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7540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关键词墨学史早期墨学中期墨学末期墨学论文内容提要以先秦时代(公元前 5前 3 世纪)社会形势需要、墨者先后主要活动地域、同时期诸子相应论述,以及墨子书内容(尤其是十论)前后不一为依据,叙述墨学在先秦的历史发展是经历了早、中、末三个时期。这样以社会学说史的角度考察墨学,既揭示先秦墨学在发展中的内在逻辑过程及相应的阶段性改变,也说明先秦墨学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区域文化的渗透与结合。先秦墨学自创说立派以来广为流传了三个世纪,曾与杨朱学、儒学并称为一时显学。起初墨家学派的成员以中原为中心实践着自己的社会主张,不久随着学派的日益壮大,欣欣向荣的团体内部逐渐分化,约公元前四世纪出现北方墨者、南方墨者,至公

2、元前三世纪又为东方墨者、南方墨者和秦墨者。这些墨者在不同区域、以不尽相同的思想形态陆续出现、甚至流变,揭示着墨学在先秦时代活动的主要区域开始是以中原地带为主,中期扩大到南方,末期又发展到秦地。 本文试以墨学史的角度,对这一进程作一简要的探讨。一、早期墨学:王纲解纽时代,中原墨者整饬世道的十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墨子的生活年代,约为春秋战国之际至战国初叶,据考证约为公元前五世纪。这时由于政治上的多元结构及其连锁的分裂、组合,使政教合一的封闭模式开始解体,没落的东周王朝已失去共主地位而沦为小诸侯国,社会陷入“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的局面。 中原一带如鲁、卫、郑、宋、

3、陈、蔡等地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迅速衰落,如诗 、史记 所谓鲁、 宋居民保守愚钝、拘谨懦弱, 郑、卫、陈地民风淫逸等。与中原相反, 齐、晋、楚、吴越、秦相继崛起,纷纷走上强盛称霸的发展道路。据墨子称:“今之天下好战之国, 齐、晋、楚、越” , “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诸侯力征, 南有楚越之王,北有齐晋之君” 。这些邦国的日益强盛,严重冲击甚至破坏着中原一带的安逸。于是, 墨家学派在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后,以激进的姿态登上整饬世道的舞台。首先, 墨家学说在历史上以勇于振世救敝而闻名遐迩。先秦诸子关注的问题各有侧重,与孔子关注社会秩序与道德治理有异,墨子学说在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宗

4、教哲学等方面都有涉及。墨子治世主张的出发点是: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因为在礼崩乐坏时代,墨子所看到的:一是生产工具的改善所带来经济发展,而这一发展造成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社会关系紧张;一是诸候割据带来的社会动荡,统治者骄奢淫逸,沉湎无度,兴兵黩武,于是国与国仁义辞让的遗风荡然无存,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心态发生种种逆反传统的变化。在这些社会问题中,比较严重的是什么?墨子指出:“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这一态度墨子在兼爱、 非攻诸篇中有过反复的阐明。“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墨学作为一种治天下之乱,即

5、关于社会改造和社会批判的学说被提出来。墨子主张正如自己所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以上十论虽非成于一地,也非成于一时,但从内容上看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是直面各邦国的社会现状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甚至对于突发事件,墨者也是不遗余力的去救助,如墨子一生阻止过三次战争,止齐伐鲁, 取消楚鲁阳文君伐郑、行十日十夜至郢止楚攻宋。孙诒让说:“其用心笃厚,勇于振世救敝,殆非韩、吕诸子之伦比也。”因此,墨学的创立,从治世出发点、治乱主张、实际行动等方面看,都与韩、吕诸

6、子不同。历史上这类自下而上、径自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治世思想,只有世道浇漓、民不聊生的时代才频频出现,所以早期墨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empirenews.page- 其次,早期墨学形成与中原地带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子倡导的十论历来被认为是墨学的基本精神所在,但联系当时现实,这十论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迅速衰落的中原古邦的,尤其是反对齐、晋、楚、越的兼爱及非攻,更是视中原一带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而提出的。这实际上是早期墨学真实的思想面貌,反映了早期墨学的时代理想。究其原因,其一,墨子一生,早年曾到中原各地游历,熟谙诗书,尝读百家春秋; 鼎盛年活动的中心则在鲁国,这时他活动范围大致以黄河中游以下流域

