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7230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敬畏天地,有所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畏天地,有所怕陈经纶中学高三年级高毕轩在天地之中, 地球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我们唯有心中时刻怀有对天地的敬畏,方能在这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立身于天地之间。老子道德经有云:“大衍之数五十,而大道独取其四十九。”我曾在心中揣想,若说大道无缺, 可这大衍之一又究竟为何物?如今,再次回想起彼时的疑惑,心中不禁平添了几分感触: 我们身处在这天地之中,唯有秉承对天地的敬畏,方能立身其间; 而这大衍之一,或便是那大道之外的“天道”了。千万年来,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繁衍发展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然而,人类似乎并不知足,竟妄图征服天地,唯我独尊。以秦二世为代表的封建帝王,尽管名为“天子”,但实为无法无

2、天,以为皇权就是天权。视生命如草芥,尊一己为至圣。暴政暴行,逆天而动。当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哪怕他是帝王,又有谁能长久立身于天地之间呢?作为这苍穹之中不过尔尔的我们,应该有所怕。这里的“怕”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胆怯和害怕,而是对世间万物都怀揣一份敬畏之心。曾几何时,人类常常以万物之灵而自居,以为“人定胜天”,总想去改造自然,打破定律。解放之初, “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移山填海, 大炼钢铁, 超英赶美 ,违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做法数见不鲜,换来的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形态的畸形发展。我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但我同样也不是有神论者。我不相信有主宰人类的上帝之流的存在,我更认可

3、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自然之道。有人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所以,人类不要妄图用水滴来代替大海,只能将人类这滴水融入自然的大海之中,才能与天地共生存。现如今, 人们不但没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似乎对天地的敬畏更加淡化了。掌握着高科技的人们,上天,入地,被无尽的贪欲裹挟着,乱砍乱伐,滥挖滥建,为追求GDP而大量生产, 罔顾其对环境的危害,对天地的损伤。 于是,我们呼吸着PM2.5, 喝着超标的饮用水, ,这都是天地对我们的惩罚。倘若你自认为天不怕地不怕,那才是最可怕的。生活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之中,

4、我们就犹如一粒尘埃在这世间飘荡,唯有心怀对天地的敬畏,有所怕,方能于大道上有所体悟,立身于世间。那些自诩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你们可知何为大衍之其一吗?点评:定位准确,定义清晰,定论确凿。本文作者没有纠缠在“怕”的多义性中,而是十分明确地将“怕”定义为“敬畏”,并且又限定为对“天地”的敬畏,这是一个很有时代性和时效性的话题,它直接指向了当下社会流行的“狂妄症”。写作要合题。 不仅要合乎命题,而且还要合乎作者自定的主题。本文在谈论古今之人与天地之关系时,抓住了人的“妄念”和“贪欲”等本质性的问题,列其行状,数其罪过,从反面证明“有所怕”之必要,话题紧凑,主题突出。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将自己平时的学习

5、和阅读,化作写作的亮点。源自易经道德经的“大衍之数”的典论,的确是引发“敬畏天地”的好素材。尽管后文几处例举略显简单, 但作者竟没忘在文末以“你们可知何为大衍之其一吗”一句来个前呼后应,这也是于“扣题”大可圈点的。立一面明镜何妨北京九中高三年级贾博宇面对韩剧风潮之“星星”热,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强烈抵制。莫言说,外来文化冲击亦有其价值, 我十分认同。我认为,无论何事都是有对照才有进步,我们不妨将这个热潮看作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所需的一面镜子。立一面明镜又何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看自己有时未免不够客观,且总有一些看不到的地方。而立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则更容易发现问题,更益于改正

6、与进步。大到国家文化也如是,同样需要明镜来帮助修正。这次的“星星”热作为一面镜子,反射出了中国年轻人、乃至大众的审美情趣与追求,这便是它的价值之一。民众的审美追求点燃了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确定了其工作方向,使我们的文化工作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或更佳的社会效果,真正准确有效地实现文化工作的意义。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星星热”这面“明镜”的另一个价值,便是呈现出中韩文化作品的差异与差距。王岐山同志为此对国内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多思考” 的建议, 想必也意在让他们看到这面明镜反射出的国内同类文艺作品在想象和技巧上的一些不足。对镜自照方得清明。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反射, 中国作品尚存的不

