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要阳县治考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121073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要阳县治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秦汉要阳县治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秦汉要阳县治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秦汉要阳县治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秦汉要阳县治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要阳县治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要阳县治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秦汉要阳县治考【关键词】河北丰宁;要阳县治; 凤山镇土城子遗址;考证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51922.htm【摘 要】本文梳理了历史文献 中有关秦汉要阳县治的历史沿革、地理 位置、地貌特征的记载,与实地调查的 凤山镇土城子遗址及周边山川、河流、 长城、烽燧等的分布一一对应,对秦汉 时期要阳故城的具体方位进行了论证, 确定河北丰宁县凤山镇土城子遗址即是 秦汉要阳故城城址。 要阳县故城在历史文献中记载寥 寥,仅知道其为汉代渔阳郡的属县之一, “渔阳郡,秦置。要阳, (都尉治。 莽曰要术) ”,北魏为密云属县。笔者结-精选财经

2、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合近年来的考古调查成果,认为位于河 北丰宁县城东南部的凤山土城子遗址就 是秦汉要阳县故城遗址。 一 关于要阳县,历史文献中仅见以 下记载: 汉书地理志:“渔阳郡, 秦置。莽曰通路。属幽州。县十二: 渔阳、狐奴、路、雍奴、泉州、平谷、 安乐、奚、犷平、要阳(都尉治。 莽曰要术) 、白檀、滑盐。 ”1 魏书地形志:“密云郡, 皇始二年置。治提携城。领县三:密云、 要阳(前汉属渔阳,后汉、晋罢,后复 属。有桃花山) 、白檀。 ”2 隋书地理:“安乐郡旧置 安州,后周改为玄州。统县二:燕乐, 密云(后魏置密云郡,领白檀、要阳、 密云三县) 。后齐废郡及

3、二县入密云。 有长城。有桃花山、螺山。 ”3 辽史地理志:“檀州,武 威军,下,刺史。本燕渔阳郡地,汉为-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白檀县。隋开皇十八年割燕乐、密 云二县置檀州。唐天宝元年改密云郡, 乾元元年复为檀州。辽加今军号。有桑 溪、鲍丘水、桃花山、螺山。统县二: 密云县(本汉白檀县,后汉以居奚。 元魏置密云郡,领白檀、要阳、密云三 县。高齐废郡及二县,来属。) 、 行唐县。”4 读史方舆纪要:“要阳废县, (密云)县东南六十里。汉县,渔阳都 尉治此。后汉废。后魏复置要阳县,属 密云郡,北齐废。魏志:县有桃花山。 ”5 水经注濡水:“濡水 又东南流,右与要

4、水合。水出塞外,三 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也。东南流,经要 阳县故城,东本都尉治,王莽更之曰要 术矣。要水又东南流,经白檀县而东南 流,入于濡。 ”6 从以上文献史料中,可以窥得要 阳古城的信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1.历史沿革。秦置,为都尉治, 归幽州渔阳郡管理。西汉沿用之,新莽 更名要术。东汉、晋时,要阳县废。北 魏时恢复,归属密云郡,清崔的 要阳县考亦论定元魏之要阳县治 “实即汉故县也”7。 北齐时废除密云 郡及要阳、白檀二县,并入密云县。其 后至今不再有要阳县的建制。 2.地理位置。按水经注 ,要阳 县都尉治所在要水之东,即要水之阳, 故名“要阳”

5、。 “三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也”, 即正北川、西北川、大西川,三川汇合 后注入大要水,王仲卧凇侗敝艿乩碇 尽芬皇橹醒裕骸靶酥莺樱即水经 濡水注之大要水也。后魏要阳县治当 仍汉旧。 ”8谭其骧先生编著的中国历 史地图集把“要阳都尉”标注在凤山处, 但没有定点符号9。 3.地貌特征。 魏书 隋书均 记载了要阳县有长城、桃花山。 辽史 除类似记载外,还提到了有鲍丘水(即 今潮河)10。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二 凤山镇地处丰宁县城东南部的 牛河两岸,坐落于正北川、西北川、 大西川三川并汇的丁字形河谷盆地中, 川面宽阔,地势平坦,植被丰富,土地 肥沃,牛河自北向南从

