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7512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评述学生姓名吴宇君院系名称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心理学系班级2005 级 1 班学号2005051022 指导教师胡兴旺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二九年五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评述学生姓名:吴宇君指导教师:胡兴旺内容提要:自我控制对于人成功的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儿童期正是产生形成自我控制的重要时期。本文综述了自我控制的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儿童的定义 (2) 自我控制的涵义、构成和发展; (3)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儿童自身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两方面为出发点, 对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产生的影响做一个综合的概括和陈述,为进一步研究

2、儿童自我控制提供借鉴,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提供心理依据。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影响因素、教育、家庭、学校、社会Child self-control 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 research narration Abstract :The self-control is quite important regarding the person successful adaptation society,and childhood is precisely produces forms the self-control the important period.

3、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self-control three aspect research results:(1) Childs definition; (2) Self-control implication, constitution and development ;(3) Self-control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child own innate factor and the day after tomorrow environmental factor

4、two aspects will be a starting point,and the influence which produces to childs self-control ability mak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the statement, to further study the child self-control to provide uses for reference and in order to raise the child self-control to provide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5、 Key words: Child ,Self-control 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Educates , Society ,Family ,School 目录1导言12研究现状12.1 儿童12.2 自我控制1 2.2 1 定义22.2.2 构成23自控能力影响因素43.1先天遗传因素43.2后天环境因素6 3.2.1家庭因素6 3.2.2学校因素8 3.2.3社会因素8 4研究展望9参考文献101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评述导言: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 握,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

6、,排除干扰,采取 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 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自我控制是人类从幼稚、 依赖 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 自我控制是以自身为对象的高级心理活动, 是自我意识 的重要成分 , 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特征, 自我控制能够显著地预测个体的自我 弹性, 这种弹性对个体将来的社会地位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儿童自我控制的研 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儿童期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 成人以 后更能抵制诱惑 , 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并且能更为成熟地应对人生的各种危 机。 探讨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儿童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

7、本文综观古今中外学者对儿童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进行逐点概述的 基础上,对现有的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影响的因素做了一个初步的总结和提 纲式的对其研究方法和结果也对儿童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的其他可能的因素发展 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展望。研究现状:1 关于儿童 在早期的西方学者眼中,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是比较小、比较 弱、比较笨的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实 始终有着成年人的特征”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文艺复兴运动 (公元 14世纪到 17世纪)的强有力冲击, 引起了社会结构和 家庭观念的更替,进而导致了

8、儿童观的变革。到15 世纪末,出现了很多关心儿 童利益与教育的的趋向。 但由于文艺复兴的主旨在于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因而针对儿童的教材多半是古典科目,其教育方式也是强制的、 比较死板的。 新 教改革后,由于新的中产阶级关于人的观念和伦理学意识的加强以及小家庭的逐 步出现,使得尊重和保护儿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直到17 世纪以后,一种全 新的儿童概念逐渐形成,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的甜蜜、纯洁、逗人喜爱的天性, 并把儿童左右有个性的人来了解和抚爱了。 现代,儿童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儿童观了,如发展心理学学者认为儿童是指 从出生到成熟是广义的儿童期。2 关于自我控制能力2 2.1 自我控制的涵义

9、 关于自我控制, 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用 词。除了用的较多的“ self-control”外, “impulse control” 、 “inhibitory control ” 、 “effortful control ” 、 “ego-control” 、 “self-regulation”等也都 有一定的使用率,其含义也大致相近。总的来说,代表性的定义有三类: 从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来看,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 或 self-control) , 指对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冲动的抑制。 这是由 Kopp 等人提出的, 他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

