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动力学与健康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126738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动力学与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家庭动力学与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家庭动力学与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家庭动力学与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家庭动力学与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动力学与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动力学与健康(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动力学与健康一 家庭的概念 :具有重要的情感 联系或血缘联系的一组人 家庭的形式; 核心家庭(父亲工 作,家庭主妇及孩子)8% 大家 庭、单亲家庭(27%, 女性占 90%)、无子女家庭、再婚家庭 ,未婚者22%婚姻是普遍形式,结婚的时间延长,生育子女的时间更晚、倾向于更少的子女北美: 第一次婚姻,50%离婚,60%再婚二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系统的概念:系统中每一部分的变化将影响家庭中所有的成员,家庭是由各个亚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亚系统:具有共同功能的一组人,每一个亚系统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性以获得发展。 夫妻、子女、父母,代际之间(代内应有的基本信任和忠诚),人际之间家庭的界限: 亚系统之间

2、,家庭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界限,清楚、可理解、可反应家庭内关系的性质;情感和责任的过分卷入 一个家庭成员的不适或痛苦立即引起另一个家庭成员的强烈的反应(自主性的丧失无法行使功能)。过分疏远缺乏情感的联系和忠诚,一个成员发生不适和痛苦另一家庭成员并不产生充分的情绪反应,甚至忽略他们的痛苦,只有在面临巨大的应激时引起他人的反应家庭的等级与权威,执行系统 家庭的规则:调节家庭成员的行为,安排家庭的活动,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维持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关系的平衡:反复的、周期性的、可预测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家庭内的灵活的调节系统使家庭在面临变化时达到新的平衡。僵化的调节系统,家庭在面临变化时,每个家庭成员要做出

3、更大的努力来维持平衡。三 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由各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和应激性的过渡时期组成。有意义的新的家庭成员的进出形成新的系统。家庭的六个关键时期1 独立的成人 接受与父母的分离, 从原来的家庭中分化出来,发展与同伴的亲密关系, 在工作中建立自我2 通过婚姻成为夫妻 建立和维护新的关系和系统 发展包括配偶在内的亲友和朋友关系3 第一个孩子的诞生 接受新的成员 调节婚姻系统为小孩留有空间,承担父母角色4 青春期孩子的家庭 增加家庭界限的灵活性,允许小孩一定的独立性 小孩进出家庭系统的灵活性, 维护中年的婚姻关系,发展事业,对老人的关注增加5 孩子离家(空巢综合症) 接受孩子退出或留在家庭 发展父

4、母与成年孩子的成人与成人的关系,应对年老父母的残疾与死亡6 晚年的家庭 接受代际角色的转变 维护自身和夫妻的功能,面对生理的衰老,探讨新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应对配偶、同胞及同伴的死亡,面对自己的死亡,人生的回忆与整合四 健康家庭的特征1 联系与界限2 与年龄相应的责任3 与年龄相当的权威4 更灵活的调节方式不健康家庭早熟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功能薄弱或家庭的资源贫乏, 承担超过年龄相当的责任,父母化的儿童。孩子不能按应有的发育发展。儿童样的父母具有成人权威的儿童界限不清的家庭角色 单身母亲自己仍然是父母的孩子未从原来的家庭中分离的家庭五 家庭与疾病基本概念 家庭成员的分化程度 :与其他成员的情感联系

5、中,维护个人独立的能力分化越低,依赖越大,家庭的模式越可能传递给下一代。缺乏分化(0-25):高度的慢性焦虑,因缺乏独立和承担对自己的责任,难以应对应激中度分化(25-50)有一定的适应和耐受应激的能力,但对情绪的不和谐和别人的观点有过度的反应,力图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和寻求赞扬。充分分化:(50-75)较少焦虑,能承受更大的急性应激, 更能区分情感与理性,更能认识自己是被情感所支配还是理智所指导, 灵活的进退于亲密的情绪与指向目标的活动。过分分化(75-100):只相信自己的观点但不固定僵化(一)家庭与健康1 家庭对躯体疾病的反应 慢性病、残疾、致死性疾病形成对家庭的应激家庭的反应 情绪的,交流方式、经济、职业功能、社交与娱乐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2 家庭应激与疾病家庭内的冲突,三角关系、界限不清、缺乏分化、僵化的规则,不一致的教育和价值观资源贫乏、家庭成员功能缺失、道德与法律问题、家庭成员个性异常、不健康的交流3 家庭心理卫生家庭成员的健康,良好的结构与界限,尊重与理解,支持、责任感、良好的情感表达.情绪的亲密与距离的灵活性,合理的资源分配。良好的个体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