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240762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 联 社 会 主 义 建 设工业重 工化:方针: 特点: 成就:标志: 新宪法-内容/意义-两标志. 特点: 经济计划体制;政治集权体制. 评价: 当时基本适应;长远日益阻碍. 肃反: 扩大化-成因,恶果.高度 集中 体制:1924联共(布)14大. 国家主体;重工优先. 工业体系/重工业化/世界第二.问题:农业集 体化:方针: 特点 :评价:1927联共(布)15大. 强制;行政. 推动工业化;农业停滞;阻碍发展. 比例失调,重多轻少农落后. 强调产值和产量,质量低下. 忽视消费,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剥夺农民,生产积极性损害.1、十月革命后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的曲折过 程。认识? (1

2、)直接过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掌握经济命脉,实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超越了生产力 发展水平,破坏了国民经济. (2)间接过渡:1921年后苏俄通过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 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恢复了工农业 生产. (3)新的措施: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和1927年联共布十五 大确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随着二化实现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绝对支配地位. (4)过渡实现: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规定了苏联的经济基 础和政治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各级苏维埃,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认识: 前进和曲折统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

3、力发展.2、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农业和工业政策的变化时间农业工业 十月革命 后没收地主,皇室, 寺院土地分给农民接管银行铁路,大企 业收归国有 1918- 1921余粮收集制大中企业国有,小企 业实行监督 1921- 1927固定粮食税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 经营,恢复私企 1927-农业集体化实行国有重工业化1、(2006年全国卷)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十月革命 A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 2、(2006年全国卷)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 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

4、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3、(2006年全国卷)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 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4、(2006年全国卷)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 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5、(2006年全国卷)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先后建立过 多个无

5、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每个组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其中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被突破的背景下成立的 是 A国际工人协会 B第二国际 C第三国际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6、(2006年广东历史卷)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 “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 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 商品贸易7(03上海历史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 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

6、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8(03江苏2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 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四月提纲的发表两 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的形成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 勒发动武装起义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A、 B、 C、 D、返回9(03上海历史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 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 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

7、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10(03江苏2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 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 四月提纲的发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的形 成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布列 斯特和约签订 A、 B、 C、 D、11、 2005上海历史)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 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 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2.(2005江苏历史)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 述,正确的是 A 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

8、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 到1937年基本实现13、苏联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对中 国有重大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1)民主革命时期苏联对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有哪些?消极影 响有哪些? 积极:建党/国共合作/促抗日统一战线/歼灭关东军/解放; 消极:陈独秀右倾/王明左倾/雅尔塔体系条款. (2)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相比有何不同点? 经济上和平改造和平赎买;政治上团结各个党派形成协商的人民 民主专政. (3)在一五计划中,中国主要从哪些方面模仿了苏联?此阶段 ,苏联对中国有何经济、政治帮助? 优先发展重工业; 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 经济上援156个项目;政治上第一个承认中国签订 (4)中苏关系为何恶化? (5)8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而中国经济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从经济、政治、外交三方面分析对 比。) 经济上如何改革,政治上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对外是霸权 主义还是和平外交?掌握和小结: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存在问题.斯大林体制的形成标志,特点,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