感等各方面都不及手工炒作,乾丰乡在推行名茶时应由手工茶为主导,机械茶为辅,大宗绿茶以机械加工为主,手工为辅,这样既保护了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和传统茶叶式样,还可以提高大宗绿茶的生产能力,同时提高生茶加工能力。四、制定茶叶等

13、级标准和茶叶标准式样乾丰茶叶没有固定的式样,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成为乾丰茶的传统式样,2005 年,乾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才启动了乾丰茶叶式样项目,并进行了采样,筛选,进展较为顺利,初步确立了乾丰名优茶的样式。茶叶等级标准也是销售环节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等级不同价格。制定等级标准,这对茶农来说是一种鞭策,促使茶农在加工环节中提高质量要求,特别是社、谷雨、清明茶等级标准要求特别严格,让茶农意识到,炒不出好茶叶,就卖不出好价钱。五、旅游产业推动茶叶产业发展乾丰乡与黎香湖近在咫尺,应抓住黎香湖开发之机,及时弘扬茶文化,树立大品牌(注册“黎香湖”牌茶叶商标),以壮大茶叶基地、培植茶叶龙头,真正

14、打造乾丰茶叶产业。还可利用企业现有茶叶基地建设一片休闲基地,并在此开设一些小规模的手工制茶小作坊,让游客来黎香湖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亲自参与现场采茶、手工制茶、品茶饮的过程,然后再引领他们参观大型机器制作专业名优茶的全过程,最后为他们免费泡上一杯名茶,让他们在细斟细酌名优茶味道的同时,真正体验到那种“山醉人,水醉人,茶更醉人”的别样情趣。这样既让游客充分享受到了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又让他们体会到了名优茶制作工艺的实属不易,并且对乾丰茶叶的无污染、无公害达到完全认同,从而激发起他们急切购买绿色、环保、健康名优茶的欲望,达到通过旅游业带动乾丰茶叶发展的目标。六、加强宣传力度宣传是一种产品进入市场的起步,是留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打好宣传牌,无疑于对产品提高了一个档次,上了一个品味,乾丰茶叶近年来的广告效应不是很明显,参加茶评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大型活动,所得的奖励,只是专家对乾丰茶叶的肯定和认可,而在消费者心理难以形成消费观念,更多的是不知道有“乾丰茶”这种质好、味浓的茶叶,这足以看到, “乾丰茶” 在市内的知名度远不及“渝洲银针”、“永川秀芽”、 “珍珠兰花茶” 、 “天岗玉叶”、 “巴仙银尖”、 “方坪香茗”、 “雪锦花茶”等名茶,加大“乾丰茶”的宣传力度,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乾丰茶”品牌。抢占尚未完全形成的茶叶行业大市场,时不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