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26345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6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剑门关高中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四)一、单选题1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 曹魏时期曾颁布 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 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2公元前720 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3史载,周幽王宠幸

2、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 A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权力政治原则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D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4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B 恢复发展社会经济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5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 ,这表明唐朝时() 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

3、想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6 日知录中载: “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 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 , 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D 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7公元前106 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 个郡划分为13 州部,每州置刺史1 人,刺史“奉诏条察州” ,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

4、刺史制度的建立()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8八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 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9 史记记载: “(战国 )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 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C政府鼓励商业发

5、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10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 ) “大幅六两, 中幅四两、 小幅二两。 ,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 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文人地位提高11 “因丝绸之利日扩,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C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12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

6、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 ,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13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14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

7、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 礼乐文明、仁人志士15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16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 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

8、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1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 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18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改革() A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C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19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没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

9、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A贵族之问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B罗马法不能够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贵族间的矛盾20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21

10、“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 , 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 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作者的主旨宣扬的是() A上帝创造万物灵长 B 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C人类可以统治世界 D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22布莱恩蒂尔尼的西欧中世纪史把公元3001475 年称为中世纪。他认为,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动乱之所以没有导致文明的崩溃,是因为西欧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再生能力。下列符合这种能力的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开辟23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由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

11、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24某画家目睹了一桩谋杀案,依据该画家描摹的嫌疑人肖像画, 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耄耋老翁,有人则认为是一位花季少女,甚至有的人认为是一台洗衣机。该肖像画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25在纪实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有如下片段:秘书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对影片创作合理的解释是() A艺术作品一定

12、要反映真实的历史B作者意在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C希特勒不愧为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D作者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26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271842 年, “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 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外政

13、策灵活务实 B 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281925 年 1 月,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 () A中共已经牢牢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B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裂痕C中共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D中共否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29 “1926 年 9 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 年 6 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30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 世纪 90 年代初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