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31952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xx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_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动中国感动中国 XXXX 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感动中国 XX 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一: “感动中国”节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一群装扮有点像“天线宝宝”的少年,环绕着一个身穿白大卦的长者。 “你最近长高了好多哦?”长者说话间,随手从口袋中拿出一个软尺。在年轻人身上上下测量, “身高 165 厘米,比去年 10 月入院足足多出了 17 厘米!不错不错。 ”其中一名少年名叫达瓦(化名),来自西藏,患有极重度脊柱畸形(也称“驼背”),他身上的东西叫头盆环,是矫正脊柱畸形的牵引设备。长者叫梁益建,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他既是达瓦的主治医师,也是头盆环的专利发明者

2、。去年,西藏义诊的一次偶然相遇,让他们从此结缘。事实上,每年通过各种方式,从全国各地来找梁益建看病的人不计其数。在 8 年的时间里,梁益建从患者身上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他也逐渐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130 度、150 度、180 度超高难度的脊柱畸形患者被治愈,像是神话般让人惊叹。其中一例脊柱三维 360 度螺旋畸形的患者,堪称“世界最难” ,梁益建通过手术,让患者的畸形得到完全矫正,增高 30 厘米。其术前术后改善明显的拍片结果,甚至一度引发国内同行的猜疑:“扭曲成这样都能被拉直,该不会是 PS 的吧?”曾因治愈高难度病例被同行质疑电脑合成出生在重庆一个煤矿家庭,因矿

3、难留下残疾的父亲,让梁益建从小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1986 年大学毕业后,为了更好地学好骨科造福病人,梁益建先后 6 年自费在全国著名医科大学进修学习。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各种颈椎疾病,他 XX 年考取了攻读神经病学的博士学位,两年后,他被推选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世界脊柱协会主席汉森教授处学习脊柱外科。在进行脊柱畸形矫正时,很多极端案例没有文献可以参考,梁益建则通过自己的钻研,发明了一种可以让脊柱牵引使脊柱畸形变小的外固定架头盆环,也因此打破了极重度脊柱畸形无法手术矫正的“禁区” 。由于难度大,多次挑战医学禁区,梁益建的一些高难度病例术前术后对比图,曾被同行质疑为电脑合成。南京小伙肖强因 180 度

4、的角形脊椎后凸畸形,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XX 年起,他跑遍北上广等地知名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手术太危险没法做” 。后来他在网上看到一些梁益建的病例, “有个跟我的情况很像。 ”XX 年 10 月,费尽周折,肖强在成都找到梁益建。梁益建坦言,像他这样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有两大手术难点:一是要截断脊椎骨,但脊髓碰不得;二是病人往往心肺功能很差,难以支撑手术。 “手术可以做,但风险很大。 ”确定请梁益建给自己做手术后,肖强回南京办医保手续,途中犹豫了一下,带着那组和自己情况相像的病例的术前术后对比图去找了一位上海的专家。这位专家看到表示:“不可能。这片子一定是电脑合成,没人做得下这个高难手术。 ”

5、“但我没有出路,不做只有等死,做手术还有活下来的希望。 ”肖强决定放手一搏,于次月返蓉。梁益建先用自己研发的“头盆环”给肖强做了一个月的前期牵引,这让他的脊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肺功能快速恢复。经过多次手术,一年后肖强康复出院。就在本周,他在梁益建的脊柱畸形患者 qq 群里告诉大家, “我要去上海提亲了。 ”事实上,除了肖强,截至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来自于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有人甚至是背着呼吸机来到医院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大多患者都是极重度脊柱畸形,伴极重度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碍,早已超过脊柱外科学上的手术治疗范围。在茶馆筹款帮患者筹集数百万善款医者仁心,这句话用在梁益建身

6、上更为贴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重度脊柱畸形这种病,就目前国内病人分布来看,城市大大少于农村,发达地区大大少于落后地区。通常情况下,到医院求治的病人,经济条件都不那么好。医院的医生说,梁益建博士是病人公认的“善人” 。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钱从哪儿来?“碰到生活中有钱的朋友,我会直接开口。 ”梁益建一脸地真诚。身边经济条件稍微好的朋友,很多都收到过这样的“问候”:我们最近有个病人,没钱治病,你想不想行行善?“钱不在多,一分钱不少,上不封顶。 ”梁益建说,其实大多数还是愿意捐款,只是对钱的用途不明有些担忧。为此,所

7、有朋友的捐款都是点对点直接交给病人,他从来不经手。为了给病人筹钱,他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XX 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 “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这一句诺言对当时的刘正富来说几乎不敢相信。为了应诺,梁益建每次到茶楼喝茶都会在墙壁上贴出患者照片,向茶友募捐。梁益建也联系了很多公益基金,寻求帮助。1 年后,梁益建驱车 7 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回忆当初,刘正富有些哽咽, “当时并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梁医生真的来接我了。 ”收治的病人普遍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梁益建收治的病人,治疗效果却出奇地好。靠着口碑,梁益建收治的病人遍布全国。

