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75393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成家后立业辩论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辨立论主席、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先成家后立业。人类的意识从生命的形成就开始了。滋润生命的源泉是快乐,追逐快乐是人们行为动机。对不择手段追逐金钱、权势的人来说,他们的满足永远高启,永远遥不可及。而对于生性平实的人来说,普通的一粥一饭,孩子的顺利成长,老人的健康长寿就使他们心意满足。淡泊中充满智慧,真正快乐的群体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成家、立业。既然,我们争辩的话题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的话题,就不得不说什么是家、什么是业?家是什么?家是沙漠里的绿洲, 使黯然失望的人感到久违的希望;家是黑暗里的灯火, 使孤寂无助的人看到美丽的方向;家是汪洋里的小岛,使疲惫不堪的

2、人找到停歇的地方。业是什么?孔子在论语 . 为政中指出“三十而立”我方观点认为:立业,不仅仅指在物质角度上可以满足温饱,更重要的是在精神的角度上,认清生命本源,了解生活,并建立对生活的信念和自信。有时我们会迷惑,人活着为了什么?这就是对生命本源的迷糊,上年纪的人和有子女的人, 针对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绝对是“为了孩子” 。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生命之源,立业之本。人生的成功不是获取金钱的多少,而是自己的子女能否比自己的现在过得更好,在我们成家之时,父辈们便将生活的重担交给我们,也许我们会茫然, 会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的我们就像蹒跚学步的孩童一样,在父母的呵护下直到我们学会了坚强,

3、可以独立自信的生活,向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父母说一声“爸、妈我行”的时候,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立业。所以,依据我方观点:成家为立业之本。一个人没有通过家庭考核不能算心智的真正成熟; 一个对生命本源没有清楚认识的人,没有资格去谈立业;一个对生活没有信念的人,没有能力去立业。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先成家后立业,是符合人类发展需求亘古不变的真理。二辩质论主席、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很佩服对方一辨的发言, 对方能将先成家后立业这亘古不变的真理说的一无是处, 可见功力非比一般啊! 但是你虽然说了很多,但由于对方观点中存在根本的缺陷,所以,大家是无法认同的。第一、你虽然提出了先立业的种种好处, 但是你并没

4、有在发言中清楚提到什么算立业?这是问题是对方的立论基础,怎么可以这么含糊?立业是人生的大事,怎么能没个评判的标准,实现的途径那?我们大家在当月就在这里刚参加过有祁经理分享的目标计划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方怎么能忘得这么快那呢?第二、对方夸大了先成家的的坏处, 认为家是事业的负担, 不利于对方立业,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对方的立论理解为只立业,绝不成家。这与对方辩题先立业后成家是不符合的,请对方辩友慎重考虑。以上的问题是对方在立论过程中犯得不可宽恕的错误,介于包容不等于尊重的原则,我方站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角度上提出,希望对方二辩在发言中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解释,以弥补对方的不足。立业的前提是必须成家,这

5、是从生命个体意识的责任感而言的。一个人的责任有多方面, 只有对家庭负有责任感才能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我们能把整个社会责任交给一群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吗?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是先成家后立业的。三辩驳论裸婚是近年来诞生的新名词,指在物质基础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结婚。由于及现代人越来越强调婚姻的“自由“和“独立“ ,“裸婚”也为“ 80 后”最新潮的结婚方式。请对方辩友谈谈对裸婚的理解和看法?追问:对方辩友难道认为裸婚一定不幸福吗?父母那个年代不都是裸婚吗?他们不也白手起家地过来了。剩女:教育部 2007 年 8 月公布的 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她们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生活环境舒适幽

6、雅,却在爱情上迟迟停留不下来,进而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人生的质量。请对方从女性的角度,分析先立业后成家的可行性。追问:如果立业成功,但与男友价值取向不同,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如何取舍?你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当圣斗士?选择爱情,放弃事业而结婚,就等于先成家后立业。选择事业,成为圣斗士,就等于放弃幸福。三辩质论小结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回答,下面有我做质论小结。面对社会中出现的“裸婚”和“剩女”现象,直指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裸婚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是当代青年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体现。而剩女却是时代的悲哀,家业两难全,特别对于女性来说,事业和家庭的冲突更为明显,先立业后成家就显

7、得多么的不现实和不理智。成家之后可以给人归属感和成就感, 不再觉得自己是孤身一人,从而让人稳定下来,进而促进事业发展。成家之后就有一份家庭的责任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和赚钱,从情感和责任方面督促其在事业上努力,直至找到心灵的净土而享受人生的快乐。如果事业上遇到挫折,可以在家庭的温暖中重新振作,并再次努力,可以防止受挫后极端事件的发生。因此,我方观点认为先成家后立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怎么保证婚姻家庭?解答:对方既然提到了经济基础, 但是什么经济基础你知道吗?经济基础是指:是一种事实存在的物质条件,但并不是指金钱,地位,对应的上层建筑是一种意识形态,可以说是物资条件决定意识形态。婚姻

