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5124921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运用(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MAIL:案例1:龚廷现象安徽芜湖市狮子山小学,有一个学生叫龚廷,由于他成绩比较差,被老师要求做智力测试。测试的结果被认为是轻度“弱智”。因此,龚廷在升入中学时遭到了校方的拒绝。案例2: 仲永现象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 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 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 案例3:舟舟现象:武汉汉有个舟舟,全 名叫胡忆忆舟,已经经24岁岁 了,但其智力仅仅相当于 三四岁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舟舟因遗传基因变异,第二十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是在医学上被认为不可逆转的“先天愚型”。他被称为弱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当有一天他站在人民大会堂舞台上,从容、潇洒、成功地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时,人们震惊了。在这以前谁能相信,一首首有十几个声部、几十种乐器、节拍复杂的交响乐曲能在一位智障残疾少年的指挥棒下如此美妙地流淌,可是这也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中央电视台专门播放了60分钟的纪录片舟舟的世界,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案例4:冯聪现象一个生下来不到一个月就 口歪眼斜,听力有明

3、显显障碍 ,甚至左手和左脚都不能移 动动的孩子,18年后,不仅仅能 说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语,而且还还 能用小提琴和钢钢琴演奏众多 的世界名曲他就是冯聪冯聪 。冯聪的妈妈把他抱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向专家求助。附中的校长叫俞惠耕,跟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是 好朋友。俞校长对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有所了 解,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他还不是特别的相信和理 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 的,每一个人的音乐智能是天赋的,主要看它有没有 被挖掘出来。当冯聪的母亲恳求他“救救我的孩子” 时,俞校长把孩子收下了,并训练他拉小提琴。经过 14年的训练,高度脑瘫的冯聪不但小提琴拉得好,而 且考上了大学。

4、他现在已经18岁了,是北京走读大学 心理学系的学生。问题:1你对上述案例感觉陌生吗? 2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一谈你对 上述案例的看法。 3你认为上述案例能给教育提供哪些启示 ?启示:1. 人的智能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2. 智障、早慧与大器晚成也是客观存在 的。3. 环境与教育对人的智能的发展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一、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背景霍华德加德纳现在 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研 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艺 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政 治与社会科学院院士、美 国国家教育学会副会长。 这一理论现在已经成为美 国和欧洲许多国家教育改 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所谓“多元智能” ,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

5、 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助手经过多年研究和观察而提出来的。 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为MI)较系统地阐述,最初体现在智能结构一书中。该书是加德纳参与研 究“人的潜能本质及其实现” 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的初衷是“要完成比当时认知研究普遍接受的 观念还要完整,提出广泛的人的思维观”。 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旦社会有某种需 要,就比十几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正是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竞 争的需要,催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问世。 2. 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批判: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切入口”,或 “挑战的对象 ”: 一是当时具有影响深远的皮亚杰学

6、说,即人的所有思维,都是为了达到科学思索的理想境界;二是当时盛行的“智商”(IQ)流行的测验观,即认为人的智能,就是以语文(言语表达)和数 学(逻辑思考)为依据,测试学生敏捷地解答任何 问题的能力和程度,从而确定人的智能或智商的高 低优劣之分。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追求优质教育每一个儿童都能学习并且都应该达到学业上的高标准 追求平等教育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发展其潜能的机会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能的种类:1语言智能: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了解他人的能力。这项智 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 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

7、的能力。这项能力 将有助于孩子学习语言的结构、发音、意思 、修辞,并进而加以结合作实际的使用。2音乐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 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 旋律、音色的敏感性。3逻辑数学智能: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它涉及了对抽象关系的使用与了解,其核心成份包括了 觉察逻辑或数字之样式的能力,以及进行 广泛的推理,或巧妙地处理抽象分析的能 力。这项能力将有助于孩子学习计算、分 类、分等、概括、推论、假设、逻辑、陈 述和因果,以及其它相关抽象概念。4空间智能: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 并把所感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 线条,

8、形状, 形式, 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地在脑中呈现 出来, 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 的能力。这项能力将有助于孩子学习色彩、线 条、形状、形式、空间、解读图形讯息等。5肢体运作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 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 如平衡、 协调、 敏捷、 力量、 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6人际智能:辨识与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注意并区辨他人的心情、性情、动机与意向,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7内省智能:能对自我进行省察、区辨自我的感觉,并产生适当行动的能力,此种