7、为主,也扩及汝水流域的鲁阳、长江流域的楚、 偏僻的越地; 晚年活动西移鲁阳 (今河南省鲁山县) ,唐余知古 渚宫旧事 载鲁阳文君语 “墨子, 北方贤圣人”,鲁阳之北即中原地带。从鲁问中墨子说:“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钧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也说明墨子是“中国”(即中原一带)人。其二,中原如鲁、卫、郑、宋、陈、蔡等地何以衰落?齐、晋、楚、吴越、秦何以相继崛起?早期墨学从自身的思想立场上看,实际上对中原地带予以了深切关注。尽管中原一带为华夏古邦所萃聚之地,有一定的文明程度和教育水准,但毕竟与齐、晋、楚、吴越、秦等地的异域文化不同。这些邦国在建国之初虽区区百里,

8、辟居深山,荜路蓝缕,与戎狄频繁残酷战斗了近百年方才立足,其民风悍勇皆有斗心。他们在土壤的丰度上不及中原,但其他资源方面却有自己的优势;又深受夷狄风俗制度影响,能保留和渗入落后民族野蛮精神,锐意进取变革;尤其这些邦国还有防御上的地理优势, 如“吴有三江五湖之难,, 楚有汝渊、满堂之故, , 秦有陇坻、崤塞(注:战国时获得) ,, 齐有泰山、巨海”。反观中原一带,如鲁、郑、宋、卫地处平原,一马平川,动辄敌军入境焚掠,动辄兵临城下。其三,为了推行主张,墨子派胜绰到齐国,派耕柱、公尚过到楚国做官等,也都是自中原向周边辐射的。所以,若细加考察早期墨学的主要思想及实践活动,则不难发现它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再

9、次, 早期墨学在思想上、组织上奠定了墨学基本的雏形,反映了中原学术下移趋势,以及平民学者渐渐走向政治舞台。由于学术下移,墨子本人该综道艺、洞究象数之微,他的学说中“不及义理者绝少”,B11 可他并不是以著述而知名的思想家,而是依口号及行动震撼一世的行动家。在墨子的影响下,其门徒栉风沐雨、奔走呼号。所谓“短褐之衣,藜藿之羹”,B12“室高足以避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御雪霜雨露,墙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B13这些都反映了墨家学派平民学者治世思想的虔诚和投入。而且,出于平民走向政治的原因,墨者以有组织的群体姿态出现。墨子派高石子到卫国做官,让某墨徒到卫国做官、曹公子到宋国做官,都是由首领

10、派出。特别是弟子禽滑厘率三百墨徒持墨子守御之械助宋守城防楚、墨子自己去楚游说公输盘勿要发动侵宋战争,更是出于统一的部署和通盘的安排。因此,从思想组织上分析,司马迁就客观地说墨家“俭而难遵”, “尊卑无别”。B14 庄子则从思想上称墨学“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震墨自矫,而务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B15 汪中甚至感喟:“其述尧舜,陈仁义,禁攻暴,止淫用,感王者之不作,而哀生人之长勤,百世之下,如见其心焉。诗所谓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之仁人也!”B16 可见,早期墨者不倦奔走的身影, 以及墨学在以后一直得以沿续的许多思想,的确有中原古道之风。 !-empirenews.page

11、- 二、中期墨学:道术为天下裂时代,不仅墨学十论的内涵发生变化,而且南北墨者虽俱诵墨经,却以“别墨”相称战国中叶约为公元前四世纪左右,墨学和杨朱学成为天下舆论所向,风行一时。孟子对于自己时代思想领域的形势判断是:“杨朱、墨翟之学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B17 孟子这一“盈天下”的判断是可信的。其一,考察当时的社会形势。这时期从七雄并起、泗上十二小侯尚在,到魏齐两国为争霸而激烈纷争,再到魏国接连惨败于齐、秦为止,时间持续了一百余年。此一百余年各诸侯国长期的互为攻伐及旧的贵族体制的崩溃,使原有基本安定的社会秩序被搅乱了。当时庄子认为天下大乱, “道术为天下裂” ,B18后来顾炎武称七国“

