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课宋明理学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1240894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课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孙课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孙课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孙课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孙课宋明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课宋明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课宋明理学(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了解魏晋至宋儒学的发展状况 1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 发展。佛教吸收儒家精华,渐趋中国本 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 儒”“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 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 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 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 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 兴儒学。 4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 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了佛道思想

2、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 面临挑战新体系理学.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在当时环境(横向)或历 史发展(纵向)中的地位和作用(时空坐标定位): 例如:理学定位 (纵向)在中国学术思想演变的脉络中: 先秦子学两汉经学(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 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 魏晋玄学(中国魏晋 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隋唐佛学宋 明理学清朝朴学(或实学)(指 清 代学者继承 汉 儒学风而治经的考据训诂之学。 ) (横向)在两宋的时代架构中: 经济:宽松的经济政策,紧张的

3、政府财政,活跃 的经济活动,成长的市民阶层 政治:叠层的政治架构,开放的文人仕途,活跃 的议政氛围; 文化:科技创新的高峰,三教合一的理学,走向 大众的文学艺术 民族:并立的民族政权,高度的民族交流,压迫 的民族空间,强烈的民族意识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二、理学的发展演变 (一)程朱理学(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 宋朱熹,集大成者) (二)陆王心学(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 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 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 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

4、经说:“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 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 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 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儒学独尊地位受佛道的冲击,但同时儒学 又吸收佛、道精华,使儒学更为理论化和 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 重新确立儒学统治地位。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1)原因:社会动荡不安 佛教、道教迅速 传播,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自孔子到董 仲舒,多伦理原则和教条,思辨性、理论性较弱

5、。 最主要)与选官制度相关.随着九品中正制逐 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 已经失去意义,学术研究遭到打击。 (2)结果: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 的发展。 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 ,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 七十七李士谦传)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 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 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 。 2 2、隋朝:、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

6、2、隋朝:、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 的理论。“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 ,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 红门宫 误区警示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 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 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 ,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 。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 2、隋朝:、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

7、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 的理论。 3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 战战3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1)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 地位;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的发 展并在发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探究】从东汉以后,儒学面临挑战,却没有失去正统 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发展的?从儒 学发展经历中你有何启示。 原因:儒学与政权相结合; 统治者的政 策; 儒学家对儒学本身的改造。 发

8、展: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 启示:任何一种统治思想的存在,都与当时 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相适应; 时代和社会发 生变化,统治思想也应该及时调整; 危机 的出现恰恰是发展的新起点。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 2、隋朝:、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 的理论。 3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 战战. . 4、北宋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同时又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 学体系。二、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 (二)陆王心学二、宋明

9、理学的含义二、宋明理学的含义“ “理学理学”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思辨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融合佛老的儒学思辨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融合佛老的儒学宇宙自然思辨哲学理学伦理道德宋明理学主要流派程朱 理学陆王 心学陆 九 渊王 守 仁程颐朱 熹程颢集大成者集大成者二、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 宋朱熹,集大成者) (二)陆王心学(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 道学。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

10、时 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则一直 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 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 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易误指正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二、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一)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2.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3.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1)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 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经济上

11、: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 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3)文化: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 、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的 儒学体系; (4)统治者支持: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需要。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 活跃。 (5)儒家学者的努力:士大夫们对儒家经典大 义的不断探究。 (6)历史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 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二、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一)程朱理学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2.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3.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3.思想主张

12、: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 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 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 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 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归纳程朱理 学的主要内容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宇宙之间一理而 已。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 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 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

13、不 在。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理学的宇宙观 “ “理理” ”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 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义,即认为世界统一 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 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上帝的意志。、上帝的意志。程颐像材料二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 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怎么才能通达 “理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接触万事万物、体

14、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 体验、最终贯通明“理”。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材料三 “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 则天理灭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理学的道德观: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3.思想主张: (1)“二程” 思想(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天理是万

15、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物;(核心 )宇宙观(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伦者,天理也 ”(三纲五常)道德观(一)程朱理学(一)程朱理学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 、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把握“理”的 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3.思想主张: (2)朱熹思想建立了一个 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 想体系朱熹著书图。朱熹著书图。 朱熹(朱熹(11301130 12001200),号晦),号晦 庵,是二程思庵,是二程思 想的集大成者想的集大成者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 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 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 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 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 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 。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 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 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 之大成。钱穆朱熹理学思想理学成熟 3.思想主张: (2)朱熹思想 “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主张 理先而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