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226259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六 肠道线虫病(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安 0811112099王臣 0811112103季劼 0811112104刘斐 0811112105患者,男,40岁,农民,近3年来进行性贫 血,消瘦,左上腹阵发性疼痛,尤以饥饿及夜 间为甚,当地医院按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未见好 转。近两月患者自觉乏力、心悸、头晕,活动 后加重,去医院就诊。体检:精神不振,一般 情况差,重度贫血貌,心尖区级杂音。 T36.5,P100次/min,R25次/min, BP14/8kPa。实验室检查:Hb40g/L, RBC1.751012/L,大便检查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潜血实验(+)。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又见十二指肠球部有弥散性 出血点,大

2、弯前壁见2对钩虫。后壁进入球部2 ,可见一对钩虫在吸血,球后环状皱襞上布满了 小的出血点。从十二指肠内取出3对钩虫。诊断 为钩虫病、蛔虫感染和鞭虫感染,给阿本达唑 400/天,连服3天进行驱虫治疗。半月后再重 复治疗一次同时口服右旋糖酐铁100/次, Vc0.3g/次,叶酸100/次,每天三次。治疗后患 者症状、体征逐渐消失,痊愈出院。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窥镜室在12000 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 发现十二指肠钩虫病 12 例 郭晓霞 A ntho logy ofM edicine,A ugust 1999,Vo l118, No1412 例患者均为农民, 男性7 例, 女性5 例,

3、年龄在2765 岁。病程一周至一年; 以黑便就诊3 例, 因纳差、上腹不适就诊 5 例, 因头晕上腹隐痛就诊者4 例, 其中7 例有不同程度贫血。胃镜下12 例患者均表现十二指肠球部及 (或) 降部点、片状充血, 粘膜水肿, 并见散在的出血点, 可见钩虫一至数十条。虫体细长线状, 体壁白色半透明, 吸附于肠壁,有时体尾部卷曲似一水泡, 吸血的虫体呈肉红色, 游离端自由摆动, 用内镜对其送水送气时虫体活动明显, 活检钳夹取虫体后可见吸附处少量渗血。根据以上表现可诊断为十二指肠钩虫病致十二指肠炎。 钩虫为土源性线虫。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 病之一, 我国农村人口有较高的感染率。钩虫对人

4、体的影响主要 由钩蚴所致的皮肤炎症、呼吸道的反应和成虫对机体的损害。成 虫多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借口囊内钩齿或板齿附着在肠 粘膜上, 以宿主血液、淋巴液、肠粘膜及晚落的上皮细胞为食。 成虫吸附在肠粘膜上可造成局部炎症、溃疡, 有时也可出现大片 出血; 另一方面钩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可刺激人体使病人出现慢 性失血, 消化功能紊乱, 如心慌、头晕、异嗜症、上腹不适恶心 呕吐, 腹泻、黑便, 亦有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告。临床 上钩虫病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及大便发现钩虫卵, 并排除了其他疾 病。但常规大便检查找钩虫卵阳性率较低, 可影响该病的诊断。 本组病人均是在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或黑便行胃镜检

5、查时偶然发现 的。作者体会到: 胃镜下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呈绒毛状, 降部为环 状皱襞, 且肠蠕动较快平时又有较多的分泌物, 细小的钩虫易被 遗漏, 但如果认识钩虫在胃镜下的形态、在内镜进入十二指肠时 少注气, 尽量吸去腔内分泌物、仔细观察容易发现虫体。故对有 消化道症状, 且排除上消化道溃疡、肿瘤的患者, 胃镜检查也是 发现十二指肠钩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两种钩虫成虫的区别 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1. 简述目前我国肠道线虫病的流行现状和趋势 ?2. 简述肠道线虫病的防治原则。3. 刚排出来的鞭虫卵和蛔虫卵对人体有感染性 ,对否?为什么?4. 钩虫病除引起贫血还对人体还可能有哪些损 害?中国寄生虫学与

6、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 第23卷 第10期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土源性线线虫 钩钩虫蛔虫 鞭虫感染率19.56%6.12%12.72%4.63%推测测感染 人数1.29亿3930万8593万2909万自1990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下简称第 一次全国调查)以来,全国许多省(区、市)在农村开展了以 驱虫治疗为主、结合健康教育和粪便管理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工作,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 国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下降了 63.65%。全国土源性线

7、虫的推算总感染人数比1990年的感染人 数(5.36亿人)减少了4.07亿人。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 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表明,虽然全国土源性线虫感 染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 前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相当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韩国上 世纪80年代的感染水平,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念不相适应。各地感染率下降的幅度由于农村经济发 展速度、农民生活水平、改水改厕普及率以及开展防治工作的 力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中南部地区11个省(区、市)土源性 线虫感染率仍高达20.07%56.22%。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

8、率较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23.61%)下降了56.47%,但甘肃、 四川、海南、广东分别上升了112.89%、41.67%、40.85%、 5.13%。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蛔虫、鞭虫 、钩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2.72%、4.63%和6.12%,比1990年分别 下降了71.29%、73.6%和60.72%。12岁以下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 12.28%,较1990年下降了56.47%。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 含感染一种以上者)为1.29亿,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人数分别为 3930万人、8593万人、和2909万人。 1.采用驱虫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根据不

9、同流行程度,实 行集体驱虫或选择性驱虫,并抓好重点人群(学龄前儿童 、中小学生、菜农、果农等)的防治。 2.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人群的卫生行为。 3.加强粪便管理和安全供水,改进环境卫生,减少感染,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 刚排出来的鞭虫卵和蛔虫卵对人体无感染性Reason:鞭虫卵:自人体排出时卵细胞尚未分裂。卵随粪 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温度(2630)和湿度(77% )下约经三周,可发育为含有幼虫的感染性虫卵。蛔虫卵:从人体排出的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两种。受精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潮湿、荫 蔽、氧气充足的环境下,温度在2130范围内,约 经两周,发育为含蚴卵。卵内幼虫再经一周,经第一 次蜕皮后成为感染期虫卵。未受精卵不能发育为感染 期卵。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病人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消化道功能紊乱。钩蚴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多见于手指、足趾间皮肤嫩、薄处,也可见于手、足背部等,俗称“粪毒”。钩虫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伴有畏寒、发热、哮喘样发作等全身症状。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障碍。持续性、弥散性腹痛为常见症状,以上腹部和脐周为剧烈。重度感染者还可出现黑色粪便和营养不良等。 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 称“异嗜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