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际关系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27566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人际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校人际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校人际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校人际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校人际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人际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人际关系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讲 学校人际关系q人际关系概述q学校的师生关系q学校人际沟通q学校人际关系测量人际关系概述1、人际关系的概念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是 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即 交往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是 尊敬还是轻蔑,是爱还是恨等。人际关系概述2、人际关系的原则l交互原则l功利原则l自我价值保护原则l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3、人际吸引的条件l熟悉l个人特征才能外貌吸引力个人品质l相似与互补人际关系概述4、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l初次见面:寻求共同话题l深入交往:警惕差异,避免伤害l给人

2、留下一个好印象:印象整饰l人际交往的真谛:以内养外阿伦森和林德的实验(1965)魅力与短文被认为的质量魅力与短文被认为的质量兰迪(D.Landy)等人的实验(1974)判刑的平均年数判刑的平均年数西格尔(H.Sigall)等人的实验(1975)(自我暴露的范围和深度)非亲密话题自我暴露深度极亲密话题自我暴露广度对陌生人对熟悉的人 对亲密朋友(一)对印象管理的理解(二)印象管理的策略1.保持印象的一致性l“登门槛”效应l“门面”效应2.学会讨好卡内基的方法如何赢得朋友并影 响别人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自己的名字是一个人所有 语言中最美的声音;4)做一个好的聆听者;5)谈论别人感兴

3、趣的事;6)真诚地使别人觉得他是最 重要的;3.恰当的自我表露学校中的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一般特点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决定了其基础是教育目的,其关系 无法选择; 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职责与要求; 教师和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 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中的师生关系2、不同阶段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极强; 师生关系比较稳定; 师生关系比较简单; 师生关系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1)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特点2)中学阶段的师生关系特点 依赖感逐渐减少; 理性成分增多,情感色彩相对减少; 师生的关系的稳定性逐渐下降; 师生关系开始由简单变得

4、逐渐复杂;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学校中的师生关系3、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时心境的影响; 读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2)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3)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4)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师生关系对教师职业态度、工作有效性和心理 健康的影响学校中的人际沟通1、人际沟通的一般问题 1)人际沟通的概念沟通是指人们以符号、记号为媒介实现的 社会互动的交流过程2)人际沟通的意义n维持正常身心活动的必要条件n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身心健康发展 的基本保证条件3)人际沟通的类型n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n

5、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n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n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n个人内沟通和人际沟通学校中的人际沟通2、学校人际沟通的特点1)一般特点n教育指导性n高雅性n时限性2)不同种类人际沟通的特点n师生人际沟通n学生人际沟通n教师之间的沟通n领导与教师的沟通n具有较强的道德规范性;n多限于工作方面的沟通;n情感交流相对较少,自我暴 露的广度和深度都低;学校中的人际沟通3、学校人际沟通的改善n尽量克服认知障碍而造成的沟通困难;n增强个性修养,以减少个性障碍而带来的沟通困难 ;n正确传递信息;n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结合,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结合,增强沟通效果;n实行民主管理,实现平等沟通;n多采用平行沟通和

6、双向沟通形式,少用下行沟通和 单向沟通;n选取合理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通畅准确;n合理安排空间,加强沟通效果;例:A:你小子看来很轻松哪!B:是啊,今儿个天气不好,钳子生锈了。A:妈的!平顶山太多,走,寻个太平的地方去暗语的功能: 自卫功能 保密功能 组织功能 感情强化功能n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动作、手势语言 和身体运动等实现沟通n通过静态无声性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 打扮等实现沟通n通过非语词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 、笑、停顿等实现沟通n目光与表情n面部表情n身体运动与接触n空间距离n姿势与装饰亲昵区非常接近(36英寸):呢喃细语,绝密接近(812英寸):轻轻低语,非常秘密

