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5808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_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新闻评论的功能和种类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 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 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 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 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 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 属于论说文范畴。丁法章新闻评论的构成新闻事实 观点和立场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作者的立场和鲜明的观点 议论文的表现形态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对新闻事实的不同处理新闻 报道传播信息,提供 新闻事实,重在 客观真实,作者 的倾向感情意见 是包括在事实的 叙述之中新闻 评论新闻评论则是针 对新闻事实,分 析说理,直截了

2、当表明作者的观 点无形的意见有形的意见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强烈的 新闻性广泛的 群众性鲜明的 政治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强烈的时效性(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 直接的现实针对性(有的放矢:工作薄弱环节, 不良社会风气,错误思想言行,认识的盲区与误 区,忽视的精神与行为,思想的疑虑与偏见等。 ) 评论对象的特定性(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 具体而非抽象的事物,要求评论切合实际,做到 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对新闻事实的依托性(常以新闻由头挑开话题, 以当前的事实为依据展开论述)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从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价值观念) 表现出政治色彩(总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指 导下,体现出一定

3、的政治立场)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指的是一种风格 传播对象是社会大众 选题具有贴近性 通俗化、短小精悍 调动大众参与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 六不同传播目的传播流程传播要求作者构成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作者 构成新闻报道:大众传播媒介的职业 传播者 新闻评论:既有职业传播者、也 有专家、学者、公众传播 流程传播 内容新闻报道:发生事实、采集事实 、报道事实 新闻评论:发生事实、报道事实 、评论事实新闻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 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或社会问 题的态度、意见或看法传播 目的新闻报道: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 息的知晓权 新闻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 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传播 方式传播

4、要求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 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 ,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 :“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 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 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事实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 清事实要素(“五个W”和“一个H”)为基本要 求 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不要求“五个 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 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新闻评论的功能新闻评论表面上看,是隶属于媒体的一种 写作方式,但分析它的传播内容,我们可 以看到它本质上是一种意见传播,是人们 基于一定立场和背景进行意见表达和观点 交流的有

5、效形式。不能孤立地认识新闻评论 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考察1 媒体立场 2 公民表达 3 社会公器关于新闻评论功能的一些说法认识功能: 认识事物本质 了解事物因果 预测事物趋势 提高认识能力教育功能: 弘扬社会正气 倡导社会规范 提高道德水准 促进社会文明监督功能: 监督权力机构 监督公权人士 监督利益团体 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功能: 调节舆论温度 平衡社会心态 协调社会行为 避免传播误区评论作为社会舆论的推手3.14事件 华南虎事件 许霆案 邓玉娇案 “躲猫猫”事件 “70码”事件 关于“华南虎事件”的评论一、谁成全了261天的拍虎闹剧虎照事件是一个值得解剖的标本(张森林) 周正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6、舒圣祥) 谁成全了261天的拍虎闹剧(王琳) 周正龙,他只是一个演员(本垒)二、华南虎照造假事件严重透支政府公信力 华南虎事件,公众还需要一个道歉(李龙) 行政乱作为危害猛于虎(新华社) 虎照事件让公众发出沉重叹息(单士兵) 虎照事件检验司法介入速度(李记) 虎照事件严重透支政府公信力(张培元) 不要忽视了虎照门下的道德创伤(毛建国) 论“周老虎”们脑袋的价值(张兆岭)三、涉虎官员该如何问责形形色色的挺虎派该当何罪(周士君)涉虎官员不能仅承担行政责任(金岭)不能让“周老虎”变为替罪羊(洪巧俊)有多少官员成为周老虎骗人的道具(成彪 )四、华南虎事件真相大白彰显公众较真精神没有网民较真哪来虎照现形

7、(于文静)华南虎真相水落石出彰显网络影响力(肖华)纸做的老虎包不住科学之火(周明华)华南虎事件网民的一次伟大胜利(彭永强)虎照事件的真相推进社会进步(肖擎)五、华南虎事件还不能画上句号华南虎事件还不能画上句号(新京报)周老虎风波,应当画上怎样的句号(武汉 晚报)“周老虎”事件很可能载入史册(盛大林)纸老虎事件处理未触及根本(秋风)新闻评论在社会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从微观层面上看,它提供了关于公 共事件解读的多重视角,反映了人们对执法 者与决策者的期待,推动了事件的解决;从 宏观层面上看,它是公民话语权的体现,是 民意风向标,是社会民主和公正实现的基石 。“钓鱼执法”相关评论“如果对一

8、些非法行为尤其是政府部门的非法 行为,以一种不痛不痒、置若罔闻的态度,任其滋 生泛滥,长此以往,政府的公信力、法治的尊严、 社会的公德意识都将大受损失。”钓鱼式执法,危害猛于虎 “继续对钓鱼式执法进行彻底调查,无疑提供了这 样一个契机,一个促进文明上海生长的契机,一个 展现和谐上海面貌的契机。”钓鱼式执法,还需继续回应质疑 与“周老虎”事件类似,上海“钓鱼执法”是又一 起新老媒体共同发声、交互发力、形成舆论高潮 以监督政府施政行为的经典案例。 这次围绕上海“钓鱼执法”案的舆论热潮,也 是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联手推进的结果。9月12日 ,“被钓”者张军在天涯社区发帖控诉,迄今访问 数达18.7万人次

