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奇妙的对联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124918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奇妙的对联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一:奇妙的对联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一:奇妙的对联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一:奇妙的对联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一:奇妙的对联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奇妙的对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奇妙的对联(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妙的对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元 日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 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 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 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 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 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 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也是我国第一副对联。宋代以后, 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

2、 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 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 春联为“桃符”。起源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 ,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 着律诗的某些特点。是我国特有的一 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 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 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 )、喜联、挽联、寿联、名胜古迹联 、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对联常识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它的量词 为“副”。一副对联的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就是词句的对偶。它的要求是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 或相关的意思;平仄,是指

3、平声和仄声。在现 代汉语里平声是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上联 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以此判断上下 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 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对联张贴时要按照传统的习 惯,上联在右, 下联在左,左右 以面对欣赏者为 分别。 上联下联棕树剥皮成光棍刘伶饮尽不留零大鹏展翅恨天低粗毛野兽石先生细羽家禽砖后死小犬无知嫌路窄花椒开口见黑心贾岛醉来非假倒春联春联高天冬去苏万物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大地春回放百花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梅 花花 四四 五五 点点 天天 下下 皆皆 春春对 联 欣 赏寿联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 欢 度 晚 年喜享遐龄寿比南山松

4、不老 欣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挽联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行业联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悬将小日月 照澈大乾坤万千星斗心胸里 十二时辰手腕间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小费君莫惜 后顾自无忧宾馆餐馆 眼镜店 书店茶馆理发店钟表店保险 公司2.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4.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3.落霞与孤鹜齐飞

5、,秋水共长天一色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醉翁亭名胜古迹联合 字 联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风賞月賞秋香 唐伯虎戏秋香 把联中的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同时内容也蕴含着某种含义。 对联的修辞技巧拆 字 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 成几个独体字。 隐 字 联 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没有东西 缺一(衣) 少十(食)镶 字 联 韬略终须绘新图奋起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题上海韬奋图书馆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讽贿选总统曹锟

6、 所谓镶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 同 偏 旁 部 首 联 河汉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雲霄雷電,霹雳震震霈雨霖 湖北利州天成观龙王殿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广东东莞虎门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称“同偏旁部首联”。叠 字 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苏州网丝园联 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联在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 现。 顶 针 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将前一个分句的

7、句脚字,作后一个分句的句 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谐 音 双 关 联 狗啃河上骨。苏 轼(和尚) 水流东坡诗。佛 印(尸) 清风满地难容我。“清”暗寓清朝统治。 明月何时再照人。“明月”怀念明代。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 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 表达的意思。谜 语 联 日落香残 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 务把意马牢栓将谜面化入对联之中,在字面上造成一种意境。 (秃 )(驴 )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 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它 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 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上下联顺逆同一 法:“北陵奇

8、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 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 。”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回 文 对其它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孟姜女庙联上联:一、四、六“朝”读chao(潮),二、三、五、七“朝”读zhao(早晨)下联:一、四、六“长”读zhang (涨潮),二、三、五、七“长”读chang(常常)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读对联,猜人物:2.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3.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4.披上战甲,踏上霜花,将一腔热血抛出,沙场里傲那些英雄好汉洗了征尘,妆了水粉,把双目柔情施尽,人世间活他个

9、万紫千红司马迁项羽诸葛亮花木兰练 习请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昔闻 先忧 杜少陵始可言诗 范希文庶几知道 今上 后乐 答案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下列对句是对哪位作家的 哪部作品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人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聊斋志异)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 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贝多芬奏出悲壮乐曲下联:炼钢铁意志柯察金写下动人篇章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 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 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 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 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 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小

10、石潭凄寒幽邃,岳阳楼壮美雄奇 桃花源和平宁静 选出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 不太工整的一项( )A. 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 B. 百货百样白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 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D.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B.“白拿不烦”与“千言送暖”本来就不对仗, “不烦”是形容词,而“送暖”是动词,对联最后一字音 是“仄起平落”,而烦为平声,暖为仄声,因此不工整 。对联故事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筵席,喜 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暴发户想,既是过年

11、,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 动一下才贴切,于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 天增岁月娘增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 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咐将 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曰: “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道:“爹对 娘不是很对仗吗?!”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 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 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 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 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 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 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 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

12、 神童。对联故事从前,有个“孤寒鬼”打算开个酒店,于是 出了三两银子,为新店征写一幅对联。有个秀才 去应征。“孤寒鬼”对他说:“对联要称赞我的 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 那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秀才摇头晃脑地念了一遍,“孤寒鬼”听了非常 高兴,但脸上却不露声色,还耍赖地说:“对联好 坏,还需听众人意见。”就这样把三两银子也赖掉 ,不给秀才了。到了新店开张的那天,当着许多前来看热闹 的人,秀才大声地把对联念成: 对联故事“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孤寒鬼”一听,大骂秀才,看热闹的 人却哄堂大笑。请你猜猜看,原先“孤寒鬼 ”听了为甚么非常高兴呢? 因为秀才念成 : “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