8、家庭是事实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属于意识形态。 所以说对方的理论是不成立的。而我方观点认为,婚姻家庭的物资形态决定人生的自信,生命本源认同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成家决定立业。解答:这不是一句豪言壮语,语出自史记 .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故事描述的是霍去病,此句中的家指汉武帝赐予的一座豪宅。但依据史学查证,霍去病建功立业在成家之后,18 岁成婚, 19 岁建功立业, 24 岁卒,但留有子嗣,这证明了先成家后立业。现在请对方辩友假设一个情况,你刚刚新婚 ,公司派你去和客户吃饭,吃饭要喝酒 ,吃完要唱歌 ,唱完要夜宵 !? 你就这么忍心让你的另一半孤独的为你的事业的等待! 解答:两

9、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人成家后是不分你我的, 没有你的事业和我的事业, 只有我们的事业。我要提醒对方的是,如果你成家后,还分你我的话,是会影响婚姻质量的。 家和万事兴啊。说到成家以后可以让人产生一种责任感,那么,试问对方辩友 ,你们现在是不是肩膀上没有一点点责任呢? 解答:一个人的责任感有很多种, 有对社会的,对工作的,对亲人的,对家庭的。成家只是让人多了一份责任, 这种责任可以强化其他责任,对工作而言,便更利于创业。为什么当今社会有这么高的离婚率,这么多的婚外恋? (先成家的坏处)解答:首先,先成家就必然会离婚或发生婚外情吗?先立业后成家就不会发生吗?其次: 我方观点认为, 立

10、业是一个通过修身自省而探求生命本源快乐的过程, 一个先成家而后立业的人, 更懂得生活的真谛,会更珍惜眼前淡泊但快乐的生活,所以离婚或婚外情发生会较少。而像对方描述的那样,追逐事业、金钱、追逐物质享受的人才是婚姻的破坏者。成家后立业失败面临经济问题,让家人遭罪?解答:我方的立业观点对物质的追求就很低,假设真出现经济问题,也大不了是红烧肉改为芹菜萝卜的问题,这真可体现了患难见真情。如果依据对方观点就有点麻烦, 也许人家是冲钱来的, 如果出现问题,就成了大难临头各自飞了。借古论今解答:祖冲之,第一次计算出圆周率()值,现在数学也还是在使用。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的真理还不是照样为我们所尊崇。孔孟之道

11、,易经周易还不是照样让世人顿悟。真理是不分古今的,真正的巨人不是巨人本身,而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没钱怎么结婚?解答:她要是爱你,她不会在乎你是否有钱,要是真正等你立业了,成功了,她再跟你结婚你, 那她是爱你的钱还是你的人呢?先成家后立业,这样的感情才会坚固!同甘共苦的夫妻才会长久!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成家了,就会是一个大家庭的共同努力,人多力量大。家庭始终才是事业的坚实的后盾!老婆本的问题?解答:对方心中的老婆本具体是多少?总有个数吧?追问:如果太少,一般人随便找个工作干两年都可以满足的话。那不叫立业。如果太多,比如说房子等,一般人10 年都达不到。一个人25 岁毕业, 10 年后有了老婆

12、本,然后娶了一个35 岁的女人。(原因是女人也需要立业,也需要老婆本) ,请问对方合适吗?总结陈词主席、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回顾今天对方辩友的所有论证,核心无非有二。第一, 家为事业的包袱,先成家不利于事业发展。 但我们想一想:家真的像您方所说的那样,是人生的羁绊吗?如果对你的爱人尚且不能负责,又凭什么保证这样的人能够在团队中对队友负责,在工作中对业务负责呢 ? 第二, 没有钱,如何成家?裸婚难道是发生在外星球中的故事吗?钱,多少叫够?上天给你10万,你还在想为什么再不给辆车呢?人对物欲的追求永无止境, 只有内心的平静安宁才是快乐的源泉。人活在世上不只是为了感官的享乐, 更需要心灵的富足 ! 在 礼记大学中提到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是追求幸福人生的不二法门。人生苦短。“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不正揭示人生若沉迷于物质,到头来终归尘土的事实嘛?朋友,让我们回到现实, 成家吧! 享受家带给给我们的温馨,圆老人儿孙绕膝的梦想。让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家的牵挂,不做随波逐流的浮萍。让我们在家的呵护中,找到心灵的净土,享受人生的快乐,让我们在家的关怀下,实现自己的价值,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