7、个人区近(1012英寸):室内低声,室外正常 声音;秘密 中度(2036英寸):低声,个人事情社会区中度(4.45英尺):正常声,非个人信息公开距离(5.58英尺):大声的,告之 一个群体n摆手:制止或否定n双手外推:拒绝n双手外摊:无可奈何n双手外展:阻拦n搔头皮或拽衣领:紧张n拍脑袋:自责n耸肩: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n.l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l晕轮效应l刻板印象l宽大效应l证实偏差l后视偏差l虚假一致偏差l自我中心偏差由于最先或最近的信息个人留下 强烈印象而造成的认知偏差。概念理解概念理解某些突出的信息或特征掩盖了其 余的信息与特征。即以偏概全。人们往往倾向于更多地对他人作 出积极的、肯定的评

8、价。“波利阿纳原则”人们既有的观念或期望会影响他 的社会知觉和行为。人们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 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 、判断或行为的普遍性。对于某些事物或人产生一种比较 固定的看法。“自我实现的预言”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 倾向。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卢钦斯的实验(1957)吉姆的一天(E)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 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 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 面等待店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 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熟人,就停下来 和熟人聊天。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 上他又

9、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认识的女孩子,他们 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了。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卢钦斯的实验(1957)吉姆的一天(I)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 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 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走来的是前天 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 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 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 起柜台上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 一张靠墙的椅子上喝饮料,喝完后他就回家了。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卢钦斯的实验(1957)1、社会测量法的原理1)概念理解从团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团体的人际关 系状况,以及各成员

10、在改团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方法 。由莫雷诺(1934)创造。2)基本原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了他们之间心理 上的联系,肯定的选择意味着接纳,否定的选择意 味着排斥。学校人际关系测量1)参数顺序选择法(适用于30人左右的大团体)要求被测量者在肯定或否定选择上都选择一个 固定数目的被选人,并且必须标明选择的顺序举例:“我过生日最愿意请的人,第一是_, 第二是_,第三是_.”2、社会测量法的具体方法学校人际关系测量2)非参数顺序选择法要求被测量者在肯定或否定选择上都选择一个 非固定数目的被选人,并且必须标明选择的顺序举例:“我过生日最愿意请的人,第一是_, 第二是_,第三是_,第四是”2、社会测

11、量法的具体方法学校人际关系测量3)非参数简单选择法忽略选择顺序的差异举例:“我过生日最愿意请的人,有_、 _、_、_”2、社会测量法的具体方法学校人际关系测量4)参数简单选择法忽略选择顺序,但对选择人数给予限定举例:“我过生日最愿意请的三个人是_ 、_和_。”1)行列表格法3、社会测量法的结果处理学校人际关系测量2)图形法3、社会测量法的结果处理学校人际关系测量2)图形法3、社会测量法的结果处理学校人际关系测量3)群体凝聚力计算3、社会测量法的结果处理学校人际关系测量C=Csi/nMcs100%Csi表示各选择者的选择总分n表示被测量群体总人数Mcs表示最大选择总分3)各类学生归类计算3、社会

12、测量法的结果处理学校人际关系测量方法一: 以班为单位进行同伴评定测量,提供每个学生一份同伴同学名单,请 他(她)在5点量表上标明自己对每个同学喜欢的程度; 统计每个学生被他人评定所得总分,分数越高,表明越受欢迎; 每个学生的所得总分都在本班范围内转换为Z分数; 按照Z1,Z-1和-1Z1的的标准把学生划分为高接纳(受欢迎 )、低接纳(被拒绝)和一般接纳水平三种; 方法二: 在本班范围内每人提供最喜欢、最要好、最讨厌的各三位同学名字 ; 在本班范围内转换每位学生的被提名数为标准分数,获得同伴接纳分( Zp)和同伴拒斥分(Zn) ; 计算每位学生的社会选择性(SP= Zp-Zn)和社会影响力(SI= Zp+Zn) 确定受欢迎学生(SP1, Zp0, Zn0)、被忽视学生(SI1, Zp0, Zn0)、普通学生( -1SP1, -1SI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