7、足之处也许没有那么容易找到,那么又谈何改正、发展呢?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星星”剧中呈现的一些我们没有的设计智慧和表现技巧,为我们的国内作品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生机。这样一面镜子, 使我们不再盲目、主观,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可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这面明镜的重要意义。于文化事业如此,于人生也是这样。当遇到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事物,不要急于抵触,而应将它看作一面自己身前的明镜,助你寻不足、正衣冠,从而变得更加优秀。立一面明镜何妨?点评:能将认识转为形象,能用形象表明认识,说明对主题的把握已游刃有余。本文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发的“星星热”谈起,就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发表自

8、己的认识, 提出在文化竞争中应该多学习、多借鉴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文章符合题目要求。作为一篇说理文,本文在立意上可圈点。作者选择莫言对外来文化的看法,从而得出自己的认识“无论何事都是有对照才有进步”,“镜子”的比喻由此产生。文章主体部分,便从“镜子”的两个功能照出大众需求和照出作品差距切入,正面论及“星星热”给我国文化创作带来的思考与启示,眼光较为独到。 文章结尾, 作者又由文化事业上升到人生问题,将对镜自照的道理普适化,拓宽了文章的境界。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切题分明,说理清楚,有独立思想认识的文章。承担,何须害怕北京第九十四中学高三年级闫帅害怕,人类最原始的感情,甚至说是一种反射。我们遇见

9、困难会害怕,面对黑暗会害怕,但害怕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无声的承担。爷爷、 奶奶叮嘱我说,要想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就一定要学会承担。小时候的我无法理解这句话蕴含的意义,暗自纳闷着: 承担是什么?凭什么要我去做这个?老人们说等你长大了,终有一天会明白的。由此,我害怕长大,害怕肩膀上的担子变重了,压得我喘不过气。一件事儿唤醒了我内心中对承担的渴望。老爸喝多了, 踉跄地走进屋中,妈妈让我回到自己的屋里睡觉,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和不安。躺在床上的我睡不着,老爸的吼叫,还有舌头都没捋直就说出来的话,让我害怕,我不敢去听,也害怕看见这一幕。我用被字蒙住了我的脑袋,掩饰着我的不安,眼泪不争气地下来了

10、,枕头被润湿了。 年龄还小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哭, 难道这就是害怕?是怕父亲生气的模样,还是害怕加重死寂一般的气氛?这些问题充斥着我的脑袋,就像一幅幅鬼脸一样吓唬着天真的我。不知过了多久,争吵停息了,我只记得当我走出房门时,看见妈妈哭了,她不愿意被我看见转过了身去。这一瞬间, 我感觉很无力, 心中责怪自己,因为我的害怕而没有守护住妈妈的眼泪。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应该去承担。一天晚上,在学校的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声调中略带一丝哭腔:“姥爷要走了,他想见见你” 。我能感觉到妈妈说出这几个字时的痛苦和无助,我放下电话用我最快的速度跑去医院,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声音背后是妈妈令人心疼的表情。当我到达病床前,

11、姥爷已经再一次昏迷过去, 我不知所措地握着他粗糙的大手,告诉他我会保护好妈妈。这时妈妈的眼泪下来了, 这其中包含了太多,没有人不害怕失去家人的呵护,我搂住了她,用我最大的力气支撑着她,她哭得很伤心,就像个孩子,也就是这一瞬间,我体会到了包裹在她坚强的外表下的脆弱, 体会到家能够给予她的温暖。更重要的是, 我不再害怕, 因为我还要守护我的家人,守护住妈妈的泪水,承担起我在家中那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今的我,终于明白了爷爷、奶奶当初说的那句话。在我的一生之中会害怕许多东西,因为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感情。但当我站在我爱的人面前,让他们依靠着我坚实的背膀时,一切的害怕都化为了我应尽的责任。这就是属于我的承担