10、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体现的功能, 是个体一种内在 能力, 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 ; 是个体自主调节 (监控) 自己行为使其与个人价 值和社会期望相适应的能力。Berk、Vaughn 等人也采用了这一定义。就这一定 义来说,与自我控制相反的特征就是攻击性(Aggression ) 。 华东师大的刘金花教授也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按照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对 自我的认知、情绪、 行为等施加管理和控制, 是自我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符合社会 的期望和要求。 而且它也是以自身为对象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 特征。也可以理解为在外界监控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遵循原则,学习时不 分心,为了将来而牺牲当前

11、利益的一种能力和行为,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及 交际交往等方面。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努力控制(effortful control) ,指克制一个优势反应 而执行一个劣势反应的能力。 这是由 Rothbart 等人提出来的,Kochanska、 Murray 等人也采用了这一定义。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 Block 等人认为,自我控制( self-control)由控 制(ego-control)和弹性(ego-resilience)两个维度构成。控制指个体认知、 情绪冲动、行为和动机表达的阈限。弹性指个体能动的调节控制 (ego-control) 水平,以适应环境的限制与可能性,或为了取得能

12、量(viability)并达到长期目 标的能力。 我们不难看出, 虽然各个研究者的用词和定义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但他们 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含义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劣势反应的唤起。正是这一共 同的含义,构成了对各个研究进行整合的基础。 2.2 自我控制的构成 Belfiore等认为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察,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三部分,而 corno 等认为自我监控可划分为隐秘型和外显型两种。谢军通过研究提出儿童自 我控制能力由外显型的自我控制和内隐型的自我控制两个维度组成,外显型的自 我控制包括对情绪的控制、坚持性、自制力和独立性四个部分, 内隐行为的控制 包括对动机的控制和自觉性两个因素。 一个人自我

13、控制的发展是逐步完善的,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他 控到自控, 由不自觉到自觉, 由对机体动作行为的控制逐步深入到自觉主动调节 的过程。这为教育提供了依据, 我们可以从儿童自控结构中去了解自控发展的状 况,并寻找教育规律, 但纵观国内外的研究, 发现在儿童自我控制结构的年龄特 征的研究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 人类并非从一出世就具备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儿童是在生理不断成熟的基础 上,在成人指导教育下,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交往,逐步能抑制冲动性,学会控 制自己的行为的。人在刚出生时,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还不成熟,表现出很 大的冲动性,随着年龄增长,大脑机制不断完善,儿童

14、才学会控制自己。但总体 而言,年幼儿童的皮层兴奋机能相对于抑制机能而言占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幼儿3 更多的表现为冲动性, 自我控制能力较抵。 西方心理学家对自控能力的研究主要 从冲动性入手,即研究儿童如何从冲动性进步到自我控制的。从这点出发,自控 的研究主要包括:动作和运动的控制、认知活动的控制、情绪情感的控制,而研 究的第一步就是对机体自身动作运动的控制。 蒲莱尔在幼儿感觉与意志 一书中联系儿童意志发展描述了儿童出生后如 何发展对动作的有意抑制, 他还提出幼儿对动作的有意抑制的发展与表象和观念 的发展有关。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中最初面临的问题是学习停止、抑制某些动作, 这对年幼儿童来说并非易事,

15、一些研究表明, 要让儿童对某些信号不做出反应比 让他们做出反应困难的多,A?R.lyria(1961)用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对动作的 自我控制还包括行为者根据需要调节活动节奏和速度,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困难 的, 但他们对自己运动速度的控制能力又确实在不断进步。W.ward(1973)利用 “漫 画测验”和“慢走测验”追踪研究中发现年幼儿童对自我运动的控制能力很差, 但又不断进步,肖晓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有关认知活动中自我控制的研究主要与认知活动方式相联系。Kagan等 人根据认知方式的差异将人区分为冲动型和熟虑型,冲动型的人很快做出反应, 但错误率极高,熟虑型的人做出反映的时间相对较长,但错误率较底。冲动型的 人在认知活动中缺乏自我控制,而熟虑型的人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此外,儿童 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成人对其自我概念施加影响而实现。如果成人帮助儿童 在自我形象上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