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2341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综述丛玉玲 136300 东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 要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女性感染人数的增加,也必将导致HIV 病毒母婴间的传播率上升,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将给人类带来灾难。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与个人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个人的知识和态度等则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 传播健康信息、 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是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关键词 艾滋病 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一、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概述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2、 ,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性传播疾病。 随着我国艾滋病发病的迅速增长,妇女和儿童受感染的情况也随之增加,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受害者。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到目前为止,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是 15 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或哺乳期。在没

3、有其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人工喂养的孩子中母婴传播的几率为15%-30%。若感染的母亲进行哺乳,可使传播危险增加5%-20%,达到 20%-45%。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保护儿童免受艾滋病侵害、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健康教育是最好的控制大范围的AIDS和 HIV 感染的方法之一。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向人们灌输健康意识,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 提供改变这些行为的知识、技能和服务, 并促使人们利用这些服务, 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4、1998-2010) ”提出: “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群中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经性接触和经吸毒途径的传播。 ” ,“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各有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预防措施,作为妇幼保健的策略,促进母婴健康、安全的效果已得到公认并接受。 运用健康教育手段, 在妇幼保健的各个环节,对目标人群开展有效、 可行、易接受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给予妇女、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对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也是非常关键

5、的。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目前艾滋病虽不能治愈, 也无有效的预防疫苗, 但可以采取行为干预。 世界十三届艾滋病防治大会提出,“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 由于 HIV 感染与个人的行为有很大关系,而个人的知识和态度等则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完全可以通过行为干预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以及健康促进的方法来改变和减少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危险行为,改变生活方式,则是做好预防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母婴间的传播的关键,因此,预防重于治疗。 对艾滋病及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宣传、 教育和普及迫在眉睫,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不仅仅是医疗保健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责

6、任, 应采取多形式、 多渠道及多部门参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使全社会各个层次和各年龄的人都有机会了解和认识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传播途径,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掌握预防措施,了解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等相关知识,才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艾滋病及其母婴间的传播。三、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育龄及怀孕的妇女。 所有的目标人群包括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高危人群如卖淫嫖娼者、 吸毒、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如青少年学生、 流动人口、 从事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等以及一般人群都应该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 并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如采取安全性行为、减少性伴、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毒、戒烟

7、以及注意个人卫生等,使艾滋病的流行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个人、 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危害,达到控制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只要控制艾滋病病毒的扩散, 妇女和儿童感染的机率也将会得到相应的控制。 特别要关注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目标人群,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 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来源较少,观念陈旧, 这些人群应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预防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他们, 使其提高认识, 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安全行为,预防及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四、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形式、 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及艾滋病母婴间的传播最直接和有效的方

8、法。建立各种健康教育网络, 并基于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及时收集、 整理及传播各种健康信息。 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认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其危害、艾滋病及母婴传播的途径及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艾滋病的预防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是目前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办法。针对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人群, 制作及发放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材料,如健康教育处方、张贴画、小册子、VCD ,播放艾滋病健康教育录像等;运用讲座、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定期或不定期向不特定的多数人群传递预防艾滋病的信息。在经济落后、 知识水平较低的边远地区, 还可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角色扮演

9、,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自编自演小品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方法,使群众易于接受及理解; 现身说法,利用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亲身经历、痛苦以及自己对家庭的危害感化和教育大家。 可采取灵活而别开生面的同伴教育的形式,以被教育者为中心, 充分利用同伴间的融洽关系, 发挥同伴间的角色影响作用, 获得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为全面掌握项目地区的艾滋病流行形势,目标人群知识状况及项目工作进展和效果,国家项目办决定于2008年 1112 月份在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启动 2008 年度专题调查工作。东丰县为贯彻落实国艾办关于加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如期完成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

10、10) 和东丰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 的目标,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在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国家项目办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发了艾滋病健康传播材料, 并围绕其开展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辽源市疾控中心严格按照要求,在东丰县开展了全球基金中国艾滋病项目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开发需求评估 , 采用半定量问卷调查、 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 了解了乡村干部、农村妇女、 初级中学学生、 大众人群、 艾滋病感染者五类目标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信、行水平,以往接受信息传播的途径、希望接受的载体类型及发放形式。在全县共问卷调查了农村妇女、初级中学学生、大众人群各60 名,召

11、开了目标人群专题小组会 , 每类人群开展小组讨论两次,每次访谈人数6-8 人。此次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开发需求评估工作, 为下一步健康传播材料开发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五、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假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艾滋病将会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政府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部认为,目前的 HIV 感染速度相当于每30 个月感染人数翻一翻。因此,全社会有责任搞好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世界十三届艾滋病防治大会提出,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在中国用健康教育策略来预防艾滋病也已被各界认可,这是因为艾滋病的传播与其他传染病不同,

12、 HIV 感染主要是个人行为所致, 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行为来预防。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采取何种行为,除与个人行为取向有关外, 还受社会环境等种多因素的影响, 而个人的知识和态度等则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艾滋病行为干预是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来改变和减少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危险行为, 从而控制疾病暴发流行的发生, 把艾滋病的流行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个人、 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危害, 达到控制艾滋病传播的目的。国内外针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依据三种模式,其一为知识、 态度和行为模式,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影响人们的知、信、行,实现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其二为社会认识理论模式,

13、它阐述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外部环境、个人因素和行为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三为健康信念理论模式, 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主要以提高公众体育锻炼和定期体检行为形成率, 除要进行相关知识传播外, 还应发挥健康促进作用, 创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应实施不同的教育模式。在与艾滋病药品和疫苗研制相比之下,健康教育的成本要低得多。 同样,预防有长期效应, 应该被看作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措施。艾滋病控制应该考虑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 立法因素, 同时应该提供一个有利于行为改变的良好社会环境。六、总结综上所述,符合实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

14、播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广大的育龄妇女、 孕产妇以及她们的家庭。 她们是保健和教育方面的脆弱人群,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育龄妇女知识水平不高,保健意识较差。 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 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 自觉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成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 联系多部门、 多系统共同参与的纽带。 健康教育能够营造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 减少歧视的社会氛围, 号召全社会给予妇女、 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我们相信,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传

15、播健康信息、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艾滋病的预防将会取得效果, 艾滋病母婴间的传播也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参考文献1 2006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Geneva,UNAIDS,2006. 2 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105. 3张勇,宋奎娜,宋业东,等.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6,15(12):30-31. 4 李勤 , 杜玉开 , 路兰 .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规律及综合干预措施J.医学与社会,2006,19(9):22-24. 5 王百锁,李翔,常文辉,等. 陕西省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 2007,23(12):1418-1419. 6 杜双燕,骆华松.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政策评估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297-1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