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7542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两汉文学整理笔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第一章绪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书本第12 页)1、上古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时期,文史哲不分。 2、中古文学:魏晋至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3、近古文学:宋元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4、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不同的分法) 先秦的社会与文化(1)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 万年前开始, 以磨制石器、 陶器和农业的出现为标志,新石器时代晚期母 权制演变为父权制。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16 世纪的夏王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至今尚未发现夏朝 的文字。公元前 16 世纪到

2、公元前11 世纪的殷商王朝是奴隶社会的重要阶段。殷商时代农业、 畜牧业和 手工业发达,创造了青铜技术和青铜文化。殷人崇敬鬼神,重视占卜,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 或兽骨上,便是甲骨卜辞。先秦的社会与文化(2)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771 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宗法制度巩固,严格规定 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前221 年的东周, 封建宗法制度逐渐被破坏。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 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由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天下, 结束春秋

3、战国500 多年的分裂局面。 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和封建 文化专制主义,焚书坑儒,政治统一,文学止步。 先秦文化的承载者1、夏商至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与史。 2、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垄断。但也有大量民歌。民歌的创作者多为平民。 3、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解体,孔子兴起私学,文化下移,掌握先进文化的士阶层兴起。 文化的承载、传播者主要是士。先秦文学的基本脉络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从散文方面说,殷商到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之辞,以及尚书 中的某些文诰, 是散文的萌芽。左传、 国语、 战国

4、策 等史传散文和诸子的说理散文如论语 、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等,逐步走向成熟。 从诗歌方面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现实主义精神、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中国 文学的优良传统。战国后期楚国出现了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 裁 楚辞。 第一节原始社会是文学的萌芽期文学的产生 鲁迅先生曾经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不识字的作家中说:“ 我想,人类是在未有 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 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

5、表,其中有一个叫道“ 杭育杭育 ” ,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 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 家,也是文学家,是“ 杭育杭育 ” 派。除了源于劳动这种观点还有 (1)游戏说:席勒和斯宾塞首先提出的理论。 (2)心灵表现说:列夫 托尔斯泰艺术论 :“ 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 达给别人 ” 。2 (3)巫术说:诗歌源于原始巫术的咒语。 (4)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编、亚里士多德诗学 。 原始社会的文学 神话( 1)神话产生的社会背景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这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使他们在自然力量的面前无 能为力

6、,于是他们将这一切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在生产劳动中依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 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口头流传。神话的定义 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 述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的保存流传 因为神话产生的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当然无法被记录,当时记事的方式有结绳 记事等。又因为儒家“ 不语乱、力、怪、神” ( 论语) ,所以将神话历史化,任意加以修改,有的已经是面目全非。 原始社会的文学 神话( 2)神话的分类1、 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地、盘古化生万物、女娲补天、女娲搏土造人等。创世神话表现了 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理解。 2、洪水神话:保留在汉民

7、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表现的是人与洪水抗争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中国洪水神话最为著名的是鲧禹治水。3、战争神话:这类神话反映了古代部族争战、兼并,从中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状况, 如炎黄之战等。 4、人类英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人翁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其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较著名的神话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 原始社会的文学 原始歌谣原始歌谣的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斗争;句短音促。 原始歌谣的分类: 1、反映劳动生活的, 吴越春秋 ? 弹歌断竹、续竹(做弓);飞土、逐肉(打猎) 2、征服自然愿望的:礼记 郊特牲中蜡辞 : “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 归其泽

8、! ”3、反映思念之情的,如吕氏春秋 音初篇中候人歌 :候人兮猗。第二节夏商时代的发展 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秦散文的萌芽,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金文:铭文,指铸造、刻写在钟鼎上的文字,早期法家李悝曾经在钟鼎上刻过法律的条文, 与甲骨卜辞同时,但比甲骨文进步一些。周易卦爻辞:尚书: 周易卦爻辞解释卦的为卦辞,解释爻的为爻辞,这是早期文学,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1、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周易中屯 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2、与战争相关的 中孚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3、反映人们愉快

9、的劳动生活的 归妹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3 周易卦爻辞 有的卦爻辞从头到尾比喻一件事情:如渐卦初六:鸿渐于干 六二:鸿渐于磐 九三:鸿渐于陆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 九五:鸿渐于陵上九:鸿渐于阿 周易卦爻辞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周易大传周易经文之后,有十篇解释经文的文字,又被称为“ 十翼 ” ,分别是彖辞上、下,象 辞上、下, 文言, 说卦, 序卦, 杂卦, 系辞上、下,总称为周易大传。大传的作者:应该不是孔子。 大传重视言、辞的作用,提出“

10、书” 、“ 言” 、 “ 意” 等重要观念。 系辞上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乾 ? 文言 “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尚书关于 “ 尚” 字的解释 一是认为 “ 尚” 通“ 上” ,即上古之书;一是认为“ 尚” 为崇尚,是人们崇尚之书;一是认为 “ 尚” 通 “ 尚” ,指 “ 君上 ” ,臣记君言。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尚书的内容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 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 大经大法 ” 。 尚书中现存最早的是盘庚篇,最晚的是秦誓 篇。 尚书的文学性它文已成篇,起承转合,有层次,中心明确 文体的区别

11、开始显现。“ 誓” 为面对军队,鼓励战士。“ 诰” 多对臣民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星火燎原 ” 、“ 纲举目张 ” 等皆出于此。 散中间韵,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 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 第三节先秦文学的特点创始性:体现在思想、文体、艺术形式、文论几个方面。 综合性: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融合。实用性:为具体问题而发,试图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随意性:百家争鸣第二章诗经4 第一节诗经概说 ?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 “ 诗三百 ” ,共有305 篇,另有6 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

12、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 6 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也就是黄 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诗经的成书 ?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班固汉书 食货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 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 ?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国语 召公谏弭谤 :“ 故

13、天子听政,使公卿 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 ?删诗说: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篇, 及至孔子, 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王充论衡 正说 :“ 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 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照音乐的性质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风是相对于“ 王畿 ” 周王朝 直接统治地区 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是 “ 王畿 ” 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 夏” ,“ 雅” 和“ 夏” 古代通用。雅又有“ 正” 的意思,当时把 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

14、 典范的音乐,雅可分为大雅、 小雅,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先秦时期祭祀、宴会等各种典礼仪式上演奏诗乐,表演诗舞 ?外交和社交场合赋诗言志,断章取义,交流思想。 ?秦焚书坑儒以后, 诗经以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 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 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 毛诗 ” 晚出, 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 ,就是 “ 毛诗

15、” 。 ?汉代的郑玄为毛传作笺注,唐代的孔颖达作疏,分别被称为郑笺、孔疏。 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1) ?一、祭祖颂歌:周族史诗的生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 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二、劳动诗:诗经中的臣工 、 噫嘻、 丰年、 载芟、 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 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劳动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豳风的七月。 ?三、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 和谐。如小雅 鹿鸣 诗经的思想内容(2) ?四、怨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这些诗被后人称为“ 变风 ” 、“ 变雅 ” 。如伐檀、 硕 鼠等。 ?五、战争徭役诗: 诗经中的战争诗除了少数的像秦风? 无衣这样的同仇敌忾、斗志昂扬 的之外, 更多是表现渴望和平稳定,厌倦繁重的徭役的感情,表现征夫思妇的分别之苦的诗歌。 如君子于役 ?六、婚恋诗。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主要集中在 “ 国风 ” 之中, 是诗经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周南 关睢邶风 静女卫风 氓 。5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