12、绝不言礼与信”、 “绝不言王矣” 、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B19 各国持续的大动荡势必导致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大破坏,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大崩溃的时期。其二, 考察墨学、 扬朱学这一时期的思想内容。墨学发展到战国中叶如方授楚分析,当时中原“贵族政治已大崩溃,尚贤已渐通行矣。 尚同则法家亦有此倾向,惟所以尚同之故,稍有不同耳。春秋时代之所谓乐已不行于战国,故无所用,其非新乐则非之亦不能去也;节用、节葬重在实行,非尽关理;论迷信之命定说,于战国中叶为科学精神所掩,一时稍敛;天志明鬼本以便行于贱人,墨门弟子久已怀疑矣,故墨经中不言天与鬼神, 而所重在兼爱、 非攻。 ”B20可见这时墨学内涵已发生变

13、化,可以称之为 “中期墨学” 。中期墨家的“兼爱”仍然是揭露和抨击当时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强执弱,众暴寡,智诈愚的社会现实,但早期墨学口号是兼爱拒利,这一时期则变成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从兼爱交利的伦理角度认为亏人自利,不符合义的原则。与中期墨学同样显赫的杨朱学,则针对墨家“兼爱” ,声称“为我” ,反对墨家“为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如当初禽滑厘问杨朱: “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B21 其三,作为显学,中期墨学与杨朱相反相承。孟子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墨。”B22 从后人论述杨、墨的言论看,中期墨学与杨朱学确有独到之处。例如:“杨子见达

14、路而哭之,以为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B23“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 世谓冷肠”。B24 中期墨学的广泛发展,遂使墨家学派由北方中原一带正式扩展到了南方,开始渗入并影响南方的社会政治生活。这样原来的墨家学派由一而二,形成北方墨者、南方墨者群体。 庄子 天下篇称:“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信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辨相訾,以角奇偶不仵之辞相应。 ” 这里所说南方墨者、 北方墨者的情形是南方墨者群: 具体而言,其一, 墨子晚年客居楚国的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 ,南方墨者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从地理形势看庄子所说当时

15、南方是楚地,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为楚人。楚人一直注重学习中原的先进军事技术,如此前其舟师原来不如吴、越两国,为击败之,楚人就以具有很高科技水平的墨家巨子为师。其二,楚地文明的发展程度逊于中原。长期以来楚人被中原人视为蛮夷。楚人也自视为蛮夷, 史记 楚世家中有两个楚君都自称“我蛮夷也”,而且楚君熊渠表示“不与中国号谥”,B25 号谥是周礼尊卑等级观念的体现。为此中期南方墨者为实现其强烈的治世愿望,曾付出巨大的牺牲,如“墨者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 , 不听,遂反死之。”B26其三,作为中原文化的墨家思想,一方面从楚文化中汲

16、取了许多有益成分,另一方面也摒弃了中原文化不适用于楚地的内容。如经下曰:“在 ( 察) 其所然者于未然者,说在推之。”经说下 则谓: “在 ( 察) ,尧善治, 自今在 ( 察) 诸古也, 自古在 ( 察 )之今, 则尧不能治也。 ”到中期南方墨者看来古代圣王并不能解决当下现实发生的问题,“三表” 中之第一表 “上本乎古者圣王之事” 也就不再有原来的重要意义。所以经下 说: “尧之义也, 生于今而处于古,而异时。说在所义。 ” 经说下释云: “尧,或以名视人,或以实视人。举彼唐帝也,是以名视人也;指是月霍也,是以实视人也。尧之义也,是声也于今;所义之实,处于古。”也就是说,古今实不同,若坚持用尧时之义来度量今日之实,显然不能奏效。这表明中期南方墨者开始以客观真实的心态面对当下切身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南方墨学无疑对原始墨学进行了修正和改造, 这是中期墨学的一个新特征。 !-empirenews.page- 北方墨者群: 这一时期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