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226966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7 7 章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评(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1.下列对自然选择学说论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定向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微小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得到积累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说明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而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存斗争推动生物的进化。 答案:C2 2.虫媒花与某些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定向变异 B.种内斗争 C.种间互助 D.相

2、互选择、共同进化 解析:虫媒花与某些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体现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3 3.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不包括( ) 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4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的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解析: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但地理隔离不是必需的过程。根据物种的

3、概念可知,当生殖隔离出现时,两个个 体就分别属于两个物种了。 答案:B5 5.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 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 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A.Y 逐渐增大,R 逐渐增大 B.Y 逐渐减小,R 逐渐减小 C.Y 基本不变,R 基本不变 D.Y 基本不变,R 逐渐增大 解析: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 YYRR 和 yyrr,杂交得F1(YyRr)。F1自交三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后代中抗病个体增加,不抗病个体逐渐被淘汰,即 R 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而非糯性与糯性性状

4、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后代中 Y 的基因频率基本 不变。 答案:D26 6.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 倍。只有这种蝙 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解析: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 项错误。长舌蝠由于具有长舌而得到长筒花的花蜜,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筒花的各 种性状都

5、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长舌蝠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答案:B7 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解析:人工培育的新物种也可进入自然环境。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相关酶因温度低而活性降低,从而使可溶性糖不 能转化为其他物质,而不是为了防止冻害而发生的变异。抗药性类型属于适应环境的类型, 抗性基因属于有利变异,因此会有更多机会将基因

6、传递给后代。 答案:D8 8.导学号 52240088 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 B、b 的频率为 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B 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 B、b 的频率 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 Bb 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 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基本不变 解析:设 B 基因的频率为p,b 基因的频率为q,则p+q=1,Bb 基因型的频率是 2pq,环境的选择作用使p不断降低,q不断升高,而 2pq则先增加后降低,且p=q=0.50 时 2pq最大。 答案:C9 9.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

7、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 0.36,则该种 群( ) A.显性基因的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 0.32 D.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3解析:根据题意可推知,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 0.64,故隐性基因的频率为 0.8,显性基因的频率为 0.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中基因频率与上一代相 同;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答案:C1010.下列事实中,不符合共同进化概念的是( ) A.若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灭绝,则以这种兰花花蜜为生的蛾类昆虫可能

8、灭绝 B.若去掉生态系统的捕食者,则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增加 C.由于蓝藻的出现,原始大气变成了有氧大气 D.地球上只有陆生植物出现后,才有可能出现陆生动物 解析:捕食者的灭绝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答案:B1111.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 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 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12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种群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该种群就未发生进化 B.生

9、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物种的形成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该种群就未发生进化;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形成新 的物种;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其中突变包括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131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

10、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制:在细菌群体中,存在耐药性的变异类型,而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可以使细菌群体中耐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定 向的,耐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耐药性变异的选择与抗生素有关,A 项错误、B 项正 确;这种选择过程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无关,C、D 两项错误。 答案:B1414.下图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4A.由图可以看出,一个物

11、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 2 是由物种 1 形成的,则物种 1 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 1 形成物种 2 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 1 与种群 2 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但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C1515.导学号 52240089 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XBXB(42.32%)、 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 XB和

12、 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8%B.8%、92% C.78%、92%D.92%、8% 解析: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一个男性中有一个基因,Y 上没有等位基因,而一个女性中有两个基因。所以不能用此公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 的频率,需要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计算。Xb=(7.36%+0.32%2+4%) /(42.32%2+7.36%2+0.32%2+46%+4%)100%=8%,XB=1-Xb=92%。 答案:D1616.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13、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 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B.50% C.42%D.21% 解析: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整个种群基因库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基因频率不变的前提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 根据题意,两个种群合并为一个种群后,A 的基因频率为(80%+60%)2=70%,a 的基因频率为 (20%+40%)2=30%,则随机交配后,下一代 Aa

14、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故 C 项正 确。 答案:C1717.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 R 对 感病基因 r 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 rr 占 1/9,抗病植株 RR 和 Rr 各占 4/9,抗病植 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 C.4/81D.1/8 解析:由题干条件可知,该种群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RR、Rr,二者在种群中各占4/9,即在具有生殖能力的群体中各占 1/2,故该种群所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Rr=31,r 配子 的概率为 1/4,故

15、子代中基因型为 rr 的个体的概率为 1/4r1/4r=1/16rr。 答案:B181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5A.图中 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 b 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 c 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解析:图中 a 应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图中 b 表示地理隔离,但并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些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生物可能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外,也可能可以进行交配却不

16、能产生可育后 代。 答案:B1919.原鸡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饲养、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的家鸡,即使是家鸡中,也分化成为很多 品种,比如长尾巴的观赏鸡、善斗的斗鸡等。以下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鸡形成家鸡的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多种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C.在鸡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鸡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若不经人类的驯养,原鸡种群中将不会出现长尾基因 解析:原鸡到家鸡的变化,事实上就是进化,进化过程必然伴随有基因频率的变化;多品种的形成也是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淘汰不需要的类 型,保留需要的类型,起到了选择作用;长尾基因的出现与是否与人类的驯养无关,人类只是 对长尾基因起到了选择作用。 答案:D202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