9、,评论1887条;“80后”作家韩寒 在新浪博客中述评此事,迄今访问数达48.5万人 次,评论6216条。转述者对网民的影响远远超过 当事人,显示了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钓鱼执法”案 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祝华新国庆过后,众多传统媒体介入,中国青年报和一些都市报通过 深入采访,挖掘出其他“钓鱼”案例。特别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 整顿黑车中疑存在“职业拦车群体”,把监督推向高潮。传统主流媒体的 强力介入,响应民意,体现了体制内改良政务管理、倾听民意、化解民 怨的坚定决心。人民日报连发两篇评论:网络转载122次的钓鱼 式执法,危害猛于虎,网络转载78次的钓鱼式执法还需继续回应质 疑。网民

10、热情肯定主流媒体的宣示:“人民的质疑就是人民的要求, 人民的监督就是人民的期待。” 近年来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 流媒体不缺席、不失语,及时回应公众质疑,特别是勇于举起社会公正 的旗帜,与基层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和少数无良官员斗争,赢得民意 ,聚拢人心。这是一种真正有助于化解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舆论 导向。 从虎照案到“钓鱼”案,说明中国已经出现“舆 论引导新格局”,党报党刊和和电视台、电台是一 个层次,都市类媒体是另一个层次,特别是互联网 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显示出巨大的舆论能量;要充分重视和高度尊重网 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面对汹涌的网络民

11、意,政府 和主流媒体只能因势利导,主动揭示真相,澄清流 言,坦然承认和认真改进政府管理的缺失,才能赢 得主动权,争取话语权;只有主动吸纳网络舆论, 意识到民心可用、民怨可畏,才能化危为机,推动 良政和善治。 让上海本地媒体尴尬的是,除了新民网,这次很多有影响力的媒体普 遍失语。 网试图为政府解围,转移网民对“钓鱼执法”案的关注,设置“黑车 该不该打”的议题。“调查”循循善诱:“在上海,你遇见过黑车吗?”“若 您见过黑车,是在哪看到过的?”“您是否有乘坐黑车的经历?您觉得黑车 有何危害?”主持者显然熟知传播学和心理学规律,如果不是发生了孙中界 断指这样令人发指的极端情形,这样的舆论引导也可能见效

12、。 但是,在闵行执法人员质问“他胃疼关你什么事”而触犯众怒,浦东新 区政府蔑视经验常识、高调否认“钓鱼执法”后,网企图先撇开事实真相 ,扭转公众注意力,甚至在首页评论中恶狠狠地预言“孙中界如果的确存在 非法营运的行为,那么即便他自断一根手指,也不能为违法行为开脱”,这 种做法不可能取得一厢情愿的宣传效果。 “调查”最后一问“您觉得该如何打黑车”,得到的回答就很清楚地揭 示了这种模糊是非的舆论引导的失败:网民选择“加大处罚力度”的只有5 57,而75.19的人主张“完善城市交通,让黑车无机可乘。” 钓鱼执法部分评论钓鱼式执法背后推手是部门经济利益(正义网检察日报2009年11月24日) 陆侠:向

13、上海钓鱼案中的普通公民致敬(新华网2009年11月20日) 上海钓鱼案被告认为卡脖子等系正常执法行为(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20日) 张丽:给后钓鱼时代的打击黑车提个醒(北京晚报2009年11月03日) 上海商报:纠错钓鱼执法要从法治和制度入手(上海商报2009年10月29日) 赵勇:从钓鱼执法真相看媒体独立调查(珠江晚报2009年10月29日) 长平:上海被钓者都获退赔的意义(汉网-长江日报2009年10月29日) 张金岭:欺骗舆论比钓鱼执法更恶劣(红网2009年10月29日) 专家解读钓鱼执法:亟需清理执法潜规则(人民网2009年10月29日) 冯永明:漂白钓鱼执法与非法营运(红网20

14、09年10月29日) 周俊生:钓鱼事件结局是不是舆论的胜利(燕赵都市报2009年10月28日) 高立学:纪念孙中界那根淌血的小指(重庆时报2009年10月28日) 吴龙贵:“你要听话”的法官听了谁的话(汉网-长江日报2009年10月28日)钓鱼执法部分评论长平:不必等到断指才息“钓” (新闻晨报2009年10月27日) 李克杰:如何重拾后钓鱼执法时代的公信(燕赵都市报2009年10月27日) 王琳:钓鱼事件的善后应指向制度改进(新闻晨报2009年10月27日) 上海商报:钓鱼是错有错必纠纠错平怨(上海商报2009年10月27日) 魏文彪:钓鱼执法事件处理不能止于道歉(齐鲁晚报2009年10月2

15、7日) 董碧辉:拿出点诚意来道歉(钱江晚报2009年10月27日) 鲁宁:修复钓鱼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广州日报2009年10月27日) 黎明:对钓鱼执法道歉还不能算完(汉网-长江日报2009年10月27日) 专家称钓鱼执法等热点事件将助推依法治国(新华网2009年10月26日) 李兆清:让钓鱼式执法见光死(红网2009年10月26日) 慎海雄:公开钓鱼式执法真相才能取信于民(齐鲁晚报2009年10月26日) 祝华新:钓鱼执法案是舆论监督经典案例(中国青年报2009年10月26日) 周建邦:公权匪化的钓鱼执法是伤民的狼牙棒(中国青年报2009年10月25日) 应剑群:调查钓鱼执法呼吁网络舆论监督(武汉晚报2009年10月25日) 大丫山:架空了钓鱼调查组又如何(长江日报2009年10月24日08:09)时评,不仅成为一波三折的钓鱼执法事件的推手, 而且汇聚所有重要的社会资源,提升整个社会的沟通力 ,捍卫大众的传播权,推动一个更加民主、进步时代的 到来。新闻评论的种类按形式分: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 者按、编后、专栏评论、新闻述评、漫谈 、杂感等新闻评论三要素用什么来 证明证明什么如何来证 明论点论据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