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24113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20162017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历 史史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848 分)分)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选择题(本大题共 484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22012 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

2、利、博爱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B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C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D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3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A韩非子

3、、董仲舒 B孔子、董仲舒C荀子、孟子 D商鞅、孟子5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朱子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 ”由此可见,两人都试图A揭示自然规律 B论证天人关系 C发现人性本质 D探寻事物本原26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7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了人的情

4、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理性对人性的压制C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D知识分子关怀现实的情怀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9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B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C是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使哲学真正

5、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10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1“这是种全新的反省,开始以人的眼光,从人的立场出发来观察生活,对待世界,而不是像在信仰主义时代那样一切都从上帝出发。 ” “全新的反省”指的是A.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B意大利的文艺复兴C.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D法兰西的启蒙思想12为了展示 1417 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

6、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 、 蒙娜丽莎 、 哈姆雷特三张卡片。如果再补充一张合适的卡片,你认为应是3A 圣经 B 神曲 C 百科全书 D 论法的精神13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14康德说:“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与此

7、主张一致的是A. 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 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C. 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 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15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竞相刻板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的错误在于A.西晋都城不在洛阳 B.西晋没有纸C.西晋时期没有雕版印刷 D.西晋人们不写赋16“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1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

8、,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元曲 D宋词、唐诗、楚辞1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419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今

9、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0“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1全球通史中写到:“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 影响他们的主要应该是A牛顿的经典

10、力学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 D伽利略的实证主义2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 B. C. D. 23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 “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 6 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 16 倍”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

11、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4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525据史书记载,达芬奇留下了蒸汽开动大炮的图样;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中,为蒸汽机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的有富尔顿 史蒂芬孙 法拉第 爱迪生A B C D26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使经济结构和社会

12、结构发生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使世界形势因此改变A. B. C. D. 27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 , “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2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这主要是指A近代政治变革缺乏民众参与 B政府党和在野党之间争斗激烈 C中国人民缺乏革命的觉悟 D中国缺乏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9辛

13、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301919 年 3 月, 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311920 年 11 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

14、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3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6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33“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