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26099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的通过性汽车理论培训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第七章 汽车的汽车的通过性通过性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第四节 汽车越过台阶或壕沟的能力第四节 汽车越过台阶或壕沟的能力第五节 汽车通过性的影响因素第五节 汽车通过性的影响因素第六节 汽车通过性试验第六节 汽车通过性试验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支承通过过性评评价指标标(1)牵引系数 (2)牵引效率(驱动效率) 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支承通过过性评评价指标标(3)燃料利用指数f(4)附着质量m 它是指轮式汽车

2、的驱动轴载质量。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支承通过过性评评价指标标(5)附着质量系数(6)轮胎接地比压p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通过过性几何参数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通过过性几何参数(1)最小离地间隙h 汽车满载、静止时,支承平面与汽车上的中间区域(0.8st 范围内)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它表征汽车无碰撞地通过地 面凸起的能力。汽车的最低点多位于后桥的主减速器外壳 、飞轮壳、变速器壳、消声器和前桥的下边缘处。一般来 说,前桥的离地间隙比飞轮壳的要小,以便利用前桥保护 较弱的飞轮壳免受冲撞;后桥内由于装有直径较大的主传 动齿轮,离地间隙最小。第

3、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通过过性几何参数(2)纵向通过角p 汽车满载、静止时,分别通过前、后车轮外圆作垂直于汽 车纵向对称面的切平面,当两切平面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 位时所夹的最小锐角。它表示汽车能够无碰撞地通过小丘 、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 p 越大,顶起失效的可能 性越小,汽车的通过性越好。(3)接近角 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 的夹角。它表征汽车接近障碍物(如小丘、沟洼地等)时 ,不发生碰撞的能力, 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失效。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通过过性几何参数(4)离去角2 汽车满载、静止时,后端突出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

4、间 的夹角。它表征汽车离去障碍物(如小丘、沟洼地等)时 ,不发生碰撞的能力, 2越大,越不易发生托尾失效。(5)最小转弯直径dmin 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 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直 径,如图7-2所示。它表征汽车在最小面积内的回转能力和 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障碍物的能力,dmin 越小,汽车 的机动性越好。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通过过性几何参数(6)转弯通道圆 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 时,车体上所有点在支承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圆周以外的 最大内圆,称为转弯通道内圆;车体上所有点在支承平面 上

5、的投影均位于圆周以内的最小外圆,称为转弯通道外圆 ,如图7-3所示。转弯通道内、外圆半径的差值为汽车极 限转弯时所占空间的宽度,此值决定了汽车转弯时所需的 最小空间。转弯通道圆越小,汽车的机动性越好。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通过过性几何参数第一节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汽车车通过过性几何参数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用土壤特性模型计计算挂钩牵钩牵 引力汽车的土壤推力p与土壤阻力r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即:它表示土壤的强度储备,用来使车辆加速、上坡、克服道 路不平的阻力或牵引其他车辆。从式(7-1)和式7-2)中可以 看出,挂钩牵引力d 与支承通过性的两项评价指标牵引 系数

6、和牵引效率密切相关。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用土壤特性模型计计算挂钩牵钩牵 引力不考虑轮胎接地面上切应力对土壤阻力的影响,对于在塑 性土壤上滚动的单个刚性车轮来说,其挂钩牵引力d 的 数值可以通过半经验公式(7-7)求得: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用土壤特性模型计计算挂钩牵钩牵 引力图7-4为由式(7-7)求出的挂钩牵引力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如图7-5所示,在驱动轮上作用有力和力矩,为土壤的 合反力。这时水平力的平衡方程为: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若地面有足够的抗切强度,则传递至驱动车轮的驱动转矩 增加

7、时,牵引力 也增大,并直至地面附着能力所允许的 值a ,这时, 就变为a f 。通常, 这个值是直接在 牵引钩上测量的,故称之为“挂钩牵引力”。因此,对于驱动 轮,可以将其挂钩牵引力表示为: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附着力a 值是随着滑转率s 而变化的,而阻力f 也与s 有关。因此,挂钩牵引力d 也是滑转率s 的函数,如图7- 6所示。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计算预测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引力时,采用图7-7所示 的轮胎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模型。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这里,轮胎与土壤界面

8、由两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圆弧面 ,另一部分是平面 。在图中的 点,垂直(径 向)应力最大;在 部分 的,区间内,应力分 布规律同刚性车轮一样(图7- 8)。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如图7-8所示,在刚性轮下某点x 处的垂直(径向)应力 为,该点处的切应力公式为:由车轮运动学可知:图7-8中, x 点的下陷量表示为: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因此,在图7-8中的区,垂直应力 和切应力的合 力的夹角为 :x 点处的垂直应力公式为:于是: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在图7-7 中部分的区间 -

9、,内,近似认为轮胎下 垂直应力均匀分布,可表示为:由车轮运动学可推出界面上一点处的土壤位移j2 为:于是: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在图7-7中,对弹性轮胎列出平衡方程得: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已知轮胎载荷t ,由式(7-14)至式(7-19)可算出和, 再代入式(7-20),即可求出挂钩牵引力 。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图7-9给出了弹性轮胎在沙土上挂钩牵引力的预测和实测 结果。根据半经验公式(7-8)计算的挂钩牵引力预测值也示 于图中。由图可见,按式(7-20)的计算值与实测值