9、智能也扮 演着智能中枢的角色,使得个体能知 道自己的能力,并了解如何有效发挥这些 能力。其核心成份为发展可靠的自我运作 模式,以了解自已之欲求、目标、焦虑与 优缺点,并藉以引导自己的行为之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对周遭环境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及其它事物进行有效辨识及分类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不只包括了对动植物的辨 识能力,也包括了从引擎声辨识汽车,在 科学实验室中辨识新奇样式,以及艺术风 格与生活模式的察觉等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一)就智能本身的性质而言1、 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独 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同时 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的。例如,一位优秀

10、的 舞蹈家必须同时具备 (1)良好的音乐智能,以了解音乐的节奏与变化; (2)良好的肢体运作智能,以能够灵活而协调地 完成身体的动作;(3)良好的人际智能,以能透过身体动作来鼓舞或 感动观众。 2、上述八种智能可加以归类成三类:一类 是与对象有关的,包括逻辑数学智能、 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自然观察智 能,这些能力被个体所处环境的对象所控 制与塑造;一类是免于对象的,包括语言 智能与音乐智能,它们不受到物理世界的 塑造,而是依据语言与音乐系统而决定的 ;另一类是与人有关的,包括人际与内省 智能。 3每一种智能都包含着多种次类智能,例 如音乐智能包含了演奏、歌唱、写谱、指 挥、批评与鉴赏等次类

11、智能,所以一个人 可能歌唱得不好却很会作曲,不会演奏却 善于批评与鉴赏。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1每一个正常人至少都具有上述的八种智能,但由 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 统合或揉和这八种智能。 2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发展顺序,而在人生的不同 时期中开始生长与成熟。例如,音乐智能是最早 被发展的智能。(二)就人类的智能发展而言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3这些智能不是固定与静态的实体,它们能被强化与扩大。而文化则是影响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或社会对不同类型的智能有不同的评价,使得个体在各种智能的发展上有不同的动机,也使得某一社会的人群在某些智能上

12、会有高度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4人类在所有智能中都有创造的可能,然而大 部份的人都只能对某些特定领域进行创造,换 言之,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 现出优越的能力。例如,爱因斯坦是数学与自 然科学方面的天才,然而他在音乐、肢体运作 与人际方面却未有同样的表现。 多元智能理论的突出贡献:第一,强调了智能的多元性。 第二,突出了智能的差异性。 第三,提出了智能的文化性。 第四,揭示了智能的创造性。三、多元智能与教学改革(一)、美国多元智能的教学实验1、针对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实验 “多彩光谱项目” 2、在小学阶段的实验“重点实验学校”模式3、在初中阶段的实验“学校实用智能”模式4、在

13、高中阶段的实验“艺术推进”项目(二)、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与当前我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 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从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三个方面来分析。1、课程的编制方面:教育的价值观:传统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 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 逻辑能力为核心 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或创造某种具 体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是 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 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 确路线, 而文化产品的创造, 则需要有获得知识、 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多

14、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教育目标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立足今日,着眼明天;2、课程的实施方面:. 学生观: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扬强补弱,因材施教;激发创造,全面发展;. 教学观:传统教学的几个突出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教学过程的机械性学生角色的被动性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改变传统单一的智能观,促使教学走出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将教学目的定位在开 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上。 “为理解而教” 加德纳还将“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定为“教 育的一个直接目的”,至为深刻的。那么,什么 是真正的理解呢?加德纳认为, “对任何复杂概念的充分理解,都不能局限于单

15、一的认知模式 或表现方法”。这就是说,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 是否能够“复述”讲过的概念, “复述”绝不等于理解。所谓“理解”是指个体不仅掌握了静态信息,即他记得什么,而且是指其可以运 用信息做事情、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当 学生理解事物时,他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 释概念;当面临新情境时,他能够适当地 运用信息,做出创新和推论。 从加德纳对 “理解”的阐释中可以看出,他 所谓的“为理解而教”中的“理解”和我们通常所指的记忆、背诵及知识都是不同的。加德纳是指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经过了内化,加入了自己的 思考,有了自己的东西,其核心是强调学生个 人智能的作用。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 惯,用 “为智能(思

16、维)而教”这样的说法更容易理解。当然,从本质来说,这两种说法是没 有差别的。 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进一步指出,关注问题解决的教学, 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 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就意味着对现状不满,就 意味着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人是不 可能打破现状、超越常规的。既然思维从问题开始,着 眼于培养学生智能的教学就应该不离开问题,甚至以问 题为中心,让课堂成为充满各种问题的情境。用多元智能来教多元智能为了开发每个人的多元智能,达到“真正理解并学以 致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通过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在 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智能手段,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 优势的“切入点”,即通过“用多元智能而教”,智能优势的“ 切入点”,即通过“用多元智能而教”,发动学生主动参与 、展示才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为多元智 能而教”的目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