12、,何须害怕!点评:先“怕”,后不“怕”,“承担”使由之。立意鲜明,切合题意,感情真挚是本文的突出优点。文题中的四个“有人说”都围绕一个“怕”字展开。作者选择“不怕”的角度,并赋予其“承担”的内涵,化虚为实,立意十分鲜明;全文紧紧围绕“承担,何须害怕”叙说,由孩提时的“怕”,到长大后的“不怕”,即敢于承担切题非常老练。不得不说切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要素。写作若与题目若即若离会让读者产生判断的困惑。 本文选取生活中两件有代表性的触动心灵的小事,从幼时看到老爸喝多了后自己的害怕,到长大后姥爷去世时主动安慰妈妈的承担,写出了一个孩子真实的成长过程与内心感悟,朴实真挚,打动人心。叙述、感悟始终不离题意;布

13、局、构思更见立意匠心,堪称考场佳作。时间都去哪儿了北京第 171 中学高三年级彭乃大早晨醒来,一边洗漱,一边听着电视里的新闻;上班途中,坐着拥挤的电车,仍不忘用手机玩玩小游戏;工作间歇,打开浏览器闲逛门户网站、各大论坛 , 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迈着最匆忙的步子,用着最琐碎的时间,做着最休闲的事情。当我们感慨我们多么抓紧时间时,我们突然懊恼地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当我们迈进信息时代,享用着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以为有了科技便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 便可以过闲适自由的生活。是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可以畅通无阻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我们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有科学高

14、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意味着高效,意味着花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多的成果。因此,我们有理由减少工作时间,更何况劳动法中有明确的条文保障我们的休息时间。然而,我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当人们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这往往会演变为对时代、对现代文明的痛斥。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最优越的条件,为我们增加休闲时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当你在空余时间玩手机游戏, 逛门户网站时, 你怎能怪罪科技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本可以依照劳动合同在家休息时, 你却依然去加班夜战,你又怎能痛斥现代社会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把“杀死时间”的罪名推给科技、社会时, 为什么深夜里商业大厦彻夜不熄的灯光还如此刺眼?这不就是在享受着现

15、代文明的同时,又在痛斥着现代文明吗?为什么我们打着利用时间的旗号,实质上却把时间消耗于无用之处?为什么我们要在休息时仍需为名利奔波?因为我们要得太多,我们太贪婪了: 我们既想要休闲,又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 然而,这两者往往不能兼得。为了满足我们的贪婪,我们只好挤占休闲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欲望。 殊不知, 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自然进入恶性循环中,自然会发出 “时间都去哪儿了”之问。像嵇康,放弃仕途的争斗,过弹琴打铁的生活;像好利来总裁罗红,放弃商业帝国,搞热爱的摄影。放弃对名利的追逐,把追逐名利的时间分给自己热爱的生活,时间便回来了。懂得放弃,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放弃贪

16、心,寻回时间。点评:最合适的方法即是最能表现主题的方法。摆现象,析原因这是文章合题、中心突出的有效方法。文章围绕着 “时间都去哪儿了”,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三个方面,用三个段落写出现代人的生活现状:一是人们忙里偷闲“做着最休闲的事”时,才意识到时间不知都去哪儿了;二是科技高度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人们却发现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但人们却用休闲时间加班。这三种现象代表着现代人普遍的生活状态,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如何生活的思考:是想过休闲的生活,还是想过追名逐利的生活。在此基础上, 文章第四段自然转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分析。在分析时作者用了驳论: 先树了一个靶子, 批的仍然是前三段写的生活现象,并用“当你 , 时,你怎能 , ”这种第二人称反问句,把读者带入作者提出的问题中,引起读者反观自身有无此类现象的思考。第五段作者用 “为什么” 明确告诉读者, 他对“时间都去哪儿了”有自己的看法, 而“为什么” 的内容仍然是前三段提出的生活现象。作者从人性角度分析出原因,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深度。第六段作者列举出两个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