10、比较接 近。根据式(7-20)也可预测不同滑转率下的驱动转矩值。图7- 10表示驱动转矩的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轮轮胎在土壤上的挂钩牵钩牵 引力的计计算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在松软软土壤上的驱动轮牵驱动轮牵 引效率的计计算驱动轮在松软土壤上滚动时产生滑转,主要由以下三种方 式组成:(1)轮胎的切向变形(2)土壤的切向变形(3)车轮在接地面积内的滑移,或者黏附在轮胎上的土 壤层与邻近土壤层的相对位移试验表明,由土壤切向变形产生的车轮滑转是主要部分。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在松软软土壤上的驱动轮牵驱动轮牵 引效率的计计算考虑式(7-2),将其分子、分母各除以车轮载荷t ,于是:对

11、在沙土上滚动的车轮来说, 图7-11所示为具有代表性的 /t 和/ ( r )与滑转 率s 的关系曲线。图中曲线 给出了车轮的三种典型工况:第二节 牵引通过性计算在松软软土壤上的驱动轮牵驱动轮牵 引效率的计计算(1)被牵引点( )。这时驱动转矩为零,车轮必须由外 力牵引,而所需克服的阻力也在图中示出。(2)自力推进点( )。这时挂钩牵引力为零,图上也表 明必要的输入转矩。(3)滑转率20点。它表示挂钩牵引力为最大时的车轮 工况。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顶顶起失效的障碍条件图7-12表示汽车通过凸起障碍时,汽车与障碍间的相对位 置改变情况。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顶顶起失效的障碍条件由如图7

12、-13所示的几何关系可得汽车顶起失效条件为:或: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顶顶起失效的障碍条件因将式(7-25)代入上述不等式,得顶起失效条件为:由图7-14可知,若0为障碍的上升平面与下降平面之夹角, 而0 180; 0 (90 ),则有: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顶顶起失效的障碍条件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顶顶起失效的障碍条件将上式与式(7-25)联立求解,可得以 为参数的r 值:将式(7-28)代入式(7-26),可得在顶起失效条件下,汽车中 部地隙h 与轴距、车轮直径及角 (0 180 )之间 的关系。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触头头失效的障碍条件图7-15表示一辆前悬长为f 的汽车

13、,通过平面障碍并驶 进深h 、沟底坡角为 的沟内的情形。第三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触头头失效的障碍条件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发生触头失效的条件是:上式中的 角可由图7-15中的几何关系求得:由上式确定( b,比较式(7-34)、式(7-36)可知,后轮是影 响汽车越过台阶的主要因素。第四节 汽车越过台阶或壕沟的能力图7-17是 汽车在硬路面上越过台阶时的受力情况。第四节 汽车越过台阶或壕沟的能力当前轮与台阶相碰时,有:同样以sin 12h/代入,可求出(h/),经分析计 算后可知, (h/)是随着l / 的增加而降低的;另外, 增加l f / l 的值时,可以使 汽车前轮越过台阶的能 力显著提高

14、,甚至可使车轮爬上高度大于其半径的台阶。第四节 汽车越过台阶或壕沟的能力当后轮碰到台阶时(图7-17b),有:分析上式可知, l f / l 值的影响正好与 汽车前轮越过 台阶的情况相反。长轴距、前轴负荷大的汽车(即l f / l 较 小),其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要比前轮大。/ 值较大时 ,不论汽车的总质量如何在轴间分配,总会改善后轮的越 障能力。总的来说,汽车的越障能力要比汽车 差得多,后轮驱动的汽车的越障能力比汽车约 降低一半。第四节 汽车越过台阶或壕沟的能力汽车越过壕沟的情形如图7-18所示。与越过台阶时情况相似,故可用 同样方法求解汽车越过壕沟的问 题。沟宽l d 与车轮直径之比值 与上

15、面求得的h/值只有一个 换算系数的差别,它们之间的关 系为:第四节 汽车越过台阶或壕沟的能力因此,只要知道车轮越过垂直障碍的能力h/,即可由式 (7-39)求得越过壕沟的宽度与车轮直径的比值 l/,从而 求得越过壕沟的宽度。如上所述,对汽车,就/ l 与l f / l 值的变化而言, 前、后轮在越障能力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设计时应考虑这 两方面的折衷,可通过将前、后轮对不同的l f / l 值绘制 h/()曲线,找出它们的理想交点。初步设计时,若 结果不够理想,可适当改变参数,以获得较好的通过性。第五节 汽车通过性的影响因素汽车结车结构为了保证汽车的通过性,除了要减小行驶阻力外,还必须 提高汽车的驱动力和附着力,可采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 液力传动、高摩擦式差速器和驱动防滑系统等来实现。(1)副变速器和分动器 降低行驶车速,可以提高附着系数。用低速去克服附着条 件差的地段,可以改善通过性。在汽车的传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