8、有些已经治愈的病人在火车上、在大街上看到类似的病人,都会主动向对方推荐, “成都的梁益建医生可以帮你治好。 ”梁益建帮助过的病人还有很多,他们至今与他保持着联系。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 XX 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 200 位,金额近 500 万元。“这种情感是很温暖的,作为医生,除了要有技术,更重要的是富有爱心,只有爱心能促使你去做一个更好的医生。 ”梁益建说。自称“小医生”每年要抽空下乡义诊如今梁益建收治的患者已涵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年龄跨度从 2 岁到 80 岁。治疗的病例上千例,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达到国际先进

9、水平,并突破了国际上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髓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无法矫正。梁益建的病人多,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体力消耗多,工作压力大。有时候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XX 年 5 月 23 日,一张手术医生枕在两把小板凳支起的“床”上熟睡的照片感动了万千网民,图片中的主人公就是梁益建,当时他刚完成一台持续 5 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因为太累,他就这样睡着了。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梁益建表示,因为常年完成世界级难度的脊柱矫形手术,手术时间会比较长,精神也需特别集中,所以经常会比较疲惫, “对于

10、我们来说,这是常态。 ”如今,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梁益建仍称自己只是一个“小医生” , “只是干喜欢的事而已” 。他每天的三件事:治驼背、喝茶、打太极。他的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 4个小时,一周要安排四五台手术,但却依然能够精力充沛。即便这样忙,梁益建每年都要抽时间去贫困山区、藏区义诊。很多次与病人的相遇,就是在义诊的过程中。 “今年 6 月份,我们还要去青海一趟。 ”关于未来,他透露自己还有个目标,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成国家级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治研究中心。52 岁的梁益建一边说,一边着急地从办公室起身, “接下来还有一个手术,医生们都等起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看了下时间,此时是 12 点

11、30 分,他还没有吃午餐。 “有时间就随便吃点,没时间就算了。 ”他摆了摆手,一头扎进了手术室。感动中国 XX 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二: 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 ,感动都会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到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目前,王锋同志先后被中共南阳市委授予“雷锋式好青年” ,被南阳市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被团省委、团市委、团县委分别授予省、市、县“见义勇为好青年” ,被全国雷锋文化联盟组委会授予学雷锋“爱心推广之星” ,被评为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 XX”第二季度网络人物,入选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主办的 XX年 7 月

12、份“中国好人榜” ,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追记为二等功。王锋的烈士称号和时代楷模荣誉正在申报之中。10 月 16 日上午 10 点 35 分,载着王锋骨灰的航班缓缓降落在南阳姜营机场。三入火海救人的英雄终于回家了,南阳市和方城县万余名群众夹道迎送。XX 年 5 月 18 日,面对无情大火,南阳方城青年王锋三度勇闯火海,先后救出 6 人,及时呼叫楼上 10 多名住户脱险,除自己烧伤外无一人伤亡,英雄王锋 10 月 1 日下午因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加重,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 4 点34 分去世。10 月 4 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英雄遗体告别仪式。 随着机舱门徐徐打开,王锋的妻子潘品在亲属的陪同下手捧骨

13、灰盒走下舷梯。在宽阔的停机坪前,南阳市和方城县主要领导与潘品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向她和家人表示慰问。10 点 51 分,在 4 名礼兵的引导和护送下,王锋的骨灰被送回方城县,沿途来自南阳市区的五千余名群众胸佩绢花,垂首肃立来送英雄最后一程。 11 点 50 分,灵车驶入方城县全民健身广场,在这里,王锋的家乡人为他举办了骨灰返乡仪式,方城县党员干部群众和部分青年学生共 5000 余人参加仪式。 潘品手捧骨灰盒,在 4 名礼兵的护送下,缓缓地走向仪式会场中间,将王锋同志的骨灰盒小心翼翼地放置到方桌正中央。挽幛丛立,哀乐低回,菊花簇拥的灵台上,潘品诉说了对丈夫最深的眷恋和不舍,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14、深深的感谢。方城县青年代表也表达了社会各界对王锋最高的敬意。仪式结束后,王锋的骨灰被护送到方城县十里庙公墓感动中国 XX 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三: XX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

15、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感动中国 XX 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四:XX 年 2 月 14 日晚,一位名叫徐立平的人当选“感动中国”XX 年度人物。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大国多良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可是,你知道谁是徐立平吗?你不知道。正如“感动中国”主持人所说:“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人,多少会让我们觉得有点

16、神秘,因为他的工作情景,曾经长时间的在公众视线之外”是的,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无闻,走在大街上跟你我一样,只是别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他们却为这个国家,为国家的各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仍然默默无闻。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不同是,他终于感动中国,进入了公众视野,不容易,太不容易。主持人介绍说:“他的工作有多精细呢?精细到毫米”毫米?是的!火箭固体发动机药面雕刻的最大误差是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药面精度不超过毫米。毫米!什么概念?据说人的头发直径是 70 微米左右,毫米相当于三根头发紧紧合在一起时的直径!而这却是一个人用双手雕刻出来的精度,简直精细得难以想象,你摸摸自己的头发就知道。支持人还说:“他的工作有多危险呢?有人说他简直是在炸药堆里工作”徐立平一直从事着航天固体动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给炸药做微整形,你听过吗,是不是吓倒了一大片宝宝?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险多了有木有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而这,根本不是传说,只是一份工作;甚至,我们用“勇敢”这样的词来形容,都感觉亵渎了这样的工作。那么,该怎么说呢?这,只是一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