6、境内流过, 扼守着北去漠北草原、南抵京畿的重要 位置,为历代兵家重视之地(图一) 。 清初此地原有土城遗址,顺治二年 (1645)在遗址上重建新村,名土城子; 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丰宁县治于土 城子后,亦用丰宁代称;光绪二十六年 (1900)因“凤山书院”而改称凤山。 1940 年 8 月,丰宁县属迁移至大阁后, 以村南广灵山上形似凤凰的鸟石山,取 其“凤落祥地天降瑞”之意,废土城子旧 称,更名凤山。 凤山土城子遗址位于凤山镇城内 东北角处,今存有城子里、城子后两条 东西向胡同。经 1977 年后数次调查, 初步查明土城子遗址东西长约 500 米, 南北长超过 500 米。北面墙体东起一

7、季-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节河边,向西延长 277.5 米,残存墙体 长 210 米,高 2.9 米;墙体为平夯法, 每层夯层 810 厘米,夯窝清晰,夹杠 眼 10 厘米,间距 75 厘米。对部分地段 进行剖析勘探,在地表下 33 厘米处发 现城基,宽 8.5 米,深至 2.3 米处仍见 夯土。调查获知,清代初年其城垣尚存, 原有东、北、南三处城门,西因有 牛河为天然屏障,故未设城门,至今凤 山镇仍有东关、北关、南关等地名。在 城墙边采集到的文物标本有:战国时期 的弦断纹灰陶片,泥质灰陶豆把,绳纹 板瓦、筒瓦;西汉时期的绳纹、弦纹、 布纹、网格纹瓦片,弦纹

8、黑陶器底等。 城北的山坡上发现土坯拱坏暮耗梗 出土的弦纹陶瓮与城址中采集到的文物 标本基本相同。根据该城址的地理位置、 山川水系及出土文物的器型、纹饰特征, 可断定这是一座汉代故城。 凤山土城子遗址西侧水系为 牛河。牛河发源于选营乡杨树底下 冰郎山脚下,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入滦-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平县兴州河,至滦平张百万乡汇入滦河。 其流经丰宁县境内全长 93 公里,流域 面积 1,445.6 平方公里。牛河即北 魏时期的大要水,清初称锡喇塔拉川, 钦定热河志:“锡喇塔拉川,一名 兴州河,以在古宜兴州地得名。 ”11清 乾隆四十六年(1778)用满语改呼为

9、 牛河(满语 mao lin,音近“牛”, 意为马)12。 城址南 13 公里有小老虎沟西汉 长城。小该长城由滦平县安纯沟门乡李 栅子四楞山向东,经丰宁县境的小老虎 沟南梁顶、西南沟、正沟脑、三岔口村 东沟梁顶至南老虎沟和气海沟之间的南 北走向的山梁之上,延伸至牛河岸 边,总长约 12.5 公里。花岗岩石干砌, 因年久风化,大部分零乱。现存长城基 宽 1.83.5 米,残高 0.80.9 米。采集 到的文物标本有绳纹、弦纹灰陶片,鱼 骨盆,灰陶甑箅子,有銎铁残片,三棱 铁铤铜镞等汉代遗物。经省、县文物部 门 1977 年考查,确定为西汉时期为防-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

10、读- 8 御北方匈奴民族南进中原而修建,距今 有 2000 多年。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丰宁县现存的汉代防 务体系除长城墙体外,还有烽燧、障城。 烽燧的设置大体沿河流、山川走向。 牛河川有两条线路,一条是走正北川, 由北头营南的松树岭村墩头山烽燧起, 至南二道营下朝梁子烽燧,经凤山土城 子到陶来营烽燧,再向南约 2 公里,在 牛河东岸的马鞍山最高点建小火太 沟烽燧,由此折向西南,有墩台梁烽燧、 后窑梁头烽燧、坝营北山烽燧,再折向 东南,至波罗诺,直到河南村小老虎沟 南梁烽燧,进入滦平县境内。另一条走 西北川,由隆化县南兆营乡和丰宁县选 营乡交界处的柳条沟梁头烽燧起,经柳 条沟北梁烽燧、后沟烽燧、敖包梁烽燧、 大东沟烽燧、喇叭山双烽燧、选营东烽 燧,再东南至凤山,与正北川烽燧网汇 合。这些军事设施的建立,说明汉代凤 山土城子所在位置的重要性。 凤山土城子遗址西南 6.35 公里有-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