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239848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9.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6年春季中药学课件(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学 下 篇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第八版吉大一院中医科 孙海霞目的及要求 v1.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掌握中药“十 八反”的内容;掌握中药配伍七情;掌握 15味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 v2.熟悉中药的毒性、中毒原因与预防措施 ;熟悉中药的煎服方法。 v3.了解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与贮存; 了解中药炮制方法与目的;了解中药的配 伍禁忌与妊娠用药禁忌。教学内容 v1.重点讲解:桂枝、柴胡、葛根、独活、 藿香、茯苓、茵陈、石膏、金银花、生地 黄、黄芩、黄连、黄柏、山楂、鸡内金、 大黄、贝母、半夏、杏仁、附子、陈皮、 川芎、丹参、人参、黄芪

2、、当归、五味子 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 v2.详细讲解:中药的四气、五味;中药“ 十八反”的内容;中药配伍七情。 v3.一般介绍:中药的采收、炮制、性能、 用法;教材中介绍的分类药物的作用、适 应症及使用注意。复习思考题v1.中药的四气、五味主要有哪些内容? v2.中药十八反的内容是什么? v3.中药配伍中相须、相使、相畏、相杀、 相恶、相反各为何意? v4.简述柴胡、藿香、茯苓、茵陈、石膏、 金银花、生地黄、山楂、大黄、贝母、半 夏、杏仁、丹参、人参、五味子的功效、 主治、用法及用量。 v 我国幅员辽阔,中药分布、种类繁多, 产量丰富。古代文献记载中药品种已超过 3000种,经调查,目前

3、达到12800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相 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v 关于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贮存以 及炮制等内容我们在这里不一一介绍,大 家自习。重点我们学习中药的性能。 v概念:中药性能即中药药性理论,是 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质的理论 ,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中药 性能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中药的多种特 性。 v主要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 浮沉和毒性。一、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 的药性,又称四性。寒热温凉只是程度上 的不同,微寒相当于凉,大温相当于热。 按照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v寒凉药: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

4、的药物 ,如石膏、知母、黄芩、大黄等 。 v温热药:即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 v一般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攻下、平 肝等功效的药物,其性多为寒凉;具有温 里散寒、发散风寒、补阳、祛风湿散寒等 功效的药物,其性多偏温热。二、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还 有淡、涩味。淡味附于甘味;涩味附于酸味。药 味不同,作用不同。 v 1.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 作用。如麻黄、橘皮、赤芍等治疗表证、气滞 、血瘀等病证。 v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调和 、缓急的作用。如大枣、甘草等 治疗虚证、脏 腑不和、拘挛疼痛等病证。 v

5、3.酸(涩)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 作用。如乌梅和五味子、龙骨和牡蛎、诃子和金 樱子等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 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v 4.苦味:“能泄、能燥”,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 。“泄”指降泄(如苦杏仁、代赭石)、清泄(如石膏、栀子、蒲公英等)、通泄(如大黄、番 泻叶等)的作用。“燥”是燥湿,即苦寒燥湿( 如黄芩)、苦温燥湿(如苍术)治疗实热火证 、湿热等病证。 v 5.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 散结的作用。如芒硝、牡蛎、昆布、大贝母等 治疗便秘、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 v 6.淡味:“能渗、能利”,即具有利水渗湿或利尿 作用,如茯苓、薏

6、苡仁等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等病证。三、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的选择性 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 种性能。同为清热的寒凉药,石膏、知母等长于 清肺、胃实热;黄连、栀子等长于清心热;夏枯 草、龙胆等长于清肝热。 v 针对具体药物,一种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 故可归多个经。如麻黄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功效,故归肺经;又可利水消肿,主治水肿,故 又归膀胱经;山药能补肾固精、健脾止泻、养肺 益阴,归肾脾肺经。 v 引经药:一些药物除可自入某经外,尚可引导他 药进入某经,即起“向导”作用,能引导“诸药直达 病所”。四、升降浮沉: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 向内四种不

7、同作用趋势。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 达降逆;浮即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用于 调整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v 具有发散表邪、祛风湿、升阳举陷、开窍醒神 ,涌吐等作用的药物,其性向上向外,多具有升 浮的作用趋向; v 具有清热、泻下、利湿、安神、止咳平喘、平 肝潜阳、息风止痉、收敛固涩等作用的药物,其 性向下向内,多具有沉降的作用趋向。 v 升浮药,大多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为 气厚味薄之品,质轻,属阳,作用趋向特点向上 、向外。 v 沉降药,大多性主寒、凉,味属酸、苦、咸,为 气薄味厚之品,质重,属阴,作用趋向特点向下 、向内。五、

8、中药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是反映 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毒性分级:有大毒(巴豆、马钱子等)、 有毒(附子、牵牛子、蜈蚣等)、小毒(苦杏仁 、细辛等)之分。 中毒原因:常常由于剂量过大、服用太久 、炮制不当、配伍失误、制剂不妥、外用失控、 误食误用等。防治措施: v 综上所述,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 浮沉从不同角度反应药物作用特性的性能;毒性 则是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反映药物的另一种特性。一、中药的配伍,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的需要, 以安全有效用药为目的,按照一定法则,将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称为中药的配伍。 包括“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 、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9、。 v 1、单行:单用一种药物治疗疾病,如人参治疗 气虚欲脱证;马齿苋治疗痢疾。 v 2、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合 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如麻黄+桂枝 ,石膏+知母,丹皮+生地等。v 3、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 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 药的疗效。如黄芪+茯苓,半夏+陈皮,吴茱萸 生姜等。 v 4、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副效应能被另一种药 物降低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畏生姜。 v 5、相杀:指一种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副效应。生姜可杀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 绿豆杀巴豆毒等。 v 6、相恶:指一种药物的某种或几种治疗作用会 被另

