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8456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阿房宫赋训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试题 8812234 题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庾:露天谷仓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暇:空暇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C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杳不知其所之也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一组的一项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B CD 4下列对文章内

2、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B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福生活。C文章通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D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试题 8812304 题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C至丹以荆卿

3、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C此言得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B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C后来秦国第二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2 2 D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

4、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了。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 _(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译文: _试题 12899266 题文:1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A齐、楚之精英 B.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杳不知其所之也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六王毕,四海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骊山北构而西折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日削

5、月割族秦者,秦也ABCD3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戍卒叫,函谷举B.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 不患人之不己知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B. 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C “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D. 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

6、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5翻译(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试题 12500012 题文:1对下列句中加线“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斯天下之民至焉A用法相同,用法相同B用法相同,用法相同C与用法不同D用法全相同3 3 2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用了夸张的手法。B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的是实际的东西。C “复道行空,未霁何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

7、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一直延伸到首都咸阳。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廊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屋檐尽可能地向高处伸展。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种房屋都按它们所处的地形特点构造,如钩如角。D复道行空,未霁何虹通道横伸在半空之中,天没放晴哪里来的彩虹?4全是写阿房宫规模之宏大的一项是()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直走咸阳舞殿冷袖ABCD试题 12892006 题文: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道:途径。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其,他们的。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D.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8、。率:大概。2. 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A.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弊在赂秦”四字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并总贯全篇,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从“赂者”“不赂者”两个方面展开论述。B第三段围绕赂秦问题,运用对比、 比喻、引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赂秦非但不能苟存,反而会削弱实力导致颠覆的看法。C从本文看,燕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而赵国灭亡则是因为良将李牧“以谗诛” 。D文章最后一段流露

9、了苏洵作文的目的,“苟以天下之大 , ”的假设使得文章对宋朝的尖锐批评在语气上委婉了许多。试题 15849510 题文:1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A.齐、楚之精英B.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杳不知其所之也2. 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4 4 A. 戍卒叫,函谷举 B.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不患人之不己知 学优高考网 3. 对选文第一节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B. 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

10、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D. 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试题 15898995 题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堆积B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逦迤:连绵不断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磷磷:多而突出的样子D戍卒叫,函谷举举:举行(起义)2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

11、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的一项是()摽掠其人,倚叠如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BCD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

12、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给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5 (1)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试题 16280737 题文: 1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跟 C洎牧以谗诛等到B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D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至丹以荆卿为计A作师说以贻之 C 斧斤以时入

13、山林B以乱易整,不武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认为,燕赵两国“始有远略”,但后来燕“以荆卿为计”,赵杀李牧,都是其行为导致了灭国。B第二段假设论证,指出六国如能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向,则可能不至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北宋形势和六国形势作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D“呜呼”“悲夫”等叹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感慨的语气与说服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忧虑。试题 16286580 题文: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灭亡 B后秦击赵者再两次C 暴秦之

14、欲无厌满足 D 思厥先祖父其,他们的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举以予人洎牧以谗诛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不拘于时D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目的在于说明先辈创业的艰难,表现出征战的艰辛和得到土地的不易。B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是引用战国时苏代劝阻魏王的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壑难填的要害,形象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C “三国”是指赂秦的韩、魏、楚三国,“刺客”指燕国的荆轲,“良将”是指赵国的李牧。6 6 D 本文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 巧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节选第二段综合运用假设、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