10、一种药物削弱或消除。如生姜恶黄芩。v 7、相反:其指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 效应,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附 子、甘草反甘遂等。详见“十八反”、“十九畏”。v 七情配伍关系中,单行、相须,相使可以提高临 床疗效,相畏,相杀可使毒副效应降低或消除, 使用药更安全有效,所以是临床用药值得充分利 用的配伍关系;相恶会使治疗效应消弱或削除, 相反会使毒副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影 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故相恶与相反均是临床用 药应当避免或禁忌的配伍关系。二、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病证药食 禁忌及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v 1、配伍禁忌:如上面提到的相恶、相反配伍。 另外,还有

11、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即指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 、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藜芦 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 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判藜芦。)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 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 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关桂畏赤石 脂。v 2、妊娠禁忌:禁用药大多属于剧毒药、堕胎药及作用峻 猛的药,如朱砂、马钱子、斑蝥等。慎用药多为活血、行气、攻下等作用强, 或温热之性偏盛的药物,如牛膝、桃仁、红花、 大黄、芒硝、肉桂、附子等。 v 3、病症药食禁忌 v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上

12、述两条大家自习。 三、四:中药的用量、煎服法自习。v概念:即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常用以 治疗表证的药物。 v共性:解表药能发散表邪,药味多为辛味 ;肺合皮毛,表邪从口鼻而入,故主归肺 经;主治风寒表证的药物,多为温性;主 治风热表证的药物,药性多偏寒凉。 v注意事项:解表药多发汗力强,用量不宜 过大,以微汗出为宜;自汗、盗汗、淋证 、失血、久患疮疡等正气不固、津血亏虚 者应当慎用或忌用。解表药多为芳香辛散 之品,易于挥发散失,故不宜久煎,以免 降低疗效。一、辛温解表药:即以发散风寒表邪为主要 作用,用以改善或消除风寒表证的药;因 其性温味辛,又叫发散风寒药。 v本类药物,味辛性偏温燥,发汗作

13、用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另外还具有温经通 脉、祛风除湿、透疹止痒等功效,适用于 风寒湿痹、风疹、麻疹等病证。 v凡阴虚血亏,里热偏盛者,不宜使用。v 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 、木贼麻黄、中麻黄的草质 茎。 v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v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v 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等。2、用于咳嗽气喘。3、用于风水(阳水)、水 肿。 v 用法用量:煎服,310g 。 v 注意事项:发汗强,性温燥 ,量不宜大,体虚多汗、肺 虚咳喘者忌用。麻黄v 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 v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 心、肺、膀胱经。 v 功

14、效:辛温解表,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 v 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或 表虚证:无汗或有汗者均可 用。2、用于寒凝经脉诸痛証, 如胸痹、痛经、风寒湿痹等 。3、用于脾肾阳虚水肿证 。 v 用法用量:煎服,310g 。 v 注意事项:本品性温助热, 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出 血者忌用,孕妇慎用。桂枝v 为伞形科草本植物防风的干 燥根。 v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肺、脾经。 v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湿止 痛、止痉,透疹止痒。 v 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2、用于风湿痹痛。3、用于破伤风、风痰痹阻 经络所致口眼歪斜。4、麻疹初起,风疹瘙痒。 v 用法用量:煎服,310g。 v 注意事

15、项:阴血虚引起的手 足抽搐者不宜使用。防风v 为伞形科草本植物白芷或杭 白芷的干燥根。 v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 胃经。 v 功效:散寒解表,通鼻窍, 止痛,消肿排脓、祛风除湿 止带。 v 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鼻塞头痛 。2、用于鼻渊(副鼻窦炎) 鼻塞。3、用于头痛、牙痛、风湿 痹痛以及外伤疼痛。4、用于风湿痹症寒湿带下 病以及痈疡疮疖。 v 用法用量:39 g。 v 注意事项:本品温燥,热盛 者不宜使用。白芷v 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 汉城、华)细辛的全草。 v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归心、肺、肾经。 v 功效:祛风散寒,通鼻窍止痛 ,温肺化饮。 v 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

16、阳虚外 感。2、用于头痛、鼻渊、牙痛 、痹痛。3、用于寒痰停饮(痰多清 稀)、气逆喘咳。 v 用法用量:煎服,25g。 v 注意事项:细辛有小毒,不宜 过量;不宜与藜芦同用。另外 ,本品辛散力强,凡气虚多汗 、阴虚阳亢、肺燥干咳及肺热 咳嗽均忌用。细辛二、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即以宣 散风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改善或消除风 热表证及温热病卫分证的药,称为辛凉解 表药。其性多寒凉而味辛,发汗解表作用和 缓,适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另外还有透疹 解毒功效,用于风疹、麻疹及疮疡肿毒初 起的治疗。v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 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 v 性味归经:微辛、微苦,微寒 ;归肝、胆、脾、胃、三焦经 。 v 功效:疏散风热,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v 应用:、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表证 。、用于半表半里证(少阳 证)。 、用于肝气郁结证。、用于气虚下陷证。 v 用法用量:煎服,310g。 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理气宜 醋制。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